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原來增加步幅的關鍵是 “腳掌上拉的高度”


kennychu123 wrote:
那只是商業手法,推...(恕刪)


Kennychu123 寫得真好

其實叫你跑步要上課,就像補習班叫你去補習才可以考好成績一樣,

成績考好了,但是你跟補習前一樣,還是不懂原理,就是死背而已。

操作模式也跟補習班一樣

1.找成績好的學生(以前田徑成績好)來背書

2.就叫你抬腿、勾腳、步頻180、加大步頻。(跟補習班叫你背公式一樣)


最後你也只能跟補過習的人一樣=>那位某某教練的課我也上過,他怎樣怎樣怎樣

=>我也學過XX跑法,怎樣怎樣

最後只剩下說嘴的用途,跟練武功一樣,整天講自己是啥門派,啥大師座下弟子啥的。


最後

我不是說上課不好,上課是可以吸取知識很不錯

重點是更多是不用收費的課程,

更有名的教練出來教免錢的

youtube 更多教學影片(關鍵字:跑步)

運動品牌也開不少免費訓練課程

為何廣大眾多跑步學習資源你不用,卻推薦你付費上一些奇奇怪怪練法的跑步班

付個幾千塊,連你的肌力都搞不清楚,就是叫你這樣練就對了

這樣不就是跟補習班一樣"就是要你不求甚解"

因為教你秘訣,他就騙不了錢了




只能說,能將跑步這件事化為商業模式,真是一門學問啊!

不反對上課學跑步
但如果上課內容只不過是"模仿姿勢",經驗證明,往往都只是東施效顰
也許短期收到一點效果,但長期下來,反而是傷害
因為它不是自然的、適合每個人、每個時期的姿勢

我相信每個人有每個人適合的跑步姿勢
這是須用最天然的方式,用時間、里程的累積去發掘或自然演變的
上課該學的,不是姿勢,而是正確的觀念

步幅、步頻是身體協調性和核心肌力經由長期訓練的結果,不需刻意追求
越刻意追求,會適得其反
建議你直接去買姿勢跑法最一開始的那本書來詳讀,會有很大的收穫,樓上許多人對姿勢跑法不以為然,我個人恰恰是慢慢去體會書中的內容而有所收穫。

首先有人提到練步幅的其中一點是練踢屁屁,這一點就是姿勢跑法提到的重點:上拉。有人好笑的說腳掌抬到額頭,我只能啼笑皆非,所謂的上拉是指往後腳掌拉起,唯一的做功只有腳掌後拉時出力,然後就自然放下著地。

再者有人提到為何短跑不前傾,慢跑要前傾? 建議你可以去看看Mo Farah的跑姿. 姿勢跑法提到的前傾,要一直看到書的最後章節才會明白,所謂的前傾指的是腰部以下,上半身是要維持挺直。在前面幾個章節其實會讓讀者誤解以為是連上半身都要前傾。

網路上可以搜尋跑步腳尾巴,避免留腳尾巴的方式就是要加強主動上拉的意識。我是先在慢跑時特別有意識的做上拉的動作,然後再跑快。可以利用緩下坡來練習體會上拉動作,下坡時重力帶著身體往下,只要腳往後上拉很自然的就會落下往前進。我以前的跑法是跑快時步頻會從190拉到200,步幅大約100多,以增加步頻來增加速度. 現在的跑法是步頻大約維持在190,步幅從100增加到110~120, 以增加步幅來加快速度。

書中也提到了很多小腿以下的傷的原因都來自於過度前跨,我之前也遇過足弓痛,脛內肌腱炎,脛前肌發炎,其實這些問題都跟前跨有關。上頭也有人提到自己跑快發生了足底筋膜炎,可以檢視自己跑快時是否有前跨及腳掌推蹬的出力,試著去改善自己的姿勢。至於如何檢視? 可以試試穿會滑的薄襪, 假如有前跨及推蹬的作用力, 腳在鞋子內滑動的情形會比較明顯, 假如專注在上拉而自然放下著地, 則滑動的情形會改善甚至沒有.
說來說去一直在鬼打牆

. 我現在 "用 '那樣'(自然/原本) 的技術一直自然的練下去" 遇到了問題了(沒問題你為什麼發文?)
. 有人聲稱 '這樣' (新)技術可以解決, 而 '這樣' 技術你必須先有肌力/心肺之後 *自然* 就做的到.
. 我要怎麼練出那樣的肌力/心肺? 用 "那樣"(自然/原本) 的技術一直自然的練下去.

