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ley1003 wrote:
赤足5分速,穿鞋5...(恕刪)
adizero跑了三次10k,雙腳慢慢適應這雙鞋的特性,
先說明,為何在下赤足跟厚底鞋速度差距的原因,
除了鞋子之外, 在下的赤足多在大直的美堤河濱進行, 那邊的路線幾乎都是直線距離
而穿鞋跑的地點, 多在校園以及公園,彎道較多,影響速度
其實, 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彎道對於速度的影響,
原本以為我們這種罵咖跑者, 其實應該不受鞋子以及場地的影響, 都是罵咖....
但是, 每過一個彎道, 速度就會降下來, 如果每隔三五百公尺,都要過彎道的話, 硬要加速,對膝蓋恐怕是負擔
鞋子的部分, 其實這款鞋子相當的平實,adizero的陽春版,outlet買的,完全沒有甚麼花俏的功能,
原本以為1799買到賺到, 後來仔細看了一下它的用料, 1799有點給它貴到
但是弔詭的是, 坊間的廉價跑鞋,充斥的低級的厚底設計,想要找類似陸軍的公發跑鞋(簡單實用), 還不容易呢
對了, adizero f50大概就是陸軍鞋的概念吧
ok~~此鞋跑到後面, 其實很輕鬆自在, 跟赤足很像, 但多了包覆性與保護性
雖然它的大底, 看起來有點厚度, 比衛生棉還厚, 比厚底鞋薄
但,路感十足,你說它沒有避震, 好像又不盡然
但停下來走路的時候, 是偏硬的感受
接下來的春節,大致上沒有大行程的話, 我打算每天跑10k以上,
以我先前肌肉恢復的體能不算太好的前提之下
看看此鞋能跟跑者之間產生甚麼樣的對話
我的看法是穿避震鞋反而膝蓋不舒服。
不管如何,adizero跑了兩週,還是跑不贏赤足,這不是模擬跑姿可以解釋的。
關鍵在步頻,我以前跟朋友跑的時候,我步頻明顯比他慢,
現在即使我穿薄底鞋,步頻還是比他高,
而赤足又高於薄鞋。
(by the way, 他實力高於我)
也許,薄鞋穿久了,步頻會變高,容我再實驗看看。
golugolu0421 wrote:
前陣子,跟朋友分享...(恕刪)
其實我會蠻建議你買雙虎走或是皇速來跑看看
厚鞋底會難以出力是因為鞋子吸收掉你的作用力
而虎走抓地強彈性猛鞋底還算薄
尤其是柏油路 虎走給你的抓地力將會是其他鞋款前所未有的好
算是還蠻適合你穿著
不過相較其他牌的路跑鞋來說
虎走算是路感較不明顯的鞋款
可是相對來說 虎走彈性強可以增強你的步頻且跑得更輕鬆
就看你怎麼考慮了
當然如果你要路感較好的話也可以參考看看美津濃的皇速
路感比虎走明確 穿著感跟虎走差異蠻大的 你也可以參考看看
愛迪達那雙建議當成上班鞋或是備用品來穿會比較好
每雙鞋子的穿著感其實落差蠻明顯的
尤其是有一定實力的跑者會更明顯感受到鞋子的特性
買鞋子不是挑貴 挑好 挑高人氣 挑評價
而是要挑適合你自己穿的鞋子 那對你來說才是好鞋
每個人跑步的方式都不同
尤其是施力方式 技巧 姿勢 身體狀態 習性 都大不相同
不能拿別人的體驗而當成自己的體驗
而每家鞋子的跑科技功能也大不相同 並不會適合所有人
所以買鞋一定要挑對選對適合自己且所喜愛的鞋款才是正確的
還有馬拉松鞋並不適合用來跑馬拉松
也不是設計用來跑長程的鞋子
所以馬拉松鞋可以完全不用參考
btxbtxbtxx wrote:
其實我會蠻建議你買...(恕刪)
A. 每個人有最適合的跑步方法 (我認同 "這個最適的跑步方法其實每個人都一樣" 這種說法, 但與樓主原問題無關就先不討論).
B. 如你所說 (這種說法也有科學研究証實), 不同的鞋子會對人的跑步方法造成不同的改變.
C. 如果 A, B 都是事實, 我們可以很輕易推論出, 鞋子可以使得某人最適的跑步方法 A 被改變, 既然 A 是 "最適", 那如果被改變, 必定是被改變成比 A 更 "不適". (有人可能會爭辯 .. 也有可能變成比 "最適" "更適".. 這我不予評論).
如我對樓主前幾篇建議的..
. 找出個人 "最適跑步法" 的特性, 並在穿鞋後仍維持這些特性. 或者,
. 找出某款鞋子穿了之後不會影響改變原有的跑步方法. 或者,
. 還是繼續赤腳吧~ 東西沒壞就不要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