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9.9歲了,身高178現在體重66。
減重是三年前就達標70kg約花了2年多的時間
只是這三年來還是慢慢降低體重,紅字也都不見了。
剛開始只能快走到目前我最快10k在5分速,月跑量也堆到200k左右。
當然買鞋買運動用品當作興趣,至少比當年買機械錶和一大堆潮牌服飾便宜多了。
雖然我也不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台北的河濱就很好跑了。
一個人跑,身體不適就跑跑走走,身體狀況好就勇往直前。
當然每天晨跑看似枯燥無味,這一小時一個人聽音樂和自己的心跳聲獨處,不去拼比多好啊!
後來我也爬山跟著山友爬百岳,更體會到平日跑步鍛鍊出的有氧能力真的不是蓋的。
別人的zone2可能是我的zone5或6,聽一大堆道理其實沒什麼好拼的。
自己一個慢慢跑什麼事都沒有。
運動有分階段:
階段A:
覺得自己體態走鍾想要運動來改變體態
階段B:
慢慢體態/身體機能變好
對該運動培養成習慣產生興趣
階段C:
開始要求運動的強度
認識越多同好越會接觸到某些該領域「運動魔人」
開始有比較心態、要求成績、要求突破
用比賽心態參加活動
心中有股要跟上「那些運動魔人」
於是入魔的操自己
階段D:
變成競爭挑戰心態
經過操練感覺自己變強了
就是一直很自信的狂練
直到….操爆受傷

搞的自己更低落
階段E:
不得不開始反思運動的心態
明白量力而為、物極必反
恢復身體同時
開始體悟「運動」本質
適度的運動、享受運動
而大部分的朋友都是要經過以上才能體悟
我自己也是

總結:
要有達到一定強度的身體機能
必須維持一定的運動強度
以上花的時間、精力絕對是正比
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是件好事
真的要適度循續漸進
只是一但運動有競爭、「過度」突破心態
真的會不知覺著魔
當運動變成一直要求:
我練更壯、舉更重、跑更久、跑更快時
以上對身體都會要累積傷害
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極限
連那些超乎常人的「職業運動員」都會有運動傷害
就算不比「運動員」
比那些民間「運動魔人」好了
常聽到此網有人分享:
某些民間魔人40歲甚至50歲以上
全馬超強
動不動半馬當日常跑也沒事
跑速都5分甚至4分在跑
(天賦身體機能+長期打基底+訓練)
就算一般有運動底的人跟以上魔人這樣跑
7成會操爆
因為大部分的你我應該也不是那些「運動魔人」
那些都是「特例」
如同:
近90歲的火箭阿嬤百米17秒
可能是百萬或數十萬人中才能出一個這樣的神阿嬤
當運動變成人比人比是不完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