• 82

Adidas鞋款如何選擇

lsm3762d wrote:
如果您已有GT-2130,且穿了有膝蓋痛的問題,建議您以避震型為主,如要穿穩定型以輕量訓練鞋為主如Adidas Adizero Tempo系列或Asics DS Trainer 14系列、Mizuno Wave Elixir 4系列。


最近到各大專賣店找尋以上幾雙鞋款.......不是店家沒賣不然就是尺寸太大(我腳太小了).....

後來選了一款跟 Wave Elixir 4相同系列款(穩定型) Wave Nexus 3 寬楦頭.

=============================================================

自從入手Asics GEL-CUMULUS 10 已經有一段時間.大概也跑了相當的路程(約100KM).目前相當滿意

我大概每次跑20~30圈(400M).跑完之後膝蓋.小腿幾乎沒有任何不適感.

因為之前都是以輕量型為主.剛開始真有點不太適應..覺得鞋子很笨重.現在已經慢慢適應中!

還是要感謝VODY兄專業的說明!!

最後祝福明天有參加宜蘭馬能夠有好成績!!!
SmartAu wrote:
那請問一下VODY大...(恕刪)

Wave Rider 12是厚底訓練鞋沒錯,一般人所說的訓練鞋款就是指厚底,在台灣的跑者對於輕量薄底的鞋款不熟悉,大多直接跳級買競賽路跑鞋款,縱使您的體重增至65公斤,穿Wave Rider 12也能勝任沒有問題,但我個人認為您也太天真了吧!您會不會想太多了!以您目前只有55.5公斤要增胖到65公斤,我想也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達成的事,更何況就算您增胖到65公斤時,您的鞋子早就壽終正寢了,僅供參考。
VODY大大你好

我朋友想請教他適合什麼鞋款
爬文之後
他的跑法跟大大相同都是用腳的外側跑
體重是83kg屬於中足弓較硬腳掌較寬,無明顯內旋或外旋
跑步距離10-全馬屬於耐力型
沒有特定哪個廠牌與預算

另外請教穩定型鞋款美金濃與亞瑟士有什麼差別?
足弓較硬的人或輕微外旋的人,穩定型是不是對足弓支撐較佳?
鞋子若挑選過寬會造成什麼影響?
以避震效果來說路跑鞋是否比慢跑鞋要差?

不好意思問題多麻煩你囉
思索攝影 wrote:
VODY大大你好

...(恕刪)


既然屬於用腳外側跑,應偏內旋不足才是
加上他足弓較硬,所以我覺得避震鞋款比較適合

穩定鞋款於足弓處的支撐,是為了避免足弓塌陷過度所做的補償
若您朋友的足弓於跑步時變形過多,才需穩定鞋款給予適當支撐

但他的體重83,可以跑全馬
假若跑到後半段,發現足弓形變越來越明顯,造成腳部不適
再考慮買穩定鞋款

一般網友評價 Mizuno 的鞋較硬,路感較明顯,楦頭也較其他廠寬
而 Asics 則為吸震較佳,但較重
可以的話,兩種都試試,看偏好哪個廠牌
或都買來輪著穿

路跑鞋與一般慢跑鞋相較,除重量較輕之外,避震也較差
部份原因是減少中底的材料,使輕量化所致
但好處是路感明顯,推進的力量也較不被中底吸收掉
所以一般來說,穿路跑鞋跑會比較快

鞋子請挑合腳就好,不要挑太寬
太寬的鞋,腳與鞋子之間留太多空間,在推進時腳掌會不穩定

若有謬誤,還有待 Vody 大補充
感謝insomniac與VODY大大,那最後一個問題.能推薦台北或基隆那裡買鞋嘛?有人說士林或公館.能推薦一下嘛?因為我的時間只能跑其中一處(若擔心涉嫌廣告,請PM).另外我在網拍上看到2100這個價錢OK嘛?(不過搶很大,不知道適合我的還有沒有=.=)最後,謝謝各位的用心解答,終於可以換鞋了v( ̄︶ ̄)y
VODY大大你好
這幾天拜讀了這裡面的所有文章讓我受益良多,我目前32歲本身是從一年多前才開始覺悟運動,一個星期跑步3~4天一次7~8公里,從86公斤減為目前的66公斤,但我身高是164公分,所以希望可以減到60公斤不過似乎碰到了撞牆期,雖然目前的體型已無小腹凸出不過卻也是有贅肉,看了裡面的文章,得知VODY大也有遇到了膝蓋外側劇痛的問題,我是4個月前有一次連續跑了2天的15公里導致此狀況發生,在此之前約累積了700公里的量,因為跑步真的有一種魔力會讓我一次想比一次進步,但4個月前我遇到了這個問題使得我的信心整個大受打擊,休息了一個多月才又漸漸開始回復跑步但另外加入了騎單車跟游泳,我目前除了一星期1~2天跑步8公里外,六日都先游泳2小時再跑步12公里,但我好希望我可以參加半程甚至全程的馬拉松,上星期耐不住性子跑了17公里,跑完後卻又感到膝蓋外側有緊緊的感覺,我知道我進步了,可是跑下去又會發生同樣事情,好怕有一天我會無法再跑下去,不知VODY大是否有什麼建議?我的足型好像是UNDERPRONAION,請VODY大鑑定一下





