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Adidas鞋款如何選擇

Vody wrote:
您的磨損來看,兩種系...(恕刪)


謝謝VODY大的解答...
體重高實在是要大失血...
那雙Mizuno Wave Creation 8記得買了2,7XX..
新買的Nimbus 10花了3,000...
不過健康無價...

目前一個星期只跑2次...
一次只能跑大概7K~8K(怕體重高..跑太久把膝蓋搞壞了...其實是跑不動啦)

希望體重能降至80左右(BMI大約22)...
再加碼至一個星期3次...一次10K..
Vody wrote:
GT-2130,且穿了有膝蓋痛的問題,建議您以避震型為主,如要穿穩定型以輕量訓練鞋為主如Adidas Adizero Tempo系列或Asics DS Trainer 14系列、Mizuno Wave Elixir 4系列。

Adidas Ozweego CC這款接近新鞋,看起來無意義,這款鞋只適合腳板很瘦的人穿,絕大多數的亞洲人不適合穿,這款鞋比較偏健身休閒系列,喜歡Adidas的鞋款請選擇Supernova系列,僅供參考。


謝謝Vody兄你的回覆.

Adidas Ozweego CC 鞋頭部份確實比較窄.所以買這款鞋時還特別買大半 號.這樣才不會壓迫到小指與無名指.

可能鞋子太大.在跑完賽程之後.腳底磨出水泡來.所以不打算拿來當慢跑鞋用.

目前是打算Asics GEL-CUMULUS 10(避震型)這款.可與GT-2130交互替換穿.如果還會有疼痛出現....那就放棄


GT-2130..............



Vody wrote:
Adidas Supernova Glide
Asics Gel-Cumulus 10
Brooks Defyance
Mizuno Wave Rider 12
NB WR827WP---輕量薄底
Nike Zoom Air Vomero 3+...(恕刪)


Vody大推薦的款式中,我能找到並試穿的只有三款
Adidas Supernova Glide -- 二側的三線支撐條讓腳感覺有種束縛力, 整雙鞋看起來超軟, 完全只靠二側那三條線在維持包覆力的樣子耶....


NB WR827WP -- 一穿上,真是一整個兒輕啊, 原本打算買它了, 但後來穿上Rider12後, 足弓莫名的被制約.....反而覺得穿上827時足弓有點兒空, 不過它的外型一整個勝出, 不曉得同一雙鞋天天穿著跑多久會磨損呢?? 要不要再買這雙來替換穿

Mizuno Wave Rider 12 -- 避震效果和輕量真是沒話說, 我這半年來,頭一回可以一口氣跑三千才緩下來喘口氣 (以前都起碼每一千要緩一下), 而在沒戴護膝的情況下, 到四千膝蓋才開始有感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真是千古名言啊

不過Rider12的鞋墊足弓處突起支撐的設計, 一穿上時真是很不習慣, 勃肯鞋已經是足弓隆起設計了, 但Rider12的隆起不僅在足弓處, 而是橫越整個足弓, 如圖圈起來的地方, 想請教一下, 我能理解足弓拱弧是依人體工學設計, 但在靠外側處還繼續拱起, 不是會有種卡卡的感覺嗎?? 雖然它的材質很柔軟, 跑一跑會壓矮, 但還是覺得好怪的設計

mammer wrote:
Vody大推薦的款式...(恕刪)

我不知道您到底選擇了哪一款,如果已經買了Wave Rider 12,足弓處如果您覺得太高卡卡的,那代表您的足弓偏低一點或腳掌較柔軟,我是認為只要慢跑過程中不會造成任何的不舒服,應該是OK的,我有Rider 11,但沒有您說的靠外側處還繼續拱起的問題,我只肯定它的足弓內側是有向上拱起的幅度,但我穿是沒有覺得卡卡的問題,我不知道Rider 12有沒有增加足弓的支撐(也就是說提高足弓的高度),我也還沒試穿過,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您提的問題,還是請您把握住一個原則,那就是一雙適合自己的鞋款,應該在慢跑過程中,或慢跑過後都不會造成您任何的不舒服,那這雙鞋應該沒有問題的,僅供參考。
Vody wrote:
我不知道您到底選擇了...(恕刪)


我最後是選擇了Rider 12, 可能是腳肉太厚吧 所以才會有明顯感覺
不過鞋墊材質很柔軟, 跑起來相當舒服, 感謝Vody的建議, 讓我愈來愈愛跑步囉~~
請問一下2E 4E的鞋是腳寬多少以上使用的呢?
正確量測方法為何?

