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ugolu0421 wrote:但自我感覺得腳跟著地,目的只是造成跑步的滾動感,我認為用全腳掌著地時,比腳跟著地來的費力,但我的腳跟著地法,其實也只是腳跟輕輕的碰觸到地面之後,就馬上傳導到前腳 的確..我也有這種感覺不過我在起跑後3KM..後身體延展性比較好時..才敢用後腳跟著地享受跑步滾動感..發現其實用全腳掌或前腳掌著地不見得省力我想不論那種方式著地..身體重心維持與膝蓋位置或許是不受傷的主因
golugolu0421 wrote:這個春節都在北部,已...(恕刪) 幾天內就跑 60k 了,佩服、佩服。這幾天我著重在練習腳跟踢屁股,還有重量訓練。改變跑姿需要時間適應,畢竟在經年累月養成的習慣下,某些肌肉比較強壯,某些肌肉則不然。身體的適應能力,並非馬上可以跟著完成改變的。所以請小心謹慎,如有酸痛的話,一定要保守一點,休息一下讓身體適應。我從後腳跟先著地的跑姿,改成中間腳掌著地,就花了約半年。有時以為自己已經改造成功了,結果自己就用 240 frames/sec 的速度攝影,慢速播放下卻顯示還是腳跟先著地。只好再繼續進一步調整,所以是否調整確實,也許不該用自己感覺的,而是用高速攝影來觀察。
golugolu0421 wrote:閣下提及的kick ...(恕刪) 去年的全運會在彰化舉行,我在現場從觀眾席,使用相機的高速攝影模式,拍攝了 10k 跑者的姿勢。其中,以何盡平選手的腳跟抬起時最貼近臀部,最後他拿到該項金牌。銀牌得主是蔣介文選手,也踢得很高,他是去年全運馬拉松金牌得主。
willk wrote:發現其實用全腳掌或前腳掌著地不見得省力 以下是一個肉腳試前腳掌著地跑的心得用前腳掌著地跑應該不是為了省力,而是為了避免膝蓋受傷腳跟著地,衝擊主要落在鞋跟與膝蓋的軟組織。這些組織受到緩衝時,你不能控制,也不用花能量。但是當鞋跟功能不好時,膝蓋就很危險.....你能赤腳用腳跟著地跑嗎?用前腳掌著地,足底筋膜、腳踝、小腿肌肉提供額外的支撐,膝蓋的軟組織受的衝擊少很多,但是要花能量,尤其是小腿肌肉。跑完爆小腿,休息幾天就沒事。跑完爆膝蓋,後果很嚴重....
這篇很久以前了~一般改姿勢的問題是一開始突然衝太多, 痛也不知道要停."爆小腿", "腳背痛", "阿基里斯腱炎", 和 "足底筋膜炎" 在 "前足跑法" 中主要的問題原因通常是類似的."爆小腿" 通常一開始可能是因為過去鍛鍊不足, 通常須要充分休息, 鍛鍊, 減量. 姿勢正確的話經過數週的跑步和鍛鍊之後應該就不會再痠痛了. 如果長期下來仍會痠痛, 置之不理就容易引發 "腳背痛", "阿基里斯腱炎", 和 "足底筋膜炎".在 "前足跑法" 中, 哪些動作會造成 "爆小腿", "腳背痛", "阿基里斯腱炎", 和 "足底筋膜炎":- 腳著地太前面而且堅持前足著地- 著地時腳尖用力踮起- 著地時小腿後面肌肉用力把腳踝用力抬起或定住: 腳踝, 膝蓋, 小腿應該隨時要放鬆- 腳在地上和腳離地前腳掌腳趾出力推蹬地面: 正確動作是腳掌腳趾不出對地力, 用大腿後面肌肉把腳輕輕向屁股方向抬起- 另外要注意腳趾和腳掌不要向下彎曲握拳或不要用力向上彎曲伸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