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Adidas鞋款如何選擇

yellmaster wrote:
Vody您好:花了兩...(恕刪)

Mizuno是根據Wave波浪片的不同來區分,區分方法如下,比較便宜的入門級鞋款,自己上官網查,比對所使用的Wave波浪片是哪一種即可知道所屬的系列為何

Infinity Wave(骨架型波浪片),避震型鞋款專用
如 Creation 10

Paralle Wave(平行波浪片),避震型鞋款專用
如 Rider 12、 Precision 9、Ultima、Fortis 2

Fan-Shaped Wave(扇型波浪片),穩定型鞋款專用
如 Elixir 4、 Nexus 3

Double Fan-Shaped Wave(雙層扇型波浪片),穩定型與扁平足型鞋款專用
如 Nirvana 5、 Inspire 5、(Alchemy 8扁平足鞋款)

您的Wave Genesis 3是避震型

另外請先把下列系列名稱弄清楚,因為各廠牌使用的中文翻譯都不同

避震型=高緩衝型=Cushioning=Neutral
穩定型=高支撐型=Stability
動量控制型=扁平足型=超高穩定型=超高支撐型=Motion Control
Vody wrote:
Mizuno是根據W...(恕刪)


看來買錯了,根據上一雙鞋,足跟內側磨損嚴重來判斷,應該是Overpronation,平常看足弓正常,那是不是跑步時足弓會塌陷,引發類似扁平足的效果。

如果是Overpronation,那是要用超高穩定鞋款(Motion Control系列)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您說受測的鞋款一定要是避震型鞋款,而我又不知道之前那一雙是什麼型,鞋丟了,型號也不知道,只知道足跟內側怎麼磨那麼快,還怪nike鞋底太軟,柏油路太硬(人行磚更硬),大概錯怪人家了。

那就重頭測,剛好Wave Genesis 3是避震型,再跑,用力跑,跑出磨痕,再依您所說的來作判斷,謝謝了。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Vody大,您好!

您和Maverick的分享文给予我很多关于跑鞋的知识,多谢了。

以下是小弟我对Maverick兄对Nimbus9和Wave Rider11鞋感受的回文,新近的使用感受及疑问,烦请Vody大也帮我分析下:

感谢分享,偶跑了将近1年,身高170cm,体重从78公斤降到了69公斤,人也精神了许多,不过先前是想跑就跑,一般也不多,近5-7公里每次而已,拜读过后,愈发对慢跑有兴趣,也败了Nimbus 9和Wave Rider 11,都是楦宽D。

这两双鞋感受基本同您一样。就是第一次穿Nimbus 9 跑了5公里后,就磨脚,位置在后脚跟内侧,脚踝下方(鞋垫和鞋帮下部的连接处),约一公分长的泡。本以为鞋磨合不够,后一礼拜,就当走路鞋和每次跑不超过5KM时穿,今天,走路大概3公里左右,另一个脚相同位置差不多也开始磨了。回家后,仔细比较了2双鞋的鞋垫,Nimbus 9尺码是Euro 42,Wave Rider是41,两个鞋垫叠在一起,前后掌宽度和弧度基本相同,但明显是Nimbus鞋垫的后脚跟内侧比Mizuno鞋垫内侧厚且高出较多,似乎就是这高出部分导致脚跟内侧在落地时挤压鞋帮,形成长泡。办公室同仁最近也新败Asics Empire II,也在相同位置磨出泡。 将Rider的鞋垫穿进到Nimbus中,试穿了一下,感觉就没有挤脚。
按理说,Asics的鞋应更适合亚洲人的脚形,这个位置磨脚原因是否为:

A.Nimbus楦宽不够,导致脚踝包裹过紧。
B.与内翻不够(under pronation)的跑姿有关。
C.脚踝过粗胖。

不知Maverick兄是否碰到相同问题,Nimbus再磨脚的话,就准备把鞋垫高出部分剪去,应能解决。

小弟我是来自中国大陆,软体系统是简体字,第一次发帖,不知有何问题,好像也不能upload图片。
我使用簡易的方法測量足弓,應該是一般型,但不曉得屬於是一般內旋還是內旋不足,鞋子是偏外側磨損明顯
想請vody大幫忙推薦適合我的鞋款

1.女,高150cm,重約55kg
2.每天跑五千 (室內跑步機)
3.由快走(5km/hr)到慢跑(7.5-8km/hr)約半年來,膝蓋開始痛(目前都戴護膝跑了),現在腳踝有時也會感到不對勁,暖身及收操都有做足, 所以想試試換雙鞋

因為我習慣不同場合多雙鞋子替換,所以找不到磨損明顯的鞋子,希望這雙我目前跑步時穿的NB,能提供點線索





Vody wrote:
穿了約兩年,您只跑了約500KM,哇,您似乎不常使用喔,我一雙鞋,兩個月就跑了近540KM,所以我常換新鞋,僅供參考。


大哥...我幫你算了算 

你這兩個月平均一天跑10km啊

我一星期有10km就不錯了
yellmaster wrote:
看來買錯了,根據上一...(恕刪)