這雙是陪我最久的愛迪達,也是我4個月前受傷後就沒再穿它跑過





這雙是之後才購買的MIZUNO WAVE CREATION 9似乎沒有想像中的耐磨約跑200公里,外側腳跟已有明顯磨損,小指頭的部份磨損的比內側厲害,再者腳尺寸我選的太小我居然選的剛剛好整隻腳頂到底,哈哈我真的是個大外行,所以這幾天拜讀了各位大大的文章我已購買了Wave rider12,不知這樣正不正確?
VODY大大你好
不好意思延續上一篇文章,在買Wave creation9之後還有一段插曲,在我奇怪為何會磨損的那麼快時,我看到了asics 3D足型測量在自家附近的運動用品店免費測試中,我當場下了決定我要去量,因此在一星期前跟公司請了半天事假,但我卻沒問時間,結果是晚上才開始,我只好利用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去游泳跑步,量好後請看下圖



只看圖我是屬於OVER PRONAION 因此我....................................................................................




花了4100敗了這雙讓我說不出話來的......15代那天,也就是上星期跑了17公里的那天,讓我覺得左膝有些刺痛刺痛的那天,我決定上來爬文的那天,一切的一切開始的那天,請教VODY大我是否選錯了?如果是,那我想這4100就是花錢買個教訓,還是要實際去看自己跑步時的鞋底痕跡才是正確的
luoguanwen wrote:
VODY大大你好不好...(恕刪)


我來插個花一下吧,如果看你的那雙Adidas跟creation,應該前後腳掌有些外旋的狀況,避震型的對你應該比較好。
我的年齡跟你差不多,最近跑步也是想先把體重給減下來,跑步減重遇到體重沒有下降的間是很正常的,我覺得你有些操之過急了耶!
我自己也有做Asics的3D足測,掃描出來的也是需要穩定型的鞋,當時我看我之前的鞋子,認為我自己應該是適合避震型,不過Asics說我需要穩定,非常讓我confuse,後來爬文得知那機器多少會有誤差的,可信度有限。
看你那雙KAYANO 15,就讓我又想唸唸Asics台灣了,去年款的14代,duomax只有做後腳跟的部分,而不像13代之前的長到足弓部分,14代的duomax與日本出的是同樣的,也就是亞洲版的duomax,14版的非常適合亞洲人的體型跟內旋程度;不知道為什麼?今年的15代,台灣出得跟歐美版的是一樣,也就是與13代相同,而日本出的15代還是亞洲版,難道是台灣人吃的漢堡比較多,體型、體重、內旋程度就跟老美一樣嗎?總之,我是比較推崇亞洲版的kayano,也就是14版,台灣15版會進口歐美線的,真是讓我匪以所思!
回到你的狀況,你現在的體重66公斤,又是以減重為目標,沒有過度內旋的問題,這雙kayano真的是不適合你,看看怎麼辦吧…網拍賣掉、當走路鞋、送給朋友,看你怎麼處理囉,如果是繼續穿著跑步會繼續讓你吃力的。
花錢買教訓也許真的是必經的過程哩,如果你看過我的NIKE SHOX壽終正寢的照片,說不定你下巴會掉下來哩,想當年年紀小不懂事時,也花了很多冤枉錢哩。

luoguanwen wrote:
VODY大大你好
不...(恕刪)


您腳痛的問題,我沒辦法幫忙
但鞋子的部份,倒是可以替 Vody 大解釋一下

Asics 的 3D 足部測量只做參考用,前面 Vody 大已經提了很多次了
主因為站立時腳掌偏哪方向,與您跑步的內旋形態不見得相同
依您的 3D 測量結果來看,屬於過度內旋
但您說鞋子主要磨損外側的狀況,很明顯的是內旋不足
所以請您"依實際跑步狀況"來選鞋

就像做實驗一樣,您要找適合您跑步的鞋
有靜止測量與動態跑步兩種實驗方法
哪種可以較正確找出適合的鞋子呢?

但 3D 測量在此並非毫無用處
它列出您腳的各個長度
往後您可以依此資料來選鞋子的尺寸,包括鞋長及楦寬

您之前選擇的 Wave Rider 是正確的
現在的 Kayano 15 為 Asics 的頂級穩定鞋款
您跑起來膝蓋會痛,那真的不適合您了
另外 Wave Creation 也不適合您穿了
由於您的體重只有66公斤的緣故,重量不足以壓縮該鞋的中底做緩衝
此鞋過硬的中底,可能會造成您腳部的傷害
luoguanwen 兄,
鞋子方面我不能提供你什麼建議,但是就減重部分。
我33歲身高163cm算是跟你的身體條件比較接近。我從之前超過70kg到現在剩下60kg(不想再減)的經驗是這樣。
四年前我大概7xkg,後來開始爬山、跑步等,由於強度跟運動量都不大,體重減到67kg左右就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去年月我開始騎想要跑全馬所以跑步的量大約在一週四天每次10km以上,週末陪老婆所以休息加上我,中餐幾乎不吃體重大概降到63kg左右。後來開始騎自行車,八月的時候,變成早上跑10km,晚上騎1hr以上自行車,週末老婆也跟著一起騎車,在運動量大增但是食量不變的狀況下,沒多久體重就掉到60kg。但是家人覺得我太瘦,所以我現在都吃比較多以避免體重再往下降。
簡單說來就是少吃多運動,體重才會有機會繼續往下降。
2009/4/12我的三重馬拉松歷程與心得!
這裡面有我的照片。你可以跟你目前的體型比較看看。
  • 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