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福澤馬拉松訓練法 + Yasso 800[2018台北馬:GG]

Marstorius wrote:
男丙組
台北統一發票 12km 48分


這有上分組凸台了嗎?

Marstorius wrote:
月跑量
...
10月 308 (以10km以下、3km 短跑居多)
11月 800多(希望能900)


11月有800多? 不會是一天跑兩趟吧?
你的12.5K成績配上這個量, 應該可以sub-3吧 !?

我月跑量才270上下, 已經是我從時間取得的最大平衡
前幾年我的最大月跑量都不會超過200
我覺得量不足是我前幾年後半馬會爆掉的主因

現在幾乎每天練, 覺得有差.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我現在也是練福澤。
之前都是照著Garmin Connect裡的課表練習,但是一週兩次高強度間歇,週末一次2-3小時長跑,除了耗時,還很累。
結果正式跑全馬時,大概25K左右大腿股四頭肌就會抽筋了。後來查資料、問專家才知道,我的月跑量不足(大概120K),練間歇的意義不大,先把基礎跑量建起來,再來練速度。 畢竟40歲的人了,才跑2年,這時拼速度沒有太大意思。

因此,從9月之後就改練福澤了,這個訓練方法比較不會練到筋疲力盡,耗用時間也合理。
不要小看太陽餅國的男人啊!http://myg9.blogspot.com/

sonicsonic wrote:
結果正式跑全馬時,大概25K左右大腿股四頭肌就會抽筋了。後來查資料、問專家才知道,我的月跑量不足(大概120K),練間歇的意義不大,先把基礎跑量建起來,再來練速度。 畢竟40歲的人了,才跑2年,這時拼速度沒有太大意思。

因此,從9月之後就改練福澤了,這個訓練方法比較不會練到筋疲力盡


你的症頭跟我很像
去年我的量增加了一點, 延到32K才開始抽筋

以前練的量少, 練interval或tempo run 後常會筋骨痛
量增加後, 練interval或tempo run 後反而不會痛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提供我過去參加路跑賽的訓練法

先慢跑完(12KM-15KM左右),休息一下,然後接著開始進行間歇

對我來說,在短時間提升速度蠻有效的,但這樣做有個風險,就是容易因疲勞而受傷,要斟酌一下身體狀況


我自己是慢跑完後,拉拉筋,了解一下當天狀況能不能再操間歇,筋太僵硬就回家

還有就是,小心股二頭的筋拉傷,操間歇最容易拉傷股二頭

所以練間歇前,股二頭的筋一定要伸展開來,我在田徑場,幾乎不曾看過有人針對股二頭伸展,大部分的人都只拉股四頭.小腿.腰

股二頭若沒伸展開,大腿一但在訓練過程緊繃.僵硬,股二頭可能會是最脆弱,第一個受傷的地方


針對股二頭的伸展方式

1.站立

2.一腳放在階梯 或 板凳上,股四頭與腹部約呈90度,股二頭 與 後小腿約呈135度

3.然後前彎,雙手摸放在板凳上的腳尖


然後就是,剩2周了,可以考慮增加訓練量,然後以跑一休一的方式,讓身體在期間有一天能緩充.休息.恢復

我以前常常是,比賽越接近,課表越彈性,因爲我確實感受到釋放疲勞 與 賽前減少吃課表的心裡壓力對提升成績會有幫助,因為比賽就是要讓身心都處在最好狀態,若每周只休1天,身體修復.恢復速度恐趕不上增加疲勞的速度

以上為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jerry.lee.taipei wrote:這有上分組凸台了嗎...(恕刪)

沒有.印象中取前五而已(高手太多了)

jerry.lee.taipei wrote:
11月有800多? 不會是一天跑兩趟吧?(恕刪) 


我是11月才刻意的增加月跑量,為以後的百k超馬和三鐵226做一些練習.
但是目前超量的月跑量,我覺得對42km速度上的增益並不大
有量,但沒有值,也是沒有用的.



分析了一下你 12.5km 的數值,依數值去看,遠超過 320 最低標準時間,
所以非常有機會達到你想到的 320




但我覺得最關鍵的部份,就是在於後面的續航力,
最少最少你的跑速不能低於 12.66km/hr (4.44分/km),
我個人是盡量保持在 13km/hr 左右(因為多少要扣除一些喝水,閃人群..等的特殊狀況)

至於 福澤式 的練習方式,我個人覺得他的配速都感覺太慢,
在實戰中如要維持最低要求的速度,能撐多久??
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

路跑一哥 wrote:
了解一下當天狀況能不能再操間歇,筋太僵硬就回家


我想, 這是為什麼福澤訓練中採用漸速跑的原因

Marstorius wrote:
至於 福澤式 的練習方式,我個人覺得他的配速都感覺太慢,
在實戰中如要維持最低要求的速度,能撐多久??
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


我也懷疑, 真的有點慢...
所以, 我是盡量採用福澤的sub-3的菜單來朝3:20的目標, 再改用一天的Yasso 800

除了15K的漸速跑(從5分速最後拉到4分速)改成(從5分30秒最後拉到4分30秒)外, 應該都有做到

連著3天全馬的練習量...
你的訓練量太狂了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Marstorius wrote:
我是11月才刻意的增加月跑量,為以後的百k超馬和三鐵226做一些練習.
但是目前超量的月跑量,我覺得對42km速度上的增益並不大

你這跑量太恐怖,一個月相當於我4-5個月。
今年練跑的質、量都不好的狀況下,沒想到大阪馬跑出316。
沿路還跟觀眾互動,揮手、擊掌,碰到台灣的還會振臂大聲歡呼。
這樣亂搞竟然沒抽筋,順利完賽,我也是很意外。
後半馬比前半馬慢一分,算是沒什麼掉速了。

不知道你平常練跑的配速,但是你的練習量在全馬來說不會有後半無力問題。
只要速度OK,320不是問題。







完全照福澤潔SUB3的內容去練習
實戰大概在325~330

課表其實是靠日積月累的打底養成
速度跟耐力自然能在比賽中表現出來
有照課表練的,雖然大多是輕鬆跑,但其實用4分速維持一段距離是有可能的喔
不想等路協, 可先至此查成績: BraveLog

連幾年都發GG文, 心裡真不好受

該面對還是要面對



基本上
我覺得這次的訓練法對身體的本質是有很大的進步
因為跑完後, 睡一覺起來, 兩腿的酸痛是可以忍受的
全程跑起來也覺得比較有信心

如果前半程(1:41:07)的配速再調慢一點, 也許後面10K就不會乏力
最後10K覺得兩腿有點快爆的感覺,
因為之前有爆過的經驗, 知道一引爆後, 一定GG...
只能將速度降低, 讓它不要有爆的感覺,
看能否由前面偷到的時間來補回來...
最後還是補不回來

雖然3:30是BQ的標準, 但要錄取至少要3:25...
就算3:30內也只是比較好看

不能說訓練法不好
每個人的體質及年齡不同, 練的效果也有差異
只能說自己練得還不夠

但練的過程帶來的好處是更重要的

Keep Running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福澤式練習,3個月效果不明顯
如果是確實執行5~6個月,成功機率會高一些
這是一種慢慢來比較快的概念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