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中年人適合跑步嗎

問過醫生的說法是這樣分的:

40歲前有跑步的習慣 40歲以後可以繼續跑

40歲之前沒跑步習慣 40歲以後就「最好」不要

原因真的就是怕傷膝蓋

40歲以後也許可以循序漸進 就怕漸進期間已受傷了

醫生多建議快走代替慢跑

騎車也要騎低檔的腳踏車 原因也是怕過度用力傷膝蓋
TU.TU2007 wrote:
今年45歳常聴旁邊人...(恕刪)


「天生就會跑」一書中值得分享的觀念

1. 人由19歲開始,長跑的最高速度逐年增加,直到27歲達到顛峰後,開始慢慢下降,直到65歲才再回到19歲當時的水準。所以人類的身體,正是為了長距離跑步而演化。

2. 人類在跑步時,「呼吸」與「步伐」是不相關的,可以隨意調整「一步一呼吸」、「四步一呼吸」...,但是很多四腳的動物卻只能夠「一步一呼吸」,就長距離而言,人類在氧氣的吸收上是比較有效率的。(註:我覺得這好像是冷氣機「變頻」與「直流」的差別。)

3. 你不是因為變老,才不能夠跑步。而是停止跑步,才開始慢慢變老。

4. 小孩子還沒有穿鞋子以前,剛開始學跑會自然的「前腳掌」或「中腳掌」著地,穿上有"避震"效果的運動鞋後,因鞋跟較厚,逐漸改成腳跟著地。註1


5. 運動鞋廠商,似乎暗示著我們「你的腳著地的姿勢試錯誤的」需要穿它們的鞋子來校正。問題是,為何我們天生的步伐需要被校正?

6. 根據統計,超過美金95元的高科技運動跑鞋,造成的運動傷害的機率,竟然是美金40元以下運動鞋的一倍以上。因為較貴的鞋子,提供了較高的支撐。

7. 穿到快爛的跑鞋,竟然比新鞋還要安全,造成較少的運動傷害。(我們不也都了解「新鞋要踩三下」的必要性嗎?)



註1:我自己試過穿五趾鞋與一般慢跑鞋跑,以赤足跑法穿鞋跑實際用中足/全腳掌落地,原本每跑必發作的髂脛束與足底緊繃完全沒再發作過,個人猜想應該是因為一般厚底鞋的足跟墊高,如果穿鞋還是保持鞋跟不落地很容易造成腳部的壓力過大,腳跟先落地與中前足落地腳跟輕觸地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許多人看了書後穿鞋跑起步來刻意讓腳跟懸空,反而造成其他的足部傷害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3357

上面醫學期刊裡有研究案----請看看吧!!
明天我也將脫離這組距,目前每月至少跑3次半馬!!循序漸進跟做好熱身,應該不會有您說的問題!!
運動是好事,不要過分劇烈就好...
跑步我覺得不太適合,只有拳擊、摔角、相撲...這類小空間的運動比較合適。

TU.TU2007 wrote:
今年45歳常聴旁邊人...(恕刪)
神阿!請保佑看帖亂回帖跟亂移文的人,手機掉馬桶,鑰匙也掉進去,最好人也掉進去,阿彌陀佛,阿門!
我覺得任何年齡都適合跑步
但是有一個重點就是,要循序漸進,不求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循序漸進並切實做好熱身運動,不逞強,不求快,跑到80歲都OK~
我48歲右膝患退化性關節炎
背部肌力不足時常背痛
痛風也常發作 腰圍超過38
爬郊山下山時膝蓋下方會劇痛

去年8月開始練跑 距離退伍已經20多年沒跑步了
現在平均周跑量約100k 腰圍是28
以前的病痛都沒有了
爬郊山甚至可以小跑步上下山

初馬報的是大屯山越野賽跑 已完賽

第2馬報雪霸63k

第3馬報鎮西堡100k(慶祝50歲生日)

醫生說退化性關節炎不會好 但強壯的肌肉可以減緩症狀

練跑一年多 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一定要多爬文
一定要練腳落地的順序:前腳掌->五指->腳跟
很難解釋 因為時間差距非常微小
練得成不受傷就會一直進步


體質會改變 情緒會改變 生活會改變 想法也會改變 飲食習慣也改變了
版上前輩都有諸多描述 我只是提供我個人經驗
如果您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可以參考一下
加油一起跑步吧






練跑前



練跑15個月後


有圖有真相
我是覺得先從走路、快走,小慢跑,慢跑,循序漸進就行了,別一下子強度過高,也別忘了補充一些膠質
相較於游泳.單車來說

跑步對於膝蓋造成的負擔真的大很多

我父親就是因為跑步.後來看了好多年中西醫的膝蓋

差一點就要換人工關節

如果有選擇.盡量換別的運動吧

有人沒事.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沒事

身體是自己的.只有一個.何必勉強呢?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