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小弟目前碰到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各位前輩 慢跑是為了健康還是為求進步?


pingu0527 wrote:
我也是即將邁入40的大叔!目前跑齡約2個月多!
前兩天跑完了人生中第一場初半馬!...(恕刪)


保重身體,小心受傷~
WANNA BE A FREE BIKER FOREVER !!


sos14422 wrote:
感覺有點陷入,是山不...(恕刪)


我個人的意見是覺得你是有底子的跑者,

一天只要練習30分鐘,就可以有很好的成績,

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跑步上,應該還是以事業為中心.

維持每天的運動,讓身體保持好體力,對工作應該會有幫助.

要維持每天的跑步興趣,並不容易,所以要用一些方法.

就如同你所說的買一些裝備,犒賞自己一下,是不錯的方法.

同時為了讓訓練更有勁,可以報名路跑賽,每個月一次或兩次,

這樣可以鞭策自己去練習.但是因為訓練量不大,賽程還是以短程的就好.

PS: 慢跑這樣運動,我跑二十年,從三十歲開始跑,到現在五十,還覺得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密集高強度的訓練,我認為是選手的事,我都跑自己的方式,自己摸索其中的奧秘.也是樂在其中.

有人說四十歲,老了跑不動了,有人說五十,只能慢慢跑.

我不這樣認為,可能我的訓練量少,所以進步的空間比較大.

以成績來說,四十到五十的跑者都是狠角色.

五十歲卻是我跑得最快的年紀,

國道半馬被我跑進90分.不過,還是沒上凸台就是.











pingu0527 wrote:
我也是即將邁入40...(恕刪)


多保重,小心身體!
為了身體健康,一開始是不得不跑,現在是不跑不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874797&p=8#57362256
想這麼多幹嘛!!想去跑步就去~想休息就休息!!
配備有多的閒錢想買就買!!!
不過那些周邊配備個人是不會去買~
運動久了~用自己當下的感受去衡量該放緩還是要再增加強度
比依靠配備來的好!!
1.我想很多人都會有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有多厲害,但是現在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
這種心情有時候想想就會自己在傻笑,但是還是要接受現在的自己,認真想想我為何會變成現在的自己後,
就不難理解現在的自己。我也常會想20歲的時候跑五千就是19分,當然很多人更厲害啦。
但是這種成績到現在想再達到就是不可能,自己就會常想說,這19分我到底是怎麼跑的呢?
其實答案就是一個,就是年紀大了。我也是快50的中年人呢,很多身體已經漸漸在退化中,
但是我相信如果不繼續運動跑步的話,那一定會更慘的。
2.買裝備及運動表的事情,我想這個問題我也想很多,但是結論就是不用想太多了,有錢就買,
對自己好一點就對了,想想年輕時沒錢就穿個沒牌的黃埔內衣褲跟球鞋照樣跑步,現在有錢了,
買的好的運動服跟球鞋,但是成績很差,但是想想年紀大了,根本就不需要管成績,
應該是管自己的健康管理的好才是。不要受傷、體脂肪控制好、健康的運動習慣、吃養生的食物,
這些才是重要的啦,成績就交給年輕人去衝刺吧。有過輝煌的過去可以回味就好了,管那麼多幹嘛呢?
3.其實已經好幾十年沒有跑步了,當然是工作關係,但是現在退休了,可以花很多時間在運動方面,
所以有時候會跑個三個半小時或四小時,當然當天身體不適,就跑個5公里或十公里就好,
但是就是要每天跑就是了。當然我都跑很慢,我都跑8分速左右,以不喘氣為原則,所以跑完步也不會很累,
腿也不會很痠就是了,年輕人有自己的方式運動,年紀大些就需要改變一下方式,主要是可以跑長遠跟長時間就是了。
這是我目前的方式,一直都還不錯啦,其實心情很重要,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不要給自己壓力就是了,工作時壓力就很多了,這時候還給自己壓力不是笨蛋嗎?
但是有很多人會說沒有壓力就不會進步啦,所以都要去參加一些路跑啦,半馬、全馬的,
但是這些自己跑就好了啦,說真的成績真的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跑步當中,
你當時的身體因為流汗、因為呼吸、因為風景美、因為空氣好、因為身體舒暢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啦。
祝你跑步愉快啦!

sos14422 wrote:
感覺有點陷入,是山...(恕刪)
我就是為了挑戰自己
年紀過40, 跑sub 3的大有人在
我35歲, 路還很長.
沒到個人極限前, 就是繼續挑戰下去.
sos14422 wrote:
感覺有點陷入,是山不是山的困頓之感,

剛開始跑步是因為我小學跑很快,這種優越感使我愛上了跑步

因為年輕好強都會想跟別人競爭,於是花了不少時間和精神在慢跑上,

可當年紀越來越大,碰到事情越來越多,最後慢跑變成我的休閒活動,

有時就會想我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慢跑(含走路到運動場、熱身操、收操,約一個半小時)上到底在幹嘛

明明每天運動30分鐘,運動量就足夠了,但就會有一種 我怎能輸給過去的自己那種感覺,

想問大家會有這種感覺嗎? 又怎麼調適?



