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eus wrote:關於夏天(熱天)跑步...(恕刪) 謝謝Peleus兄有用的資訊最近也是被炎熱天氣擊倒我一星期運動六天 跑步及自行車從氣溫上升到30度以上開始我的體力大幅下滑天氣涼就算有點不舒服也可跑個10k13k 5分速內更是基本 有時換自行車爬山30km 約1小時20分輕鬆寫意假日跑或是騎更大可是氣溫上升後 最基礎的10k幾乎快跑不完pace 5分18秒 到第4km心跳就維持170~180bpm維持到第8km就不行了 放到6分速心跳才下降當時傍晚5:30 氣溫約32度原來氣溫影響這麼大希望最多2個星期身體就可以適應較熱的天氣
wgyilv wrote:可是氣溫上升後 最基礎的10k幾乎快跑不完pace 5分18秒 到第4km心跳就維持170~180bpm維持到第8km就不行了 放到6分速心跳才下降當時傍晚5:30 氣溫約32度 感謝您覺得這資訊有用,那小弟多寫一點好了,上一篇趕著去上課,沒寫太仔細。關於高溫下的表現,整體而言,不管是專業或是業餘,成績都會下降的,只是幅度不同。所以即使你適應了高溫下的運動,高溫還是很考驗你的身體狀況,表現一定都會下降的!所以很多研究者都建議:高溫下的運動,目標都要調降,以免產生危險。要不是距離縮短,要不就是...像大大您這樣...速度調降。調降幅度多少則是很難說...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基本上就是不要讓身體核心溫度破表。但在實際運動時,核心溫度就不是很實用的監測變項(量測方法是把sensor放到喉嚨的深處)你自己的體感覺也不會感受到溫度是幾度,再者,一般你運動覺得不對勁時,比如頭暈,不流汗了或有些視線模糊時,其實都來不及了都要立刻停下來,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即使如此,很多時候也來不及,就會heat stroke要送醫處理的可能亦是比比皆是。所以策略上就要除了不斷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外,亦要調降你的運動目標,不論是距離或是速度。那身體是如何適應高溫呢?簡單講...就是流汗。流汗的生理方式就是...把血液送到皮膚去。只是...於此同時,你的肌肉也需要血液來運動,此時就會產生衝突不過生理的原則是保命為主,所以肌肉總是搶輸皮膚所以你肌肉得到的血量總會比較少,這是表現會下降的主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適應高溫之後,血量會增加的主因因為我們一直在運動,身體就會在可能的範圍內,盡可能滿足所需。但我們運動的人,總是很難忍受成績下降的,我想專業的運動選手更是。所以除了想盡辦法適應外,比如裸跑(還真的有老外建議這樣)或是含蓄點裸上半身,這是增加排汗面積的方法還有就是...降低體重(這個比較做得來)像是肯亞的小黑人,大家有沒有發現他們都...很瘦小的樣子!較輕的體重,意謂較小的肌力的需要,肌肉對血量的需求會低一些,所以減重可能也是不錯的策略。最後奉勸各位,夏天到了,運動記得也要〞換季〞喔!換成夏天的模式:調降目標,多多補充水份電解質,注意高溫適應期別太操了!祝各位夏日運動愉快!
恩! 除了外表適應高溫外 體內水的平衡真的更重要. 五月初為了適應高溫 一有空就出去曬太陽 讓身體慢慢習慣高溫. 大部分時間都是操場上訓練, 跑道5-8號跑兩遍就停下來喝水, 連續三次. 都還沒有出現過問題. 而這次想要在加快進度 選擇相同訓練 但不同場地. 汗流的比之前多更多, 但補水量卻相同. 還是乖乖回到操場 等冬天在來環校跑好了.常常跟自己講說 慢跑是一輩子, 但總是心急想快點達到這階段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