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操場跑步需要逆向跑步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秋水 wrote:
就以我跑步的時間「清晨」來說,
操場逆向跑步時,
會讓大多數順向散步的長輩產生不悅的感覺,
慢慢地逆向跑跑還好,

但一做亞索或其他間歇,不論在第一或第六跑道,
晨運順向走的長輩可能心裡都會生氣生氣
有些人都會這樣。

當自己沒有切身需要的時候,總是把別人的需要當成是無理,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正當化然後漠視別人的需求。

我覺得蠻奇怪的,為什麼那些散步的人不會去想到要逆向散步?

比賽時都是順向逆時針跑是一回事,不過跟他們散步有什麼關係嗎?

為何要如此的『制式化』?感覺很死板。

散步又不是比賽,放輕鬆一點左繞右繞不好嗎。
vivian520520 wrote:
...(恕刪)路面坡度設計,跟路面施工品質不良是兩回事,當然大家也樂見台灣路面施工品質
能夠更好。
不能說是兩回事,而是問題很複雜一言難盡。

台灣的馬路,凹秃不平的程度可以算是蠻驚人的,因此就算馬路設計本來是要斜1%~2%,但是由於鋪路時都是隨便鋪一鋪,因此結果就會比較像是小山丘一樣不規則的起伏,有些地方可能不只2%。

vivian520520 wrote:完全沒有斜度的路面或是地板當然也是可以排水,不過相較於平面,斜面的排水當然是更快。

快那一點點速度有意義嗎?跟平面的地板使用的舒適感相比,排水快那一滴滴感覺意義似乎不大了。

如果問我,路面平坦排水正常、路面傾斜排水快速,二選一,那我當然選路面平坦排水正常。

要排水快速的話『水溝內部的設計、水溝與路面的銜接處』才是重點所在呢,比起馬路傾斜的設計我相信會有更大的效果。

路面上的大量水份很自然就會排進水溝,而那少量水份由於柏油路是有顆粒的原故,就算你把柏油鋪成左右水平,結果那少量水份依然會流入凹陷處,所以排水的速度上並不會造成什麼用路人的困擾,除非路沒有鋪平。


註:我指得是左右水平,前後是否水平我就不置可否,因此光是前後的斜度排水效率也足夠快速了。
我以為是因為地球自轉
所以要跑反方向 減緩老化

我記得星球轉的快
上面的生物好像老的快
這又是一篇偽科學文章

文中提出的數項比喻均不倫不類(坐久了就會想站起來伸展一下身體,站久了也會想要坐...這跟跑步到底有何關連性?抽煙對身體不好就算眾人皆知,還是有人喜歡抽,而有人會去注意到抽煙對身體不好所以不抽...這比喻更加怪異...最後提到的暖身操理論最讓人嘆為觀止..暖身操顧名思義就是延展肌肉、活動關節,自然要全身上下都做到,這跟隨後要進行的主要運動並不相同,難道王建民做了左右兩邊對稱的暖身操後,上場就可以用左手投伸卡球嗎?)

看看有根據的說法吧

***********************************************

國際田徑聯合會在一九一二年成立後,把田徑賽中跑步的方向統一為「以左手為側」,即按逆時針方向跑。如今,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只要是正式的田徑賽,賽跑選手都以逆時針方向繞著比賽場地前進。

  這規則符合人體生理的構造。人的胸腔內藏著心臟和肺,心臟偏左,當中三分之二居於人體左側,三分之一在右側;而右肺有上、中、下三葉,左肺有上、下兩葉。心臟內的血液比重較大,而肺葉裡充滿較輕的空氣,所以,胸腔的重心是略偏向左的。繞操場跑或騎單車轉彎時,人體需要向心力,而向左轉彎會比向右轉彎提供較好的向心力,增加人體的平穩感

  此外,人類的兩條腿各有其作用,左腳分擔支援作用(支撐重心),右腳分擔運動作用(掌握方向和速度),於是重心偏左,用右腳蹬地來增加速度的話,沿逆時針方向跑,便會更自然

