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問卦...現在boost跑鞋各自的定位是?

Tempo boost跟Boston boost最大的差異是前腳掌的內側
Tempo boost前掌內側是boost+Stable frame提高穩定性

至於你著地瞬間後跟滑動的問題,個人認為從鞋子尺寸、襪子或鞋帶綁法改善比較有幫助
cksh 505 28 wrote:
感謝建議~Adios...(恕刪)

cksh 505 28 wrote:
感謝建議~Adios...(恕刪)

以往的Takumi Ren/Sen 1-2代的確是相當硬底子的戰鞋
但是Takumi Ren 系列進入Boost世代之後,已經是相當好駕馭的跑鞋了
Takumi Ren boost連我不太常跑步的太太還有她妹妹都可以輕鬆駕馭
她們半馬成績約莫在2:20以及2:40, 並不算是進階菁英跑者

Takumi sen boost我不敢推薦,因為我自己也沒有穿過,但是我覺得Takumi Ren boost是一雙值得嘗試的好鞋
Takumi ren boost偶而會出現在Outlet, 我建議如果在Outlet看到就要好好把握

其實Adios/Boston boost我都很常在Outlet看到,我的Adidas跑鞋幾乎全部都在Outlet入手的

另外,我看到Response boost的照片,基本上我就不會想買了
有時候,看個外型大概就知道是潮鞋成分多還是跑鞋成分多了
譬如: 鞋舌高,後跟包覆部位(後上片)也拉高的設計,就不太會出現在好的路跑鞋上,潮鞋成分比較大,平日穿搭很不錯,用來訓練就算了吧


虎型達人 wrote:
Response boost...(恕刪)


恩~~其實我指的不是大底材質造成的那種耐磨度差異~~
的確Boston boost因為使用的馬牌大底所以有非常優良的耐磨度~~又兼顧了一定程度的輕化性質

我指的是: Response這個系列的產品,設計天平傾向粗壯,耐用厚重跟保護,試用場合偏向全方位路面甚至包含一點點輕度越野跑
至於輕量化,就不會是Response跑鞋的訴求
但是Response系列一直都不算是高階產品,所以像是馬牌大底這種材質是不容易出現的

至於Boston系列,列位於Adizero系列的入門款,象徵了Adidas的中階跑鞋。設計天平傾向輕量化跟保護性兼具。試用場合: PU跑道跟一般路面。我想應該不太會有人建議穿Boston去越野跑
Boston使用的馬牌大底,大幅度增加了耐用性。使得Boston相對之下是一個CP值很高的作品,通常可以使用超過1000KM, 但是並不代表Boston的大底適合越野路跑。
littlebert wrote:


以往的Takum...(恕刪)



感謝大家的建議,今天來開箱囉!
最後選擇了outlet 新進的energy 
80%boost真的超級Q彈

UB次一級的高階款卻還是沒馬牌

不免俗的boost變黃三部曲




之後有空會在板上獨立開個箱
cksh 505 28 wrote:
感謝大家的建議,今天...(恕刪)


我的初馬是Energy Boost 2 ESM
當時在outlet看到售價低於2500就一次買了兩雙,
一雙是Energy Boost 2休閒款,一雙是Energy Boost 2 ESM
兩雙穿了都很滿意
雖然很期待Energy Boost 3
但即使到了Outlet還是要3500上下
實在是買不下手呀!
恭喜大大買得一雙好鞋!

littlebert wrote:
以往的Takumi Ren...(恕刪)


真的嗎? 半馬落在220~240還能輕鬆駕馭 Takumi Ren Boost !?
如果真是這樣,我半馬落在200~210應該也是值得嘗試看看~
cksh 505 28 wrote:
感謝建議~Adios...(恕刪)


