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qwqqqw wrote:
這道理有這麼難理解嗎...(恕刪)
參考#1: http://paishin.taipeimarathon.org.tw/%E8%B7%91%E6%AD%A5%E7%9F%A5%E8%AD%98/%E7%87%83%E7%87%92%E9%AB%94%E8%84%82%E8%82%AA%E4%BD%9C%E7%82%BA%E9%95%B7%E8%B7%91%E7%9A%84%E8%83%BD%E9%87%8F.htm
身體的三個能量來源是:蛋白質(Protein)和脂肪(Fat)和碳水化合物(Carb)。
身體燃燒卡路里時是從這三個來源之一取得.
所有碳水化合物都含糖的單質:醣(saccharide)
碳水化合物(醣)會優先消耗於高速的運動
體內醣的儲量過低會使人變得很虛,人體只能儲存非常有限量的醣(肝醣)
相反地,脂肪則用之不盡。
就算只有6%體脂肪的運動選手也有足夠的能量支撐數小時的運動。
當你利用愈多的體脂肪,不但能產生更多的能量,更能延長醣的消耗。
想訓練自已的身體利用更多體脂作為能源,只要創造能提高體脂肪新陳代謝的訓練條件,身體就會學習利用脂肪 。
研究者曾展示經過12週,每週六天,每天45分鐘高強度的跑步和自行車的訓練,脂肪的燃燒增加41%,同時也降低對醣的依賴。
參考#2: http://www.400m.idv.tw/400m/training/middle/middle2.htm
* 運動在3至5秒,使用PC磷化物。
* 運動在30秒,使用ATP三磷酸腺核(核肝三磷酸):
1 肌肉細胞內儲存有一種高能量的化合物質叫三磷酸腺昔酸(ATP)。
2 在肌肉收縮時,ATP會迅速分解,並且放出能量。
在幾秒鐘內完成的體育活動例如短跑﹑跳躍或踢東西都是利用這個系統供應能量。
* 運動在30至90秒,使用乳酸系統:
1 碳水化合物(單醣)在無氧情況下分解成乳酸。
2 在分解過程中放出能旨,使已分解的ATP再次合成。
在一至二分鐘內完成的劇烈運動,都是利用這個系統合成的ATP供應能量。
* 運動在三分鐘以後,使用有氧系統:
1 利用氧化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所放出的能量來進行ATP的合成。
2 因為在ATP的合成過程中不會產生使肌力疲勞的物質,所以這個系統最適含耐力性的活動。
* 運動在100分鐘以後,使用脂肪系統。
看起來, 要燃燒脂肪,有氧運動要夠久才比較有效
換句話說,
運動強度太大的訓練(消耗醣)-->沒法持久-->沒法耗掉脂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