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目標是減重,除了慢跑,在家運動也可以跳鄭多燕之類的啊。
個人理解,體重控制有幾個重點。
首先了解基礎代謝率,通常是用安靜基礎代謝率,參考一天活動量,加權計算。
安靜基礎代謝率計算需參考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脂率)。再加入生活型態及運動習慣,求得基礎代謝率。
相同體重,男性,年齡較低、體脂率較低、肌肉量較高,身高較高者,安靜基礎代謝率較高。
生活型態活動力越高,運動較多者,基礎代謝率較高。
公式忘了...
以消耗熱量的觀點,減少7700大卡,約減少一公斤體重。包括醣儲備及脂肪,比例上醣大於脂肪,至於大多少,就不一定囉。
再來了解吃進身體的食物熱量來源與儲存型態。
碳水化合物>醣儲備(在基礎代謝率內或身體所需)
碳水化合物>脂肪(超過基礎代謝率或身體所需)1克產生4大卡。
脂肪>脂肪(超過身體所需),1克產生9大卡。
蛋白質>(超過身體所需會經由尿液排出,大量超過身體所需,有可能以脂肪型態儲存),1克產生4大卡。
酒精>脂肪,1克產生7大卡。
然後了解人體熱量使用比例,
平時,醣儲備及脂肪,醣大於脂肪。
有氧運動,醣儲備及脂肪,醣大於脂肪。
肌力訓練,醣儲備,脂肪應無參與。
只是概念,實際上因生活、運動型態...有異。
綜上所述,飲食控制的熱量計算,應考量基礎代謝率、不同運動型態所需熱量來源及飲食熱量來源。
以下為減脂建議,
提高基礎代謝率方法,有氧運動(也增加消耗脂肪),肌力訓練(增加肌肉量)和積極生活型態(睡眠應充足)。維他命,礦物質應攝取充足。
飲食方面,在考慮基礎代謝率前提下,攝取熱量比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可以5:3:2設計。酒不要碰最好。減少脂肪攝取才能有效減少脂肪儲存。但不應完全不攝取(不太可能,自然食物中,蛋白質攝取常伴隨脂肪),以免脂溶性維他命無法吸收。
蔬菜攝取應足夠,或者適量補充維他命C、B群...等等。
以上僅供參考,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特殊健康狀況者,應考量自身情況,最好諮詢專業人士。
減重
每減少7700大卡(基礎代謝率加運動消耗)約減1公斤體重。
飲食熱量來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約5:3:2。維他命,礦物質及水攝取足夠,不喝酒。睡眠應充足。以熱量限制為前提,從喜歡的食物挑選,注意營養均衡。
有氧訓練,每次20分鐘以上,目標心跳區間以60%~75%最大儲備心跳率為主。一天進行多次為佳。跑步、腳踏車、游泳、爬樓梯..等等。也是挑喜歡的做。量力而為,該休息就休息。
肌力訓練,2~3次週,全身肌肉均衡訓練,以15~20RM為主即可。
以上是大概原則,細節再多看看,多問吧。
減重主要是身體所需熱量負平衡,全身脂肪細胞變小的程度是一樣的。
在體重不變情形下,適度的肌力訓練可以使該部位改變外觀,看起來瘦一點。但脂肪細胞不會因此變小或減少。
唯一減少脂肪細胞方法是抽脂,其他都是減小脂肪細胞。
脂肪細胞一生中至少有三個時期會增加(病態肥胖,懷孕除外),其餘時間固定數量,有些身體部位脂肪細胞多,有些地方少。因此會有些部位瘦得快有些慢。
臉腫除了脂肪,通常是水腫吧。
如果飲食、訓練照著上面原則來,不僅該瘦的瘦,還會有趨近三角形的上半身,強健的體魄。而不只是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