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各位先進大家好!請教有關「漢森課表」間歇跑菜單的問題?

hua_dog wrote:
樓主就是不懂才來問,...(恕刪)

呵呵!非常感謝您細心的解說與熱心的經驗分享,我覺得受益無窮!
witszu wrote:
漢森的書,我都有買,...(恕刪)

你好!請問是間歇的強度太高嗎?或是其他原因呢?為何吃不下課表?
bananacho wrote:
很清楚的解說~~~ ...(恕刪)

謝謝您的正面能量!很棒喔!
你先試2-3個月
自行體會
witszu wrote:
漢森的書,我都有買,...(恕刪)

太多的短間歇,恢復不好很容易受傷。不如多做M PACE穿插T PACE來的好
漢森訓練法很重要的部分在於累積疲勞跟合適的訓練配速上,書的內容很仔細的解釋了每一個workout的意義、目的跟效果,從easy run, long run, speed(interval), strength, tempo run都有它所要達到的效果。
假如你只是去網路上抓了課表,看到間歇就練間歇,而不懂得漢森訓練重點在於累積疲勞的訓練方式,那你可能在今天的間歇跑速過快,然後影響到了後天的tempo run的表現,疲勞一直過度累積到最後就是過度訓練然後受傷。

書裡有提到很多重點,都不是單純拿了課表就可以照本宣科去做的。好的訓練是每次跑完都覺得還有餘力,而不是操的要死要活。

我也是花了幾天的時間邊查字典才把書看完的。
非常同意上一樓前輩分享的觀點!

以下是個人淺見僅提供給想入門的跑者,高手們請別鞭我

小弟花了2季研究 HANSONS RUNNING, 並成功在 2019 東京馬 PB 超過30+分鐘
(3:2x:xx)。小弟因工作..家庭等因素,我完全無法參加任何跑團,所以都只能自己
研究...但也成功從沙發馬鈴薯變身小小的市民跑者。

HANSONS 的宗旨就是要你"累"...盡可能模擬馬拉松後半(32km後)的情況。

以小弟得到淺薄的結論是...全馬要跑得好,TEMPO TEMPO TEMPO "絕對"會是關
鍵。

全馬完賽時間的"粗估"為:

1) 以完成初馬為目標 = 建議請先以歡樂的心情完賽,建立一點自信心並學習補給方
式,然後"體驗"全馬下半場(32km)後最真實的感受

2) 跑過 1~3 場完賽成績預估 = 半馬完賽時間 x 2 再加 10~15 分鐘會比較安全。

3) 跑過 3+ 場完賽成績預估 = 半馬完賽時間 x 2 然後"盡量"將時間控制在 +10分鐘
以內。

★(E跑) 輕鬆跑 = 肌力培養,心肺功能進化 (心臟微血管增生等...)。
★(I跑) 間歇練習 = 練習 RAW SPEED POWER,練過後,讓你在跑比賽配速時相對會
比較輕鬆 (比比賽配速快 30+ 秒)。間歇練習通常是 400m x 12... 8 x 600m...etc 這類的
練習;練法為,先暖身(跑前從不拉筋,避免日後gg),(以400m x 12來說的話)先跑400
米,然後跑400m的緩跑當作休息(這樣是一組)... 然後就這樣搞12次,階梯練法也是一
樣。
★(Strength 跑) 能量練習 = 這也是練習 RAW SPEED POWER,但是配速只比比賽配速
快 15~30 秒,但是距離會比"I跑"更長。
★(T跑) 定速跑 = 在 HANSONS 的定義中也等於比賽配速 = 速度+耐受度的練習。
★(LSD跑) 長跑 = 18~27km (HANSONS 建議最多只練到 27km),主要是練習雙腿在長
時間奔跑的耐受力。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只在最後的1~2次LSD裡模擬比賽(任何在比賽時
會用到的物品,當然也包括補給品),但是平常盡量少吃補給品.....這樣在賽中,身體接受
補給時才會有被Ignite的感覺。如果可以的話,在LSD加幾K的T跑效果會更好。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還是在一般路面上練習,這樣肌力的耐受度會比較高(因為一般路面
是沒有避震系統),也比較能夠模擬賽感。

最後...希望這個賽季大家一起加油,場場PB!!!!!!!
sungwen wrote:
非常同意上一樓前輩分...(恕刪)


哇!破PB30分鐘,直接進330, 好棒! 
tommyelvis wrote:
漢森訓練法很重要的部(恕刪)

感謝您詳盡的解說,目前有賣簡體版的,看樣子還是去買一本來看好了。
sungwen wrote:
非常同意上一樓前輩分(恕刪)

感謝您詳盡的補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