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幡然醒悟~!其實真的只要慢慢跑就好~

媽媽的叮嚀,不要跑太快,不要跑太多,不要去危險的地方跑。我跑了30年,以前是3-5年會受傷一次,現在63歲,這3年平均半年會受傷一次,受傷恢復最久的要3個月,一般是3-4星期,受傷了就休息,也都可以完全恢復,畢竟我們不是專業選手,不會真的把自己搞到永遠不能跑。我的感想是每個人不一樣,有些人可以跑很快,有些人可以跑很遠,要自己去體會自己是怎樣的跑者,採區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跑的快樂,有快樂才能一直跑下來。
一開始也是因為體檢紅字一大片,體重快破百才開始運動。
我59.9歲了,身高178現在體重66。
減重是三年前就達標70kg約花了2年多的時間
只是這三年來還是慢慢降低體重,紅字也都不見了。
剛開始只能快走到目前我最快10k在5分速,月跑量也堆到200k左右。
當然買鞋買運動用品當作興趣,至少比當年買機械錶和一大堆潮牌服飾便宜多了。
雖然我也不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台北的河濱就很好跑了。
一個人跑,身體不適就跑跑走走,身體狀況好就勇往直前。
當然每天晨跑看似枯燥無味,這一小時一個人聽音樂和自己的心跳聲獨處,不去拼比多好啊!
後來我也爬山跟著山友爬百岳,更體會到平日跑步鍛鍊出的有氧能力真的不是蓋的。
別人的zone2可能是我的zone5或6,聽一大堆道理其實沒什麼好拼的。
自己一個慢慢跑什麼事都沒有。
設備工程師 wrote:
練習跑步也快一年了!...(恕刪)


跑癡是您?
悟出來就是您的了
哈~僅個人經歷感想

運動有分階段:

階段A:
覺得自己體態走鍾想要運動來改變體態

階段B:
慢慢體態/身體機能變好
對該運動培養成習慣產生興趣

階段C:
開始要求運動的強度
認識越多同好越會接觸到某些該領域「運動魔人」
開始有比較心態、要求成績、要求突破
用比賽心態參加活動
心中有股要跟上「那些運動魔人」
於是入魔的操自己

階段D:
變成競爭挑戰心態
經過操練感覺自己變強了
就是一直很自信的狂練
直到….操爆受傷
搞的自己更低落

階段E:
不得不開始反思運動的心態
明白量力而為、物極必反
恢復身體同時
開始體悟「運動」本質
適度的運動、享受運動

而大部分的朋友都是要經過以上才能體悟
我自己也是

總結:
要有達到一定強度的身體機能
必須維持一定的運動強度
以上花的時間、精力絕對是正比

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是件好事
真的要適度循續漸進

只是一但運動有競爭、「過度」突破心態
真的會不知覺著魔

當運動變成一直要求:
我練更壯、舉更重、跑更久、跑更快時
以上對身體都會要累積傷害
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極限

連那些超乎常人的「職業運動員」都會有運動傷害

就算不比「運動員」
比那些民間「運動魔人」好了
常聽到此網有人分享:
某些民間魔人40歲甚至50歲以上
全馬超強
動不動半馬當日常跑也沒事
跑速都5分甚至4分在跑
(天賦身體機能+長期打基底+訓練)

就算一般有運動底的人跟以上魔人這樣跑
7成會操爆

因為大部分的你我應該也不是那些「運動魔人」
那些都是「特例」

如同:
近90歲的火箭阿嬤百米17秒
可能是百萬或數十萬人中才能出一個這樣的神阿嬤

當運動變成人比人比是不完的~
我跑了十幾年了沒受傷過
十年前參加過一次半馬就決定不參加賽事活動
沒有特別原因
跑步還要一早起來準備真的有夠累
一堆人擠在起跑點又是一個癥結點
從一開始一公里七分速到前幾年來到10公里四十幾分
因為討厭早上跑有陽光所以幾乎只跑下班後
年近半百最近都6分速順順跑
跑完約幾個朋友海產攤喝酒喇賽不是很舒服嗎
大家真的不要被安麗了
跑步多少都有運動傷害還是受傷,
強度太高會跳躍膝
距離太長會跑者膝
跑姿不良左晃右晃會ITB症候群
強度太強又太長會梨狀肌症候群
沒熱身會腳底肌膜炎
鞋子不對或平腳板會姆指外翻
慢慢跑也會有事,
踢到東西,會跌倒
踩到窟窿,會跌倒
淋雨會感冒會滑倒
腳曾經車禍受傷,導致結構問題,更容易運動受傷。
每天都是長距離,容易關節磨損,提早退化。
結論:了解自己,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
運動要適當跟恆心
不是多跑健康就加倍
多跑只會讓受傷加倍
剛開始跑好像都會這麼有熱情,一天不跑還會有罪惡感。後來發現浪費太多時間金錢在這上面了,而且跑步挺無聊的,我只是為了登山維持體能而已,所以現在都輕鬆走跑,也不帶什麼GPS體能錶給自己太多壓力,身體自然會告訴你自身的狀態。
其實參加比賽的好處,就讓自己有目標有動力跑下去,如果你不缺這動力,是不用參加比賽的,我是一年會參加三場比賽分別是全馬一場,半馬一場,10K一場
只能循序漸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