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跑步熱量及效果一問!!

老實說,我沒計算到那麼精細耶

我個人是這樣的,假設我像你一樣,是10km/1hr的實力,那我不會想用1.5hr跑完

早點跑完.早點吃晚餐休息不是很好嗎?



以汽車為例,
同樣距離,等速前進,
時速120、時速80、時速40,消耗的油量都不同。

當然,人不是汽車,
汽車有風阻與車速平方成正比的關係,人很難到達這樣的速度。
但人有跑步重心上移與前移的情況。
重心上移(類似跳躍),能量耗更多。
重心前移(身體前傾),可減少腿腳後蹬的能量。
還有其他身體的細微動作,都會造成能量消耗的差距。

例如:70公斤運動同樣完成3000公尺的能量消耗:
走路速度52(m/min)-->耗能247(kcal)
走路速度66(m/min)-->耗能250(kcal)
走路速度80(m/min)-->耗能252(kcal)
跑步速度133(m/min)-->耗能207(kcal)
跑步速度200(m/min)-->耗能165(kcal)
跑步速度233(m/min)-->耗能189(kcal)
資料來源:運動生理週訊 第192期 走路與跑步的能量消耗差異

從中也可知,
長跑者,應找出最節省能量的速度。
過胖減重者,無須靠劇烈運動減肥,無效又傷身。
hittaku0413 wrote:
人有跑步重心上移與前移的情況。
重心上移(類似跳躍),能量耗更多。
重心前移(身體前傾),可減少腿腳後蹬的能量。
還有其他身體的細微動作,都會造成能量消耗的差距。

例如:70公斤運動同樣完成3000公尺的能量消耗:
走路速度52(m/min)-->耗能247(kcal)
走路速度66(m/min)-->耗能250(kcal)
走路速度80(m/min)-->耗能252(kcal)
跑步速度133(m/min)-->耗能207(kcal) <=== (註: 7分30秒速)
跑步速度200(m/min)-->耗能165(kcal) <=== (註: 5分速)
跑步速度233(m/min)-->耗能189(kcal) <=== (註: 4分20秒速)
資料來源:運動生理週訊 第192期 走路與跑步的能量消耗差異

從中也可知,
長跑者,應找出最節省能量的速度。
過胖減重者,無須靠劇烈運動減肥,無效又傷身...(恕刪)

這個提供的資料很讚~
此文中跑步時速 12km 有最佳效率, 也就是 5 分速.
可惜沒有 5~7分速區間較完整的數字

這邊有一篇 俄亥俄大學 機械航太工程的研究,
https://commons.era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333&context=publication
有興趣可以看看內文, 性急的請直接看第6頁圖(4)之(c). (圖中座標位置越低效率越高)
大致上走路在時速4k 左右有個最佳效率 "點";
時速7~8k 以上時, 走路比跑步還耗能;
跑步時速大概稍多於10~15K (也就是稍快於6分速~4分速) 有最佳效率 "平坦區間".
對跑馬拉松 "跑走策略"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黑色虛線.

你提到
"(類似跳躍),能量耗更多。
重心前移(身體前傾),可減少腿腳後蹬的能量"
其實就算跑的比較慢的時候也可以 "不要用類似跳躍, 改用重心前移(身體前傾),可減少腿腳後蹬的能量" 這樣的方式跑步,
可以相當程度加大慢速跑時減少耗能的效率區間.

"劇烈運動減肥,無效又傷身" 這話是太過了.
但 "劇烈運動" 的確是不能長時間, 大量, 經常的操作.

有關車子的話
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uel_economy_in_automobiles
請看這節 "#Speed and fuel economy studies" 的圖 (圖中座標位置越高效率越高: 橫軸為車速, 縱軸為每固定燃料的行駛距離)
有些車最佳效率是有段 "區間", 也有 "雙峰" 的.
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
連續運動時間越長,減脂的效率比較好
也就是說,一樣跑20公里
連續跑四天5公里跟一次跑20公里
在速度一樣情況下,消耗的熱量差不多
但連續跑四天的5公里,幾乎只是消耗血糖跟肝糖熱量,但連續跑20公里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

脂肪是最難瘦的,但如果降到體脂肪
,一樣是減重,但體態就有差
godlywei wrote:
跑步熱量及效果一問!...(恕刪)
這一篇釣出超多大神啊…
學習了 沒想到能講的這麼細
基本上是差不多

但跑快一點好處多很多,心肺可以強化, 也可以讓無氧比率增高,會鍛鍊一些肌肉,增加基礎代謝

我每天都跑10k左右,盡量都讓心律到達160 (40歲),跑完舒爽體重控制的也不錯
每天都喝兩罐啤酒體脂肪13%左右

不管你要慢慢跑或是跑快一點,運動後的馬上補給反而更重要,別讓肌肉被消耗才是正解啊
2個5k分開跑,證明跑的慢消耗熱量比較多

溫柔小子 wrote:
2個5k分開跑,證明...(恕刪)


兄弟...這個應該程式出問題吧!!