***********************************************

一般路跑...並不像田徑比賽那樣激烈

所以你愛順時鐘逆時鐘跑都無妨

只要不會妨礙到別人運動即可

我自己在路跑時也沒講究過

只是看到這種版主這篇文章實在很不敢領教

除非你有醫學臨床證明或統計上的數據

否則貿然提出這種無任何根據之看法

恐會誤導旁人
發文不附圖 此風不可長 沒圖沒真相 快貼圖上來
把這篇逆向跑搞成坡度的討論,我大概也可算是始作俑者吧!(見 7F)

樓主的原意:

"長時間順向繞圈的人,身體的運作一定是內圈的腿受到較大的壓迫、身體往內彎屈。如此久了,身體的肌肉發展會左右不均,也容易使身體歪曲不正。逆向繞剛好可以讓受壓迫的那隻腿舒展、也可以讓彎屈過久的身體有一個反向舒展的空間。增加左右腿在不同部位的肌肉鍛鍊上面更加均衡。

發展左右不均衡不見得一定是外表看起來左右腿粗細不同,也可以說是左右腳的施力不均,可能一腳重一腳輕,當然對一個右撇子來說本來就已經是右腳重左腳輕了,如果再加上只會順向繞圈的話,這種情況也只會更加惡化而已。"

而我提操場坡度的結論在於:"保護你的左右腳,在彎道有傾斜設計,所以不用太擔心對左右腳有太多的傷害。"

只希望大家瞭解,有沒有逆向跑,並不會對雙腳有明顯的傷害,也不會有樓主所說,對內側腳造成壓迫的情況。


然而後來卻變成馬路坡度的討論,實在是始料未及。讓我覺得這應該移到趣味板去討論,而不是在這裡。

然而我得說,樓主大概是浪漫的個性,全憑自己的感覺在討論,而並無提出任何的數據實證,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亞歷山大的淋浴間,樓主說地面幾乎是水平的,是測量的結果還是全憑感覺?

樓主感覺馬路太斜了,當然可以質疑施工品質不佳。但那是在設計之中?還是已超過?能不能給我一些數據,來說服我,馬路完全水平,對用路人及排水是最好的?

只要有高差,水當然會往低處流。然而當你把水灑在餐桌上,請問需要多久,這些水會流到地面?又需要多少水量?(實驗前,請將桌面調成完全水平,不要跟我抱怨說,全世界的木工師傅都太爛了,做不出一張完全水平的桌子)

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設計目的。有排水需要的地方,當然就要有坡度,連世足比賽場地,為了排水,也有其規範。

這篇文章在這版,已經沒有討論意義了。要不要搬到閑聊版去,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回應與討論。















惡魔咆哮 wrote:
我以為是因為地球自轉...(恕刪) 我記得星球轉的快
上面的生物好像老的快


請告訴我是哪個星球?我再去查查資料。

如果是的話,那就得像超人一樣,逆轉地球自轉方向。所以必須是要由東向西跑,而非只是逆向跑 (還是互相抵消)。
twtalk wrote:
排水溝比路面低不就...(恕刪)

不知道您有沒有遇過雨非常大的時後騎機車或是開車
雖然排水系統沒問題
但是瞬間雨量很大時 路面會有一層短暫的積水
行車過去就會很危險....
相對的 路面完全水平時
那下小小的雨就會有上述的效果了
因為必須要有一定的水量
才有辦法把水從路中間擠到排水溝(玩過表面張力吧)
所以同時在路面上的水量會比較多
過程中...行車就很危險了

不然你找一個桌子 完全水平狀態倒一杯水
跟有斜度的桌子倒一杯水 看看效果會如何^^
結論是 台灣很多路面的確太斜了
但是大大您的主張水平路面應該也是不可行的
workcool wrote:
這又是一篇偽科學文章

文中提出的數項比喻均不倫不類(坐久了就會想站起來伸展一下身體,站久了也會想要坐...這跟跑步到底有何關連性?抽煙對身體不好就算眾人皆知,還是有人喜歡抽,而有人會去注意到抽煙對身體不好所以不抽...這比喻更加怪異...最後提到的暖身操理論最讓人嘆為觀止..暖身操顧名思義就是延展肌肉、活動關節,自然要全身上下都做到,這跟隨後要進行的主要運動並不相同,難道王建民做了左右兩邊對稱的暖身操後,上場就可以用左手投伸卡球嗎?)

