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emps1 wrote:
內容聽起來有道理,但...(恕刪)
哪幾場的哪些亂象和哪邊荒謬?可以說出來大家討論看看
而不是看到有哪幾場亂就說全部辦馬拉松的單位都只想賺錢,而且還很賺
有些單位當然是穩賺;例如路協和上次古都馬的承辦單位那個什麼行銷的
因為是市府或主板單位出錢,其中已經講好多少利潤給這些廠商
這種單位當然不可能額外從口袋掏錢出來滿足跑友的胃口,至於虧損則由主辦單位負責
也或許你可以換個角度想:假如不想額外掏錢的話補給、獎牌品質通常就是那種鳥樣子
帳本當然不是我這種咖可以拿出來給你看的,我只是和一些大咖有交集而已
不要一天到晚只會懷疑別人,自己去規劃一場馬拉松或加入社團與核心幹部接觸不就知道了?
到時候你就知道辦一場活動什麼都要錢
椅子要錢、桌子要錢、遮雨棚要錢、流動廁所要錢、志工便當要錢、裁判要錢、警察便當要錢
舞台要錢、音響要錢、晶片系統商要錢、部分場地租金要錢、補給品要錢、伴手禮要錢、發電機要錢
醫療器材要錢、保險要錢、計時器要錢、到處插的旗子要錢、里程牌要錢、拱門要錢、獎牌要錢
各社團之間是否完全免費出借也很難說,看你面子大不大;但運輸費用也少不了
零零總總都是鈔票堆出來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電機租金一台就50萬左右
當然你也可以不租啊,不過你的場地就要確保有電力來源,而且很難有什麼盛大的燈光效果
台北馬那種舞台想要架起來就是幾百萬了,你不可能數萬人國際賽事只拿大聲公吧?
其中部分資源就看你怎樣調度了,沒有人脈你就準備花到死吧
1000人收800共80萬的話你有辦法搞到怎樣程度呢?連發票杯跑10K都要花兩百萬了
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沒有,補給只給水,終點只給獎牌、證書,辦起來的話看看第二年誰願意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