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w0419 wrote:
以前大家跑跑健康(非比賽組
頂多 參加個幾場 給自己一個肯定
認同。
跑步跑太兇,腳膝蓋、肌肉都會緊緊的,嚴重的話,髂脛束症候群可能來報到。
所以誠如lzw0419大大說的,頂多 參加個幾場 給自己一個肯定。
發現目前台灣慢跑很多場,而...單車卻很少場,我今年都還沒開張(50公里以上單車自我挑戰賽),可能要等到6月中才有今年的初100公里單車挑戰賽了。
所以,慢跑熱也有排擠到單車市場,兩者照經濟學的角度,是【替補財】,就像【咖啡 與 烏龍茶】,大家喝咖啡之後,茶農的生計變差了。
【鹿港古鎮全國半程馬拉松】比較可惜的是資源(人力)分配、路線規劃。
lzw0419 wrote:
沒有筆戰什麼
不過我覺得台灣一年幾百場馬拉松
我們是跟著流行,最近一年半載才開始跑步。
實力只能報10k、21k。
然而......參加鹿港半馬時,路上遇到一個跑馬達人,年紀約40~50歲、彰化田中人,和他聊天,他說腳抽筋還是要快樂跑完,並說前一天才跑完蘆竹全馬,他目前已經85馬,就是85次全程馬拉松,以三年時間完成。
能夠跑全程馬拉松,至少是有2~3年的資歷。他說三年跑了85場全馬,代表著民國100年是他的初馬,若民國100年能夠跑初馬,之前至少有2~3年資歷,那意味著他應該從民國98年就開始跑步了。
應該知道意思,跑全馬之前,至少需要一年半載的練習,一年半載的慢跑,由3000M開始,有長時間練習才能在有朝一日跑42全馬,他三年前已經跑了第一場全馬,代表著他的跑步歷史悠久。
所以,其實在跑馬熱盛行之前,台灣就已經有跑步的人口了,至少歷史比單車悠久。
您看全馬場合有許多「(鄉鎮)慢跑社」,一邊【舉大旗】一邊跑步,外加精神答數,這樣的舉大旗 + 跑步+ 答數 要跑42公里,實在不簡單。 看他們的【身材】、【肌肉】、【膚色】,就知道不是三兩年能夠練成的。 就如同【健身版】的猛男,肌肉也不是兩三年能練成的。(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
至於半馬,可以短時間(半年~一年)練習成功,吾輩也是短期之內才跟慢跑流行的,所以我若要有跑全馬的實力,可能要等到民國110年了。
就如同網友說的,有很多跟流行的,跟流行的跑者,短期之內的功力,大概能報名半馬、10k、6k的。
全馬不是跟流行就能完成的,所以我覺得全馬場次的跑者,其實已經跑很多年了,我們不能跟他們比較。
老實說,一般凡夫俗子騎單車42公里就很累了,何況跑步跑42公里 ?
PeterChen88888 wrote:
我剛才已收到重印的完賽證書。
丁丁大 wrote:
我今天回家也看到了,但是怎麼跟現場印的不太一樣!
糟糕,
我還沒收到呢!!!
星期一會收到嗎? 要打電話催一下嗎 ?
唉~~麻煩呀~~
----
適當的練跑步(4k、5k、10k、21k)對於其他運動有幫助,對於單車、登山、網球、籃球有幫助。
不過,慢跑和游泳是不同類型的,跑步越有成,下盤肌肉僵硬堅若磐石,不利於游泳,游泳是放輕鬆,和跑步不一樣。
練跑步(4k、5k、10k、21k)對於其他運動有幫助,對於單車、登山、網球、籃球有幫助
是因為,這些運動都要耐力,
您看【 Novak Djokovic Vs David Ferrer Amazing Point Rome 2014 HD 】,兩個人跑來跑去,還要不喘不累的,他們應該有練跑步、體能、重訓。
David Ferrer 年紀32歲了,跑來跑去,心肺功能不錯,相信是有練跑步。
lzw0419 wrote:
沒有筆戰什麼
不過我...(恕刪)
(1)如果這一場鹿港半馬是鹿港天后宮與台灣大腳合作舉辦,那應該是精采可期。
(2)如果是台灣大腳舉辦,應該會有全馬。
(3)全馬路線,鹿港到溪湖有綠色隧道。鹿港到和美可參考美利達環化賽路線。鹿港到漢寶海邊也是有海岸景色。
(4)出發時,天后宮應該沒有遊客,可經過天后宮+中正路,中正路有古蹟,丁家進士第、百川醫院舊址、如果可以還能夠繞道辜家巴洛克建築、文武廟前、甚至龍山寺。
(5)不過,鹿港的人情味、居民擬聚力恐不及大甲、新港、北港、旗山,在大甲萬眾騎bike鎮瀾宮活動,當地民眾面對萬人單車來擠鎮內,沒有爭執,而鹿港半馬,聽網友說是有居民不滿停路口太久。
(6)網友對馬拉松熱不以為然,個人認為馬拉松比單車更好一點是,馬拉松是屬於體育,單車比較不像體育,因為單車運動往往流於—「器材控」。
(7)馬拉松比較好入門是,比較少技術面。而網球、棒球是「技術面」,網球和棒球若不會打,手持百萬名拍、百萬名手套,依然不會打。
(8)田中馬、溪州馬也都很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