而我現在竟然又想花大錢買相關配備的衝動,

想問一下各位前輩 GPS錶、心跳帶真有必要購買嗎?

我相信能用更科學的方法訓練肯定有效,但感覺我只是利用了,金錢上購買這些配備的心態,

讓自己用新的方式重新愛上跑步這項休閒活動,

當然我也不知道自己這種心態到底正常還是不正常?

因為目前已經有智慧型手機了

現在只剩手錶跟心跳帶,預算約7K左右,現在不知道要買結合在一起的心率錶,還是單買手錶(可顯示心率的) + 心跳帶...(恕刪)


2014年底準備2鐵 & 半馬時,並沒有GPS表,
2015年三月底,比完苗栗2鐵後, 有點想買了GPS表
然後上了徐國峰的「科學化訓練」,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除了買 GPS表,也買了 軟式心率帶。

追求健康的我來說,雖然是休閒跑,
但卻一直不能掌握到「實際跑步強度」,
單單靠自己的身體感覺去跑,「感覺」和「實際」是有一段差距的

也許 LSD 還OK,因為強度不強,可接受的誤差範圍比較大
但 T 速 & I 速跑,問題就出現了。
當某一陣子我狀況好時,會不知覺跑出「比設定值還高的強度」,
因為不知覺,那時,一個星期,練了3次 I速,結果就得到了ITB。

例如,一樣是 4.5分速,會因為順風、逆風、溫度、溼度、身體恢復程度等等
而變成不一樣的強度

GPS表+軟式心率帶
1)讓我更能掌握到當下訓練時「身體的實際狀況」,
可以避免「Over Training 」
這樣就能降低受傷的機率。
減少砍掉重練的受傷問題。( 本人已經砍掉重練2次了 )
例如,9/2(三)用4.5分速跑「I速訓練」,
原本9/5(六)要繼續再練「I速訓練」,雖然身体恢復感覺OK
但根據數據後,我決定,慢一天,9/7再跑,而且,改跑 E速,捨棄I速
事後評估這個決定是對的。
要以「身體能吸收」為前提,練I速才能意義。


2)讓忙錄的我,能在「有限」的時間,得到「一定品質」的訓練結果,
既省時,又有成就感。
這樣,才容易一直維持住「跑步的熱誠」








穿帶裝置假如沒有太大的預算壓力,一定是要買的.

以為這是推進成績的法寶,後來發現是保護自己的珍品.

沒多久以前人類要收集這些資訊要一堆器材綁在運動員身上,還要連一些線路跟著跑.

它不止能幫助取得數據進行較有效率的訓練,也能適時提供警告.

練習不是把把ALL IN ,很多時候反而是要自我封印,這沒器材隨時給你參考,很難辦到.

在運動方面有過成就感的人更需要它.
其實很多人說年輕…
年紀的確會使我們退化的速率增加,但認真想想

有沒有看過60~70歲的老人家滿身肌肉
難道他們不會退化?


有沒有看過年紀大的老人家跑全馬sub3
難道他們不會退化?


沒錯,運動選手的巔峰,的確會逐漸退化
但我們跟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我自己剛練跑的時候,每次都在羨慕那些老人家
總是跑得又快又久
我想經過 30~40年的訓練,也許我也可以這樣


看看噴射機阿嬤林潘秀雲 都快八十歲了,還可以跳三級跳 跳出六公尺
每天跑九公里去網球場打球
75歲還去尼泊爾爬5600公尺的山


看看60歲衛福部豐原醫院牙科主任 今年清明節
八天從基隆富貴角燈塔跑到墾丁鵝鑾鼻燈塔 560公里,順便掃墓
當年不也第一次跑三公里就「鐵腿」,因為運動過度,全身痠麻動彈不得,在路邊坐兩個小時無法動彈。

每天30分鐘其實根本不夠,明明就是“至少”
那是統計上已經出現明顯有意義的差異值的結果
更何況明明大家都有提到要多做幾種運動,來訓練不同肌群


如果有在跑步,應該聽過波士頓馬拉松
看看80歲組的最低參賽標準,是4小時55分


心率表和科學化訓練其實只是讓我們在最低訓練量還能獲得足夠的效果
又可以減少受傷的風險
將每天的訓練對身體的壓力數值化,可以更好監控自己的身體恢復情形




看看世界,神人更多
75歲的老翁,光今年已經參加七場超鐵(swim3.8km Bike 180km Run42km)或半超鐵(s:1.9km B:90km R:21km)
超鐵成績一樣在15小時內
年齡到底是不可逾越的鴻溝,還是我們自我安慰的理由呢?






我是嘟嘟中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