先謝謝了^^
cdx wrote:
請問一下2E 4E的...(恕刪)

楦頭的問題,完全不用量,用雙腳去試穿,您的雙腳自然會告訴您這雙鞋是太緊或太寬,選一款舒服合腳的,然後記住該舒服合腳的楦頭是什麼尺寸(D、2E、4E),往後買鞋就選那個楦頭尺寸就OK了,楦頭的問題沒有人在量,量了也沒用,因為各廠牌就算您都挑一款一模一樣的楦頭尺寸鞋款來比較,有的廠牌偏窄有的偏寬,所以最好還是能親自試穿,有時候就算同一廠牌,每一年度的更新版也都有時改偏窄有時改偏寬,但記住先由以往習慣穿的楦頭尺寸來試就對了,僅供參考。
VODY大你好
小弟因最近迷上了路跑,所以新買了一雙NB 737
但跑了約二十分鐘後,左腳膝蓋極不舒服

想請問一下NB 737是屬那一款類型的跑鞋?
因小弟想再買一雙相反類型的跑鞋
子衿飄揚 wrote:
VODY大你好小弟因...(恕刪)

NB MR737是一款輕量避震型鞋款,您穿這款有問題,並不代表您改買相反的鞋款就一定沒有問題,正確的方式是先判斷出您適合哪一系列,然後再從各廠牌同系列下來試鞋款,常見很多人就算選對系列還是一樣有問題,就好比說每個人的腳型都不同,某些人可能對某些廠牌會特別合腳,但對其它廠牌卻不見得合腳,那這種情況下,就算您買對了系列,但穿到不合腳的那一廠牌,您還是會有問題的,當然如果您真的只是因為買錯系列,那改買相反的鞋款,或許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所在,僅供參考。

喜歡NB可考慮MR904WY這款→是輕量穩定型鞋款

另外其他廠牌的輕量穩定型鞋款可參考
Adidas Adizero Tempo
Asics Gel-DS Trainer 14
Brooks Racer ST4
Mizuno Elixir 4
Nike Zoom Elite 4+
Saucony Grid Fastwitch 3
Saucony Grid Tangent 3

感謝Vody大的回覆

小弟另附上這段時間從本文整理出各款跑步鞋的類型
如有錯請Vody大及各位跑友糾正


穩定鞋款:

ADIDAS:
Adistar Control
Adidas Adizero Tempo(輕量)

Asics:
Gel-Kayano 15(重度)
GT-2140(中度)
Gel-1140(輕度)
Gel-DS-Trainer 14(輕量)

Brooks:
Racer ST 4(輕量)

Mizuno:
Wave Nirvana 5(重度)
Wave Inspire 5(中度)
Wave Nexus(輕度)
Wave Elixir 4(輕量)

NB:
MR904WY(輕量)

Nike:
Air Span 5(輕量)
Zoom Elite 4(輕量)

Saucony:
Fastwitch 3(輕量)
Tangent 3

避雲鞋款:

Adidas:
Resopnse Cushion
Supernova Cushion
(今年是第七代,明年一月會出第八代,但會改名為Supernova Glide)
Adistar Ride(中度)
Supernova Glide(輕量)

Asics:
Nimbus(重度)
Cumulus(輕度)
它會比Nimbus系列還好跑,因為它比較輕,避震係數比Nimbus稍硬一些,所以相對的,腳部著地後的反彈回應力會比Nimbus來的明顯與有效率,您的抬腳步會更輕鬆,您應該可以跑得更快、更遠、更輕鬆

Brooks:
Defyance(輕度)(明年一月會出第二代)
Glycerin

Mizuno:
Wave Rider(輕度)
Wave Creation(重度)超級硬

NB:
757(重度)
825(輕量)
NB目前評價最高的MR825系列(MR826今年版本/MR827明年版本),這是一款輕量避震型鞋款,也是少數NB獲得高評價的鞋款之一,歐美各大馬拉松比賽很多人穿這款喔
1062(重度)
另外一款是MR1061系列(MR1062這版評價不好/MR1063明年版),這款鞋避震不錯但非常重

Nike:
Vomero 3+(中度)
Air Max Moto(重度)

Saucony:
Triumph(中度)
  • 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