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誤會小弟的意思了。我是覺得如果後面10K沒抽筯,應該有機會進入SUB4,因跑到最後體力還OK,要維持5:40內應該還不是什麼問題(不抽筯的話),當然我也接受有些前輩提出訓練不足而導致抽筯,這也是我列為改善的參考之一,小弟只是練跑一年的新手,所以會遇到很多狀況,還請各位前輩能給我改善的意見,讓我有機會達到全馬期望的目標。
rjrsduenxu wrote:有些人可能誤會小弟...(恕刪) 基本上10個抽筋有9個是因為練習量不夠另外照經驗來看LSD能練到超過30K比較穩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要多練目標配速目標5'40"均速跑完整隻馬但卻用6'40"在練習,比賽時強度提升那麼多要不抽也難(舉例而已,別誤會)
Cool! 後段加速是王道http://www.runnersworld.com/race-training/positives-negative-splits前提就是要忍得住,用心感覺身體 :)joycechihiro wrote:你的前29K配速5分20...(恕刪)
會抽筋通常是跑量不足或前段跑太快我的初馬(2015渣打馬)在37K也抽筋了,不過在31K就感覺小腿有點不對勁,就降低速度(5->5:20),本來還想拼個330的,結果最後只有339事後檢討應該是前段配太快,賽前2個月共練了4次LSD(29->28->27->32),加上二次的半馬,總結4次的LSD,最輕鬆的配速應該是5:10,不過人一多還是暴衝了
跟月跑量沒有絕對的關係.路線才是關鍵.有些人是適合跑長坡.有些人擅長跑平路.有些人喜歡跑越野你平常練跑都平平的跑..如果遇到起起伏伏的路線.勢必會受影響~我的初馬只練了一個月就上陣了.雖然跑了5小時.但我全程跑完沒停過,因為我選好跑的路線有時候跑馬拉松也要慎選路線.不是看獎牌很好看.贈品不錯就報名.要選自已有把握的路線去跑才能跑出好成績
這棟樓怎麼那麼多高手??一堆月跑量不到100的不是SUB4就是SUB5...小弟月跑量也不多,大慨在60~100之間,全馬一過20K肌力下降很快,頂多撐到25K(約6分速)就開始步兵,本來還想說是因為練不夠(月跑量不足)的關係,結果看了這棟樓很灰心,原來不少人也沒怎怎麼練就可以順順SUB5甚至SUB4哦...
我是跑430會抽筋跑6h也抽筋,至今20場全馬與一場超馬每場都會抽筋,月跑量平均140k,50歲跑齡32年抽筋抽習慣大概都能控制在大抽筋前改跑為走隨身攜帶運動噴劑與鹽巴,據我自己分析應該是我流汗量大來不及補充比賽過程中一定要有一段慢下來減緩流失才可使身體獲得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