公里數機乎一樣..
時間也差不多..(只差1分鐘)...
卡路里差快1倍...有點誇張...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看書了解(市立圖書館 應該都會有)
http://www.eslite.com/Search_BW.aspx?query=%e5%be%90%e5%9c%8b%e5%b3%b0
搜尋之關鍵字: 徐國峰

godlywei wrote:
我朋友是快速型..

我是想每1~2天常常跑步..不要讓自己太累..

才想說以最不累情況下跑步...不要讓自己太累..或者受傷..

最近因為時間不多..才有心動想學朋友..快速跑...每天省20~30分鐘時間...想說效果一樣....

不過大大解..似乎跑慢也是有優勢的....

單純用跑速來比,不準喔
要用個人的心率 來定 訓練強度 才準 (下面有)

若只是想 健身(燃脂),小弟建議 1次1小時左右 即可 (E強度 有氧耐力區)
1周3次 (大約是隔1天跑)
----------

若距離一樣,消耗熱量差不多
https://obesity.hpa.gov.tw/TC/calories.aspx
* 運動消耗卡洛里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運動30分鐘消耗的熱量(大卡)
----------

但是效果不一樣 (不同強度)
http://www.don1don.com/archives/33148/%E8%A9%B2%E5%A6%82%E4%BD%95%E5%88%A9%E7%94%A8%E3%80%8C%E5%84%B2%E5%82%99%E5%BF%83%E7%8E%87%E3%80%8D%E4%BE%86%E5%AE%9A%E7%BE%A9%E4%BA%94%E7%A8%AE%E8%A8%93%E7%B7%B4%E5%BC%B7%E5%BA%A6%EF%BC%9F
* 該如何利用「儲備心率」來定義五種訓練強度?

第0級強度:D 熱身與技術區:~65% HRmax; ~59% HRR
第1級強度:E 有氧耐力區:65%~79% HRmax; 59~74% HRR
第2級強度:M 馬拉松配速區:79%~89% HRmax; 74~84% HRR
第3級強度:T 乳酸耐力區:89%~92% HRmax; 84~88% HRR
第4級強度:A 無氧耐力區:92%~97% HRmax; 88~95% HRR
第5級強度:I 最大耗氧區:97%~100% HRmax; 95%~100% HRR

第6級強度:R 爆發力與速度區:無須心率數據

http://www.dwd.com.tw/training/run/xunlianqiangduxuguofengcankaodanielsrunningfomula
* 訓練強度 (徐國峰 參考Daniels' Running Fomula)
65~79%HRmax:是用作恢復跑、熱身、緩和與從事LSD訓練時的強度,主要目的是建立有氧基礎,也為後續較高強度的訓練做好準備、強化心肺耐力與增加肌肉端的攝氧能力。它也常做為兩次高強度訓練間的緩和訓練。
80~90%HRmax:此級強度是馬拉松跑者最主要的訓練強度,目的是鍛鍊跑步相關肌群與有氧耐力
88~92%HRmax:訓練身體的抗乳酸能力/乳酸閾值/臨界速度
98~100%HRmax:訓練目的是為了提升最大攝氧量 (VO2max)
Repeat pace,可能有些人會疑惑,為什麼在98~100%HRmax之上還有一級,波肥幫忙整理如下:R的訓練都是以200M~400M的距離為主,不會再拉長,【總里程】通常不會超過3K,而且每趟之間必須有「充足的休息」,因為是無氧系統,主要是訓練你的速度感,並試圖讓選手在同樣的高速中找出更輕鬆的方式(即能以更輕鬆的狀態完成該速度的練習),這是作者認為有效增進economy的訓練情境和方式,不過在作者提及的馬拉松課表並沒有R pace的練習,R pace出現在中距離(5~15K)以下的選手課表中。另外,作者強調不能一開始就出R pace的課表,作者在安排課表時第一期是PI期(prevent injuries),全部做Easy pace的慢跑,進行六週後才有安排R pace的課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