以您的情況來看,不用測了,一定要穿穩定型的鞋款,解釋如下

條件如下:不管您過去穿的是什麼系列,您都出現了後足跟內側磨損較嚴重

過去穿避震型,出現後足跟內側磨損較嚴重,代表您穿錯鞋款,您應該穿穩定型

過去穿穩定型,還出現後足跟內側磨損較嚴重,代表所穿的鞋款穩定度還是不夠

您不見得一定要穿Motion Control系列的,一般人不適合穿Motion Control系列的,除非您的體重有破百,或是您有興趣感受一下類似鐵鞋的滋味(非常重又很硬),不然不用考慮這系列的
patrickzong wrote:
Vody大,您好!您...(恕刪)

依您的描述,您起水泡的地方是在足弓內側接近腳踝下方,您能否先行確認您是否是低足弓或是扁平足呢?如果是,那就比較有可能發生您提的狀況,這跟(B.Under Pronation的跑姿)無關,跟鞋款選用的系列比較有關,避震型的鞋底足弓弧度較高,穩定型的鞋底足弓弧度較低且平緩,如果您的足弓偏低,就比較有可能發生類似情況,但奇怪的是如果您穿Wave Rider 11沒有問題,那穿Nimbus 9應該也不會有問題才對。

理說,Asics的鞋應更適合亞洲人的腳型
這句話是百分之百錯的,Asics雖然是日本公司,但Asics的國際線慢跑鞋款,目前已是一家百分之百由歐美主導設計的廠商,日本國內線的慢跑鞋產品才是由日方主導,所以Asics的國際線慢跑鞋款非寬楦版不適合亞洲人穿,請務必千萬留意,反觀Mizuno這間公司則是百分之百由日方主導設計所有的鞋款,所以單就這兩個日系品牌來講,Mizuno的楦頭是比較適合亞洲人的,因為他們家的鞋楦是採用比較偏亞洲人的鞋楦,也就因為如此,所以目前在歐美Mizuno的鞋款普遍被重砲轟擊批評有鞋楦過寬的抱怨聲,但這對亞洲市場卻是一大利多,因為更加適合我們亞洲人來穿啦。

請留意同是一般楦,Mizuno會比Asics的還寬,還有目前Mizuno的2E寬楦相當接近於Asics的4E楦,所以囉選Asics的鞋款最好選擇加寬楦頭尺寸,不然一定會太窄,這也有可能是造成您所說的原因喔,也就是您提的(A.Nimbus楦寬不夠,導致腳踝包裹過緊)也可能有關。

(C.腳踝過粗胖),這點就跟楦頭太窄是一樣的,選擇較寬楦即可解決問題。

PS:您最好先確認一下,您所購買的慢跑鞋是否為官方正版的,因為在大陸幾乎市面上各廠牌的慢跑鞋都有山寨版的,外表看似一樣,但整個中底材質與鞋墊是狸貓換太子的,所以如果是非官方正版,那有問題有是正常的。
mammer wrote:
我使用簡易的方法測量...(恕刪)

由您提供的照片看來,看不出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磨損,但可以確定您所使用的這款鞋是屬於戶外健走越野鞋系列,拿這系列的鞋款來跑室內跑步機,會發生各類的腳痛是正常的,因為您選用了不恰當的鞋款,您應該選用一般普通非越野系列的鞋款,越野系列的鞋款不適合跑室內跑步機,因為底比較硬,拿來跑山林小徑比較適合,喜歡跑室內跑步機,選用避震性軟一點的鞋款比較適合,沒有特別過度內旋的問題,我通常會建議女性跑友先試避震型的鞋款,下列幾款都非常適合拿來跑室內跑步機

Adidas Supernova Glide
Asics Gel-Cumulus 10
Brooks Defyance
Mizuno Wave Rider 12
NB WR827WP---輕量薄底
Nike Zoom Air Vomero 3+

PS:NB廠牌的厚底訓練鞋,一般避震性要比其他各家廠牌還要硬很多,所以對體重輕的人來說,跑起來會覺得很硬不是很舒服,喜歡NB的,請選擇輕量薄底系列的,不然不適合體重偏低的女性跑友來使用,僅供參考。
Vody wrote:
由您提供的照片看來,...(恕刪)


感謝Vody大的專業解說 , 待我試穿後買雙正確鞋再回來分享心得

另外想順便問一下,當初買這雙NB時,只知道它是多功能鞋, 目前除了拿來跑步外, 還會穿著打排球(PU地板)

請問打球的話ok嗎? 會有不良傷害造成嗎? 謝謝
mammer wrote:
感謝Vody大的專業...(恕刪)

打球是OK的,但鞋底厚度太高了,小心做跳躍動作時會有翻腳板的危險喔,不然是沒有問題的,僅供參考。
  • 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