除非你有醫學臨床證明或統計上的數據

否則貿然提出這種無任何根據之看法

恐會誤導旁人...(恕刪)
我首文有提到『科學』兩個字嗎?沒有。
那麼偽科學一詞又從何而來?亂戴帽子這種行為,不可取。

你引述的都是跟比賽有關的文獻,那跟我們一般運動的人有何關係呢?你後文不是也說了,一般人運動其實不需要完全比照比賽來設定。

我提出的是自己的親身感覺,是自覺與否的問題,如果連自己身體的感覺都要科學做實驗來告訴你,你才能確認?那我還能說什麼?

只能說每個人的自覺程度不同而已,你要說你沒感覺也是你的自由,可是當別人說他感覺不舒服的時候,你引述什麼科學文獻也不過是多此一舉。

還有你提到王建民投球?這跟暖身操與跑步有什麼關係?這樣比喻確實扯太遠。

跑步與暖身操對一般人來說都是很平常的運動,王建民是大聯盟的職業選手,要硬扯在一起也太牽強了吧。


科學這兩個字已經太氾濫了,什麼都強調科學,可是真的從開始實驗到結果都有被人們自己現場觀看的又有幾個?

這個世界上,有種人滿口的科學數據,引用文獻也是洋洋灑灑的,可是當人問他親身感受與經驗的時候,他卻沒有任何線索

這樣的人跑步是為了數據與文獻而跑?還是為了自己而跑?是否該反問自己呢?


原來樓主不是只有打電動時愛胡思亂想

twtalk wrote:
自己拿一個玻璃水平面放在左手上讓其近似於水平,然後上面倒一杯水下去,有多少水會往地面流這種事情你不瞭解嗎?
玻璃是不滲水也不含水的材質
拿它來比泊油路?
泊油路的含水率越高越不耐用
路面全水平也是能排水
但是會減緩排水速度
相對的會提高泊油路的含水率

美國的溫度、濕度、年降雨量都和台灣不同
道路設計的需求也不同
不是所有美國能的到台灣都能
去汽車版問問有多少歐美車到台灣水土不服就知道了
vienna82 wrote:
原來樓主不是只有打電動時愛胡思亂想

twtalk wrote:
自己拿一個玻璃水平面放在左手上讓其近似於水平,然後上面倒一杯水下去,有多少水會往地面流這種事情你不瞭解嗎?

玻璃是不滲水也不含水的材質
拿它來比泊油路?
泊油路的含水率越高越不耐用
路面全水平也是能排水
但是會減緩排水速度
相對的會提高泊油路的含水率

美國的溫度、濕度、年降雨量都和台灣不同
道路設計的需求也不同
不是所有美國能的到台灣都能
去汽車版問問有多少歐美車到台灣水土不服就知道了

你根本就沒看懂我要表達的嘛,就隨便亂回啦。

愛筆戰的人真的很愛黏人,甩都甩不掉。

真是懶得認真回你文ˉ

對於你 隨興的話語 我會看看就好。


人就是這樣,只會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語來說,目的還不就為了『筆戰』,這樣你很有成就感?

前面有人說,阿全世界都設計斜路面 美國也不例外,這時候就拿美國來當範例啦?

後面這邊又有人說,阿美國跟我們條件不同所以不用全學起來,這時候又說美國不應該當範例啦?

為筆戰而筆戰的人,真是夠了吧。


我也可以說,那為何不學好的要學壞的? 不會學美國路面比較平這個好的,沒事跟美國比爛?說什麼台灣條件不通啦之類的藉口,比爛很得意囉?


路面全水平也是能排水,這誰都知道。

可是好像有人不知道:路是給人用的,不是給雨水用的,何者優先何者排後面應該不用多說吧。

人使用路面的時間長還是雨水使用路面的時間長?這個問題沒有爭議吧。

『路』,是給人用的,不是給水用的。

排水設計應該以不影響人使用為原則,這是設計理念與原則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回到現實來說:
台灣的馬路,又斜、凹凸不平、三不五時就挖、一再重鋪、鋪了又鋪、永遠都是超斜、又凹凸不平… 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我想在台灣生活的人心中都有數… 馬路如虎口該有別種解釋了。

一鋪又再鋪的馬路、隨便三不五時就挖的馬路…說是怕含水量高使耐用度下降…這種理由怎麼看都不對,只是藉口。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