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氣侯依然很熱,觀看你練跑的速度與量,只是受限於限在炎熱天氣,我粗估只要到11月,溫度在25度以下,你的練跑速度會落在0540附近。你不用刻意去練間歇,只要你跑量堆起來維持在300k、並且用zone2去練即可。這期間只要有冷氣團或溫度28以下,你會立馬有感-以輕鬆跑去練,但速度卻已在6分內。
其實有時不是練間歇使你變強了,而是你經過這長時間練習,有氧能力提昇使自己變強了,當然一定有個人天花板存在,而需透過間歇才能有效進步。或者你需要短限時間快速提昇速度,只好透過間歇來達成,但別忘了間歇之所以容易受傷,是因為要"撐住"而忽略身體給你的警訊(熱身不足、施力不佳身體疼痛...等)
在給版大建議,11/24參賽前一、二天練跑(不限公里、小跑半小時即可)或休跑,讓身體狀況處於充沛且有餘力非常想跑間歇的體感去參賽。半馬前要忍住想衝感覺,只用0530~0540內配速,半馬後就依體感開出去,當天你的完賽成績將會比預估好。
倘若11/24台中還是會熱到30以上,就把目標放在氣侯較佳的賽事去破sub 4吧!
2023台北馬完賽成績0315內,2024全馬曾sub 5的跑友留
我認為樓主的強度都偏低,10公里能跑50分左右,輕鬆跑應該6分上下,馬拉松配速5分半,節奏閾值配速5分,間歇4分40,配速都偏慢。
訓練原則之一漸進式負荷,樓主身體已經習慣這強度配速,卻沒有增加強度配速,堆太多低強度訓練,身體沒有受到更高的刺激,可能做過多效益不高的工作。
一般馬拉松訓練大致12至20週一個大週期,由3到5個的4至6週一個小週期組成,每個小週期結束或開始,安排一個測試,5公里、10公里或半馬自己選擇距離,盡力跑完的成績去用vdot換算當前跑步能力符合的訓練配速,下個週期依照新的配速建議訓練。
樓主跑量300km一般人已經算蠻高的,如果成績沒有顯著進步沒必要堆到400,我們都認為訓練得多進步得多,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合適的訓練,有人可能跑個200出頭就是最佳訓練量,再多訓練效益減緩更可能衰退,不是多多益善。
祝福一同台北馬創下佳績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