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福澤式馬拉松訓練

最長練習只有15K, 當跑全馬時有耐力應付嗎?
是單次15K,但有閒暇一天可以跑2次,累積20~25KM
單天只練15KM也是能跑完42KM
因為幾近每天跑步練起來的巡航能力是很可觀的

有趣的是以前會跑30KM這種長跑,比賽照樣30KM左右會撞牆
然後轉念紮實跑好每次10~15KM,反而速度落差沒以前大
明白了,感謝大大的分享

高雄黃小菲 wrote:
有趣的是以前會跑30KM這種長跑,比賽照樣30KM左右會撞牆
然後轉念紮實跑好每次10~15KM,反而速度落差沒以前大...(恕刪)

原來如此…我也要試試,謝謝分享

高雄黃小菲 wrote:
是單次15K,但有...(恕刪)


請教大大 漸速跑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這份菜單似乎都是以配速在調整 心率部分不再考量範圍嗎

airsurpry wrote:
這份菜單似乎都是以配速在調整 心率部分不再考量範圍嗎

心率的話,大概落在比賽配速的感覺
我是比較建議用體感/心率去練習,畢竟同樣的速度對每個人而言可能是不同的體感/心率區間

用"稍微努力"的感覺去跑就好,但周期要拉長一點
可能4~5個月,最後兩個月再正式比照其他練習方式的週期
airsurpry wrote:
請教大大 漸速跑...(恕刪)


福澤前輩的方式對比現在科學訓練的方式的確是少了很多理論驗證的部份,但他的重點是在於有效率以及有系統的累積跑量,就算回歸到現在流行的心率區間配速,基本上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月跑量不能過少以及配速不能單一。
而且,同一區間的跑速在經過有效率以及長時間的訓練之後,在同樣心率的狀況下理論上是會愈跑愈快的,因此回歸到福澤式試練法的時候,雖然並沒有強調心率區間,但是仔細分析菜單,除了一個月最少有200km的跑量(耐力),有基本配速,有漸速以及加速跑,都是能對應到心率區間的訓練。
我自己在練跑時以及在馬拉松世界的APP上,常常看到以同一配速跑5km或是10km的跑者,配速差不多是E 或M 左右,從來沒看過他們跑間歇或是漸速,感覺就是落入高原效應之中,或許他們月跑量都有破200km或是到400km,但仔細看他們參加馬拉松的成積,就一直不能有效的提昇,大概就是所謂的高原效應所影響。
不過每個人跑馬的目標不同,有人就只是想維持運動的習慣,參加比賽只是好玩,有人就是會積極的規劃菜單積極練習,倒也沒有一定的好或壞。

高雄黃小菲 wrote:
2017東京馬以此...(恕刪)

能不能請教前輩
課表中最後加速到4:30,最後的幾公里要加速到這速度呢,維持幾公里?
謝謝前輩的經驗分享
也希望能像您一樣跑的這麼好
請問隔天跑完的成績是多少?
golugolu0421 wrote:
1/29 updat...(恕刪)
ndslr wrote:
最長練習只有15K,(恕刪)


有的 +1
但是第一次全馬前會真的很不放心... 還是會練下 25km, 30km 或更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