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亞瑟式的產品線舉例,常見可分為競速鞋跟訓練鞋
競速鞋就是路跑鞋跟馬拉松鞋,極簡化鞋子的保護及緩衝能力,追求輕量化跟完整的回饋。
訓練鞋以亞瑟士膠為主力產品,強調亞瑟式膠的超強避震能力,價位越高,保護性越強,緩衝也越高,亞瑟士膠也用得越多(也越重)。
訓練鞋依類型又可分為支撐(穩定)型跟緩衝。
重點來了,很多人似乎以為支撐型就沒有避震?
支撐型=緩衝型+防外翻裝置,所以同階的支撐型通常會比較貴,各家的旗艦鞋也一定都有作支撐設計。
KAYANO跟KINSEI兩者都是亞瑟士旗艦級的訓練鞋,兩者都有亞瑟士最高級的避震等級,而且兩者都算是支撐型,差別是KAYANO的更強調支撐設計。
為什麼店員認為支撐型的KAYANO更適合長跑?
那是因為普通人跑長途,疲勞了,足弓會疲勞,失去自己的支撐能力。
一般里程這個問題不會出現,但是跑長就會出現,而支撐型的跑鞋能稍微輔助足弓,以這個觀點來看,會更適合長途...
不過他沒把KAYANO的重量考慮進去XD 身為旗艦級保護性最強的跑鞋,其重量也是非常可怕的~~
另外前傾純粹是後腳跟避震作很厚,做太高,反而不利於現在主流的姿勢跑法(或其他任何前足著地跑法)。
FREE BIKER 67 wrote:
首先感謝灣岸大的分享~
而我對上述的這一段說法,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 KAYANO 和 NIMBUS 系列
都適合長程的跑步,只是二者設計取向有所不同,KAYANO 適合體重標準/體重輕
的跑者,適合追求跑速的跑者,但是,相較於 NIMBUS 來說,KAYANO 對足部的
保護性沒有那麼的強調,所以如果是本身體重較重的跑者,或是腿部肌力鍛練不足
的跑者,用 KAYANO 來跑,固然能跑出比較快的速度,但是也增加了受傷的風險
而 NIMBUS 系列,就適合入門者(腿部肌力尚未強健),或體重比較重量級的跑者
NIMBUS 強調抗衝擊,對於足部的保護效果來的比較好,但也因為如此,NIMBUS
系列相形之下,比較笨重,不夠靈活,尤其以較快的跑速來慢跑時,更突顯了這個
缺點
綜合以上,若以汽車來比喻,概略的說,KAYANO 像是低底盤的轎跑車,NIMBUS
像是高底盤的休旅車,二者的設計取向與用途有所不同。回歸到跑步來說,如果你
想要追求成績,如果你的體重標準/較輕,如果你是有經驗,腿部肌力夠強的跑者
那麼 KAYANO 將會是合適的選擇。而如果你以跑健康,避免受傷為前提,如果你
的體重比較重,如果你是跑步的入門者,腿部肌力還不足夠,那麼選擇 NIMBUS
將會是一個避免跑步運動傷害的好主意~
我自己之前在跑步大多都是穿 NIKE 或 MIZUNO 的跑鞋,或多或少都還是有因為
跑步而產生腿部/足部不適的情況,而自從去年初改穿 ASICS NIMUBS 15 之後,
因跑步而產生足部不適的狀況,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而聽說 NIMUBS 17 在輕量化
這個部份,有著很大的進步,這讓我十分的期待~
-------------------------------------------------------------
PS.
再仔細想一下,我想可以這樣來解讀這一句話," KAYANO系列適合真正跑長程的跑者 "
入門的跑者,大多會從3K、5K的距離開始跑,慢慢的,再把跑步的距離/時間往上增加
而在跑步的過程中,自己身體的素質(心肺能力,腿部肌力.)也會向上提昇,而等到自己
可以應付長距離的跑步(例如15K+),可以一次連續跑步跑上一個半小時後,表示自己有
了一定的體能水準,而到了這個階段,通常跑者也會想要追求更好的跑步成績,追求跑速
的提昇,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的,KAYANO 相較於 NIMBUS,將會是更為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