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u0527 wrote:
我指的質,其實就是傾聽身體的聲音!應該不是說好不好,而是適不適合?
酸、痛、呼吸調整、跑姿、配速甚至心率這些都包含在內!
小弟今年40,跑齡約半年!一開始也是傻傻的用5分半速一直猛跑!
半個月後腳部出現一些警訊!但是我不以為意,照常練跑!(跑4或5休2或3)
一個月後開始腳踝痛、腳底痛、腳背痛!斷斷續續一直痛3個月(7~10月)
甚至帶傷參加路跑活動!
後來看了許多文章!才明白慢跑,不是就一直跑就好!
一場馬拉松下來!累積的步數可能有四、五萬步!
如果有一點點傷痛,在這樣大量的步數累積!傷害可是不小!
所以我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不再一昧的追求跑量與速度!隨時注意身體的狀況!
這兩個月完全沒有酸或痛!甚至還兩次破半馬pb(不過都是平地馬....XXD)
( 11/29-103分、12/12-102分,初半馬是9/6-132分)
不過你比我年輕!體力跟恢復力比我好!
但是如果要跑得長久!還是要隨時掌握自己身體狀況!
不過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或許不完全準確,不過這是我親身體驗的感想!
供你參考!
馬場上的前輩很多,我也還在學習當中!一起努力吧...(恕刪)
很棒的分享~~
我也是受傷後,才開始「注重質,不重量」。
ex: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份
用「心率」 監測「是否」過度訓練
雖然現在訓練的量比以前少,
但是質量卻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受傷的風險。
我比你早幾週接觸路跑(我大你一輪多,六年級前段班)
歪打正著因緣際會慢跑
基本上之前對路跑排斥
但喜歡地形風景多變的高山或山徑!
(今年立夏獨自一日南湖主東北來回,全程用走沒跑)
自己跑齡未滿兩週試半馬,應該沒有問題的,你已經滿三週快滿月了。
自己評估一下(註),別在意一些説詞,凡事總有第一次,最重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懂得風險評估。
(比起高山極限行,路跑都在文明世界,風險較低)
我現在是朝全馬玩看看,有關質或訓練量(時間非跑量)
這兩本書,個人覺得概念上的建立很棒。
我是先方程式再右邊,但右邊有一系統,我是覺得反而複雜化。
單純跑沒意思,硏究和玩看看這些還蠻有意思的。

註:初半馬書上建議18週,四個半月。Nike+半馬進階建議12週三個月。自己量力而為,跑多不一定好,如果初體驗就直接5~6分速之間且沒有痠痛或傷害,跑個一兩次14左右一樣沒狀況,可以直接初半馬囉。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