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如何讓三千跑進十二分?


bcn2718 wrote:
3.換成我以前跑習慣的小步高頻,現在速度是比較快沒錯,但把力量集中在前腳掌,這樣對膝蓋正前方會形成剪力,易受傷。
...(恕刪)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 "大步" "小步" "高頻" "低頻" 是大/小 高/低到什麼程度, 或是 "'跨' 大步" 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意思, 也許是以你自己過去的跑法為準.
實際觀察其他大部分的休閒跑者都使用太過慢的腳步和太過大的步伐, 每一步都對身體造成巨大的衝擊力 (聽蹦~ 蹦~ 蹦~ 腳步聲就知道).
建議這些人 "向前跨大步" (over-striding)是害他們.
重覆: 許多科學研究都顯示 "向前跨大步" 對膝蓋和臗部會造成更大的衝擊.
就如你說的 "跨大步" 會 "重落地", 那 "重落地" 的衝擊力量跑去哪裡了? 鞋子吸收掉了?
很不幸的報你知道, 同樣的, 許多研究都顯示現代化防震跑鞋對減輕跑步衝擊力是 "沒有效果" 的.

> 力量集中在前腳掌...
當跑步技術正確時力量並不會集中在前腳掌.
當跑步技術不正確, 力量集中在前腳掌是可能會造成某些傷害沒錯, 通常可能造成的問題是 "腳背痛", "腳踝痛", "腳底筋膜炎", "小腿肚痠痛", "阿基里斯腱炎" 等問題. 這些問題通常以著地時放鬆膝蓋和腳踝, 腳跟不要僵硬懸空, 讓腳跟也輕輕觸地; 腳離地時輕輕提起, 腿腳不要刻意用力向前向上跳, 不要刨, 不要推, 不要蹬就可以解決.

dnalvqrq wrote:
不過剛才量了一下南勝利的營區的操場
930公尺…跑三圈,不就少了210公尺了 = =
原來軍中真的有偷


裱起來...

也許他們不是故意的,是因為口耳相傳的...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裱起來...也許他們...(恕刪)

我認為這沒什麼好討論的,大家都知道軍中做假的文化了…
當初我們在跑的15分30秒就合格了(海陸的標準,其實也沒有很嚴)
都能跑3000,變跑2790公尺了…

那如果是全連要3000公尺 12分鐘的話,要偷多少?
而且這種全連的體測,之前我們營要戰技體能
我們連被派出去比賽,為此訓練好幾月

有一個項目游泳…100公尺
正常是全連都要游的,但我們也有好幾個怎麼練都不行
我是其中一個,最後還不是沒下去游
找厲害的下去游

不會游不是報傷兵,就是找槍手…


我們連,因為站哨的…所以平常很少練體能,大多都派去站外哨了
連上只有20幾個人…
所以當初在測5000公尺時,全連最快是24分鐘多
因為是海陸要找陸跑隊,最後就抓我們連上最快去參加

最後三個月回來,就有超神的傳說了
3000公尺 9分鐘 9000公尺 27分鐘…
不過我們連上那個,最後是海陸陸跑隊第二名
一直感覺很神奇
dnalvqrq wrote:
我認為這沒什麼好討論的,大家都知道軍中

不會又是77師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JWPwVF30yo
請問一下,上述影片中分析了兩種型態,一種騰空時間少,一種騰空時間多。
我觀察黑人的長跑選手慢動作影片,大多屬於騰空時間多的跑法。
若想練成這種跑法,
1. 需要刻意推蹬嗎?
2. 需加強何處的肌力?何種訓練動作可加強?
謝謝指導
cky1023 wrot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JWPwVF30yo
請問一下,上述影片中分析了兩種型態,一種騰空時間少,一種騰空時間多。


你可以看到影片中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在收小腿的動作:

騰空時間多的跑者: 小腿收到底的時候會比較靠近臀部的高度,
騰空時間少的跑者: 小腿收到底的時候會比較靠近膝關節的高度,

我覺得只能用跑的方法練出來吧?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這些跑者的影片非常好
還在堅持用前腳掌著地的跑者幾乎沒有了
我的跑法是接近9:16秒

