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學生時期以上品牌都有買過,後來JUMP與牛頭牌被我排除在外,因為當時曾經拆解過,發現那個"氣墊窗"竟然只是一塊塑膠塊(外觀跟NIKE的氣墊很像,但實際上就是硬硬的、裝飾用的一塊塑膠塊)。
後來發現,其實都只是塑(橡)膠的變化(就連NIKE的氣墊也有類似的~ZOOM,甚至不用air而用發泡技術),而且,穿起來也確實都各有特色(例如adidas的boost、PUMA的"類"保麗龍、NIKE的REACT),並非一定要有那個所謂的"氣墊"才是具有科技的鞋子。
現在也越來越多以前國內少聽到的牌子(也許以前沒有),例如樓主介紹的Hoka,或者UA、SKECHERS等,其實也都具有一定的舒適性或專業性,所以,現在買鞋子,除了運動員或專業需求,否則主要需求是"外觀"跟"價格"。
樓主介紹的這雙Hoka Arahi 7,看起來應該穿著會很舒適,只是那精美的價格,或許等財務自由後再來考慮吧。
Taiwan Nice wrote:
很久以前,學生時代的...(恕刪)
您的留言回應特別長
我得要嚴肅認真的對待
鞋類科技不論如何發展與材質的使用
確實都是塑膠類的材料在堆疊變化
當然其他的材料不是不能用
但在大量生產的要求下
塑膠應該是最方便取得與應用的類別
因此各種所謂的科技材料
講到底也就是各種彈性與硬度差異的塑膠
設計或怎麼組合這些材料或者重要
但對鞋廠來說
更重要的應該還是宣傳手段
這才是最後吸引人花幾倍的錢採購的手段
因此
我個人的感受是這樣
找那種你穿起來覺得舒服
並且付錢的時候不會感到痛的鞋就好
廠牌科技技術也許很吸引人
但不會也不可能讓你能超越自己的極限
你還是只能一公里跑7分鐘
一百公尺跑20秒
高價鞋也許有點虛榮感(這是多麼微弱的虛榮)
但不一定會比較舒服
這雙HOKA不需要開自己的錢換
因此敢花下去試看看
因此採購時不會覺得荷包會痛
而且在試穿時覺得舒服
跟前一雙比真的好穿得多
所以買了
希望也能撐兩年(前面有人說不耐磨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