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跑者膝一直不見好轉

我是今年高雄馬的時候中ITBS的。
之後也沒有完全停跑,一週大概會跑個2-3次,而且速度也都盡量放慢,但只要跑3K左右就開始發作,硬撐下去頂多也只能撐到4-5K。
受傷前,我是每天跑,月跑300K以上的,突然不能跑的日子真的很令人沮喪...

按摩、針灸、電療、熱敷、滾筒都試過,雖然有舒緩,但並沒有改善。
三月初去看了自費的物理治療,治療師先找出導致ITBS的原因,
然後利用徒手治療、震波治療,另外再指導一些主動復健的動作回家練習,
由於是全自費的,當下也是半信半疑,擔心白花錢又不會好。
但是做了3次療程後,已經可以跑10K了,雖然跑完膝蓋外側仍然有緊繃感,但是已經可以跑一天休一天了。

3月底去參加了鹿野馬拉松,當時已做了4次療程,約一個月左右,
賽前治療師評估我應該跑半馬沒問題,因此本來打算如果發作的話,就不硬撐,半馬就棄賽了。
結果最後跑完全馬,而且賽後也沒有疼痛。

最近這半個月,跑量也慢慢回到原來的里程,偶爾跑一點強度,目前都還沒再發作過。

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建議還是交給專業的來,才能對症下藥。
catlovekate wrote:
我是今年高雄馬的時候...(恕刪)



之前大概針對急性期使用醫師處方藥物
並沒有真的花時間做復健....等等。

物理治療師也是可以對症下藥的方式
會找時間去諮詢。


有時候想想當初也是想為了健康、喜愛運動,而來運動的初衷。

後來因為想要好的成績、練的更好、跑的更快、跑的更遠、,這些成了在運動過程有了目標(慾望),因此只要表現不好、受傷、沒有符合預期。(失望)


不論好的或壞的都產生了,希望好的一直延續;壞的狀態不要出現......
把自己搞的患得患失,


這樣的心態永遠都是否定當下的自己
完全無法享受事物的本來面目。


每件事情都有其正面與負面的狀態,
但是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經歷的過程。


跑步這件事情
只是人生的某一個縮影⋯⋯
復健之路也一個風景。

經過這些還是回到初衷:
因為喜歡而努力。
因為喜歡而堅持。
接受好與壞
最後好壞沒有其絕對了......。

非常感謝各位跑友不吝分享
也增長了許多知識。
拉筋和䁔身操都是必需的
核心也要練,大家說的都沒錯
我常說山永遠都在,不用急
赤足試試

我跑了三年左右在2013年的三重馬也中獎了
當時看了一個多月的醫生,也看了好幾家,通通沒有效
休息三、五天之後去跑也一樣會在5k之後開始發作
開始上網找資訊,無意間看到赤足跑
於是從河濱嘗試,從初期的3、5k,均速7、8分開始
兩、三天跑一次,為期一個月左右,距離可以拉到10k,但速度還不行
但很神奇的膝蓋都沒發作,三個月習慣後
不僅距離可以拉到半馬,速度也回到5分速
這段期間要很有耐心,是真的打掉重練

不過我不是純赤足,確認膝蓋好了之後,還是想在速度上有所突破
所以練速度時還是會穿鞋,跑山路也會穿鞋
但最後練到赤足比穿鞋快
可能是因為赤足、鞋子交叉練習,所以沒有純赤足跑者穿上鞋變不習慣的問題

至於赤足真的那麼神奇嗎?我沒研究過
但我親身體驗過赤足的好處
之前有朋友是國家隊運動員,也是常聽他到處痛,但肌力訓練好像是必備的,最好看一下醫師看怎麼調整,有些比較有運動傷害復健經驗的醫師,在治療上會比較完整,我朋友是找陳正倫醫師,經驗滿豐富。
前年也中了ITBS,復建期間也是跑約5公里就開始發作了。
後來索性都不跑步,加強背槓深蹲,glute重訓器材,
約兩三個月後再嘗試跑步就不再發生了。
把肌力練好或許才是治根的辦法,供你參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