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問題是剛開始練長跑時的問題,突破3K,5K,10K之後呼吸心肺就自然而然適應,只要按照配速,不亂爆衝,心肺問題已不是問題。
總之長跑不是一蹴可及的,它不是幾秒鐘的競速,也不是幾十分鐘的比賽,是要靠長期訓練累積出來的,也是因為如此,讓我非常佩服跑馬的前輩,也因此中了路跑的毒!
stryker adv wrote:
我個人是肌肉先受不了,狀況好時21K跑完沒啥不舒服,狀況不好時才跑不到2K腳就酸,膝蓋卡卡,馬上想包一包回家。
同感。
長跑,跑馬路(自行車道、山區)有一個麻煩問題,就是...由起點(家中、山下停車點)跑出去,一直到10 KM的地方,此刻萬一發生了「肌肉痠痛、心肺不行了、ITBS 痛、抽筋」等症狀,想回家(停車點),又要拖著疲累的身體,走10 KM回家。( 跑10KM、痛著走10KM折返,加起來還是20KM )
這滿麻煩的,跑戶外在10 KM 中途有疼痛,回家也是要拖著痛處走回去。( 跑10KM、痛著走10KM折返,加起來還是20KM )
如果是中程、短程的跑步,跑操場(體育場館),因為是繞圈、體育場又有值班人員(防護員、體育行政人員),如果身體不適(膝蓋痛、心肺不堪...),還可以原地休息,然後尋求體育場人員(防護員)協助、或回家休息。比較安全。( 跑10KM、痛的話,不用折返10KM,原場地就能休息。 )
跑戶外長跑(山上、郊區)遇到的「心肺還是肌肉受不了」嚴重的話,如果荒郊野外,比較麻煩。自行車也是,有一次,朋友就是在郊區山上有身體不適,最後還是需要借助腳踏車店老闆的幫忙,將單車運回市區。(我一個人不能騎兩台單車。)
個人覺得,初次接觸跑步,應該由體育場館(操場)開始,原地繞圈,腳痛也能就地休息,離停機車點也不遠,因為停機車就在體育場外,不用拖著痛腳再走10 KM回到停車處。體育場館(操場)也有急救、防護員,比較安全。( 跑10KM、痛的話,不用折返10KM,原場地就能休息。 )
另外,打球(羽球、桌球)發生「心肺還是肌肉受不了」也比較方便得到休息,畢竟不是在山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