你試用別的運動去想就知道繼續這樣永遠跳不開這輪迴.
不然肌力/心肺最強的人不就必定運動表現最強
跑步版也就不會再有人有問題了
<== 實情並不是如此.
有一種跳脫的方法, 你要把最後一項換成..
. 我要怎麼練出那樣的肌力/心肺? 用 "這樣"(新) 的技術一直自然的練下去.

任何一種新的技術, 你當然不會一下就完全學"正確", 新技術使用新的組織和神經連結你當然也還沒發展妥善,
這時就是每個人從0開始循序漸進摸索的時期.
所以, "'這樣' 技術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才是大家心裡真正的問題. 如果可以, 其他都是如何操作的枝節細節問題.
包括每個人在摸索的過程中(完全學"正確"之前)如何不至於把 '這樣' (新)的技術學偏學錯.

例如說, 腳不要跨太前面落地, 要在重心下方落地, 關節保持放鬆彎曲有彈性, 步頻加快, 重心向前傾倒, 朝向屁股方向輕鬆提起腳, 不要出力推蹬地面,.... 等等簡單的教條,
這些真的有須要多什麼額外的肌力/心肺才做得到嗎?
這些本來就只是教條, 不論有沒有別人教或有沒有收錢/花錢, 每個人當然須要長期的練習才能順暢的正確執行.
"須要長期的練習才能順暢的正確執行" 的事情就是 "不自然" 嗎?

再來討論一下 "自然".
有誰會故意用彆扭不自然的方法運動嗎?
那天下沒有人須要學任何運動的技術嘛~ 因為大家都一定一直都是用 "自然" 的技術在運動嘛~
而以跑步來說, 還有一個 "鞋子" 的變數. 研究顯示, 不同的鞋子會改變人們造成不同的跑步技術,
所以是穿哪種鞋子所改變出來的結果才是 "自然" 的?
唉~文字若能充分讓人意會,現在就沒有這麼多傷者了

自然是什麼?對我而言,赤足就是自然
既然都說穿鞋跑對姿勢有影響了,何不承認穿鞋就不是自然呢?
有看過小狗穿了鞋子,連走都走不了嗎?
穿了不同的鞋就必須用不同姿勢來適應鞋子,這不是刻意是什麼?
而穿鞋能不傷者不是沒有,但絕對是少數,也難怪骨科復健科生意興隆

我相信,跑步是人類天生的本能,既然是天生的本能,又何能用其他運動做比擬?
天生的本能,須用自然的方式進行,應該不難理解吧?

先跟樓主抱歉,離題了。

b116310 wrote:
為什麼Usain Bolt...(恕刪)


http://rocky549.blogspot.tw/2015/08/blog-post_4.html

截文如下
人體的結構在跑步過程中(起跑時的動作不算)所能維持的最大前傾角度極限是22.5度,目前量測出最大的前傾角度是百米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博爾特(Usain Bolt),他在打破世界紀錄時,最後60~100公尺的平均前傾角度是21.4度。

不管姿勢跑法對還是錯,跑步其實就跟其他運動一樣,貴在持續,持續下去身體變強後很多以前的動作就自然改變了,跑姿自然也會漂亮
跟打籃球一樣,三分球投久了自然投的到也投的進
至於跑法的對錯就讓想學的自己去評斷

marela520 wrote:
http://rocky549...(恕刪)


抱歉實在看不懂論文

可否請教一下前傾角是如何測量的?


silver mondeo wrote:
註:我是跑步初學者,目前是以最自然的方式在跑。


能跑後膝蓋不痛,那就是最適合你的跑法。
千萬不要去追隨那一堂幾仟元的跑法。

silver mondeo wrote:
https://uiantraining...(恕刪)


這個動作要點在大腿上拉的動作
跑步的時候把意識放在膝蓋
微微的感受到上拉就好,不需要刻意的抬高


我覺得這個動作比較後面一點
上半身穩定後,再練提膝的動作可能會比較有感

試試看站著把膝蓋提高
一種是往前跨一小步,一種是放回原位

如果是放回原位,表示身體會無意識平衡
往前跨一小步的話,是跑步時上半身放鬆的狀態
上半身適應這種狀態之後,再加上拉的動作
步幅自然就會增加


上半身穩定(核心),擺手,步頻,腳的肌力、肌耐力,心肺
這些都比步幅還要先訓練、修正
步幅容易跨太大,比較容易受傷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