個人是boston6和adios(Japan boost3)都有買的人,實際穿起來的感覺其實差異滿大的喔,adios我穿過之後現在覺得boston 6就會覺得有些偏軟,穩定性上也是adios明顯較好,缺點就是又更硬了,所以更吃肌耐力,因為中底boost厚度比較薄。
這代adios拿掉前底大顆粒我個人覺得是正確的,那個大顆粒其實不耐磨,女友的takumi前底大顆粒磨的就很快
建議可以直接去試穿boston 6,japan boost 3楦頭有分E、2E兩種,E楦頭與boston 6一樣,我boston 6跟Japan boost 3都買同樣US9.5,然後自己去樂天日本買就好,前陣子買回來換算才約NT2800。
然後樂天現在boston 6好多新一季配色都上市了,配色選擇上比台灣多不少。
PS:買Japan boost 3之前有去試穿過虎走5,實在太硬了,無法駕馭
半馬PB-1:57,全馬PB-4:22
Japan boost 2 跟 3 我都有
原先以為Japan boost 3拿掉前掌鞋底的DSP後,路感會比Japan boost 2弱很多,
但由於馬牌大底跟Boost中底間還夾了一層EVA,落地反而更順暢且不死硬
至於耐磨性,Japan boost 3目前累積400k,但前掌正中央的一個方塊凸起已經消失了 Orz
喵小豪 wrote:
個人是boston6...(恕刪)
odie807 wrote:
真的嗎? 半馬落在220...(恕刪)


是真的!!雖然她們都完成半馬了~~但是說真的,他們不是很勤奮的跑者,只有在要比賽前才比較有跑
目前她們都對Takumi Ren Boost 相當滿意!
附上照片以資證明:
目前這兩雙應該里程都還沒有破300 Km






我的第一雙Takumi Ren boost目前已經破780Km, 我認為還可以戰到1000km應該沒有問題 (雖然我已經從Outlet買好下一雙等著替換了!!)



我的Adios Boost 2, 里程已經突破1000km, 老實說大底還撐的住,但是我有點想要讓他退役了,畢竟他也老了:




我也有一雙Energy boost, 雖然說樓主最後選擇了Energy boost, 這麼說對樓主很不好意思,我其實對這雙鞋最不滿意。這雙Energy boost是我唯一一雙完全沒有折扣狀況下買的跑鞋,購入價格其實比以上所有Takumi/Adios都還要昂貴。但是我真的很討厭他的厚重,重到有腳黏地板的感覺。雖然我已經購入快3年了,比上述所有鞋款都還要早入手。但是目前他的里程數:只有可憐的130 km。



所以我一開始才要強調,穿過Adizero系列就不會想要回去Ultra/Energy/Pure boost鞋款。

當然樓主最後選擇了Energy boost也很好,大量的Boost材質跟厚實的鞋面讓這雙鞋呈現了相當的保護力跟回彈力。
不過,雖然可能不中聽,我還是要提醒一下樓主關於Adidas跑鞋系列的布局觀念:Ultra boos不是Adidas高階路跑鞋款,當然Energy boost也不是Adidas路跑鞋的二當家,這兩個鞋款都不是純種的路跑鞋,他們比較像是為了迎合時尚潮流衍生出來的運動鞋,說白一點就是很適合穿搭的運動鞋。這就是為什麼Ultra/Energy boost不會出現馬牌大底的原因。(不過Ultra boost 2有用上了)

Adidas路跑鞋中的旗艦應該是Takumi/Adios以及將來可能會上市的Adizero Sub 2 boost。這些鞋款才是匯集了所有Adidas科技的結晶。

如果有任何冒犯到樓主的地方,在這裡說聲抱歉了!!!

虎型達人 wrote:
Japan boost...(恕刪)


其實您講得非常專業,當我在adidas旗艦店
選購時,店員就有講到了,ultra/pure這些不
適合當認真跑的鞋子,個人是認為這比較
適合穿搭跟壓馬路,另外我覺得這種鞋子boost
太多,軟趴趴,不是我要的,個人試穿boston
boost,深得我心,但沒辦法,adidas台灣就
沒我size,所以我跟這牌無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