至於練習方法,請至各大田徑隊或是體專
都可以看得到
他們會有帶一條道具,我在一位教練看到的
專門克服大步跑步頻會變慢
前提是你的心肺功能不差。
想說過幾天我也來買一條,差不多該買了。


cky1023 wrote:
http://www...(恕刪)
他一直沒講到一個重點
大步和小步跑,在進入角的不同
以前跑66秒的時候
就有田徑老師熱心提醒我切一點點就好了
後來才知道小步高頻切太大會對膝蓋造成可怕的剪力
這種剪力跟下陡坡的候一樣可怕
當時是在田徑隊和人比400和200
他們只跑這麼短距離的
切大角度撐一下是沒關係
跑長距離小步高頻用小肌肉跑雖然速度快
萬一受傷教練就不要你了
目前還是堅持腳根著地或是切一點就好了
把腿前後劈大,用大肌肉鬆鬆的跑才是王道

h7878220 wrote:
他根本看不懂你在說什麼,而且也分辨不出你說到腳趾落地跟腳跟落地兩種不同的差異。
bcn2718 wrote:
大步和小步跑,在進入角的不同
以前跑66秒的時候
就有田徑老師熱心提醒我切一點點就好了
後來才知道小步高頻切太大會對膝蓋造成可怕的剪力
...(恕刪)

如果你所謂 "切" 是指腳著地時腳掌相對地面有朝向前進方向滑出的力量(或說前踢地面),
這應該屬於腳著地的問題而不是腳步大小的問題,
大腳步的人也可能犯這錯誤 (我自己以前大腳步跑時就犯過).

基本上就是腳著地時, 不管什麼角度落地, 接觸點是腳掌或是腳跟, 腳跟懸空踮起來, 或是平放, 或是腳尖翹起來, 不管哪種著地法,
腳剛觸地時相對地面沒有(或很少)水平方向的力量.
也就是配合身體前進的速度, 換腳時大腿往前揮, 腳 "快著地之前" 就開始往後揮(或者相對的說順著重力放下腳時, 大腿往前的角度變小), 著地時大-小腿角度膝蓋彎曲的角速度..., 等等因素最後綜合起來, 腳觸地瞬間腳對地面沒有(或很少)水平的相對速度. 要比較容易的學會這點, 一般是建議赤腳嘗試錯誤, 在做錯時比較容易感覺到 (做錯腳皮會有磨到的感覺).

你附的影片的那位選手, 可以看出他真的往上往前跳很大 (大概跳高超過半個頭那麼高),
和我附的其他精英選手沒有跳幾乎沒有上下起伏的跑法差蠻大的. 11:10~12:30 的那位選手以你的標準是 "小步" 嗎? 她的腳有 "切" 嗎? 這部畫質還不錯, 你可以觀察各選手各種不同跑法著地時衝擊力造成肌肉震盪的程度.

另外, 和我們討論的步伐大小不太有關, 腳著地的方法從1970年代現代跑鞋發明, 用腳跟向前跨大步跑步成為可能之後, 近幾年有人做過統計, 一般人有超過 3/4 是用腳跟跑, 在不同水準的馬拉松比賽中統計(以金牌選手的完賽時間為準), 水準越高的比賽, 前段班的跑者使用腳跟跑法的比率就越低(但其實還是接近1/2蠻高的).


> 跑長距離小步高頻用小肌肉跑雖然速度快...

"用小肌肉跑" 本來就不推薦, 和 "小步高頻" 無關. "小步高頻" 跑對了也是只會用大肌肉.


> 目前還是堅持腳根著地或是切一點就好了
> 把腿前後劈大,用大肌肉鬆鬆的跑才是王道

很難想像 "用力向上向前跳的跑法" 和 "用大肌肉鬆鬆的跑" 這兩句怎麼連結在一起.

原先的 Part 1


補上 Part 2
看來除非練很大,想要上凸台。
不然以我現年42歲,目標放在業餘三鐵健身,還是乖乖的學 glider
想要像黑人選手般,飛躍式的優美跑完全馬,今生小弟應該是無望了。
  • 5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