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U2007 wrote:
今年45歳常聴旁邊人...(恕刪)
「天生就會跑」一書中值得分享的觀念
1. 人由19歲開始,長跑的最高速度逐年增加,直到27歲達到顛峰後,開始慢慢下降,直到65歲才再回到19歲當時的水準。所以人類的身體,正是為了長距離跑步而演化。
2. 人類在跑步時,「呼吸」與「步伐」是不相關的,可以隨意調整「一步一呼吸」、「四步一呼吸」...,但是很多四腳的動物卻只能夠「一步一呼吸」,就長距離而言,人類在氧氣的吸收上是比較有效率的。(註:我覺得這好像是冷氣機「變頻」與「直流」的差別。)
3. 你不是因為變老,才不能夠跑步。而是停止跑步,才開始慢慢變老。
4. 小孩子還沒有穿鞋子以前,剛開始學跑會自然的「前腳掌」或「中腳掌」著地,穿上有"避震"效果的運動鞋後,因鞋跟較厚,逐漸改成腳跟著地。註1
5. 運動鞋廠商,似乎暗示著我們「你的腳著地的姿勢試錯誤的」需要穿它們的鞋子來校正。問題是,為何我們天生的步伐需要被校正?
6. 根據統計,超過美金95元的高科技運動跑鞋,造成的運動傷害的機率,竟然是美金40元以下運動鞋的一倍以上。因為較貴的鞋子,提供了較高的支撐。
7. 穿到快爛的跑鞋,竟然比新鞋還要安全,造成較少的運動傷害。(我們不也都了解「新鞋要踩三下」的必要性嗎?)
註1:我自己試過穿五趾鞋與一般慢跑鞋跑,以赤足跑法穿鞋跑實際用中足/全腳掌落地,原本每跑必發作的髂脛束與足底緊繃完全沒再發作過,個人猜想應該是因為一般厚底鞋的足跟墊高,如果穿鞋還是保持鞋跟不落地很容易造成腳部的壓力過大,腳跟先落地與中前足落地腳跟輕觸地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許多人看了書後穿鞋跑起步來刻意讓腳跟懸空,反而造成其他的足部傷害
TU.TU2007 wrote:
今年45歳常聴旁邊人...(恕刪)
神阿!請保佑看帖亂回帖跟亂移文的人,手機掉馬桶,鑰匙也掉進去,最好人也掉進去,阿彌陀佛,阿門!
背部肌力不足時常背痛
痛風也常發作 腰圍超過38
爬郊山下山時膝蓋下方會劇痛
去年8月開始練跑 距離退伍已經20多年沒跑步了
現在平均周跑量約100k 腰圍是28
以前的病痛都沒有了
爬郊山甚至可以小跑步上下山
初馬報的是大屯山越野賽跑 已完賽
第2馬報雪霸63k
第3馬報鎮西堡100k(慶祝50歲生日)
醫生說退化性關節炎不會好 但強壯的肌肉可以減緩症狀
練跑一年多 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一定要多爬文
一定要練腳落地的順序:前腳掌->五指->腳跟
很難解釋 因為時間差距非常微小
練得成不受傷就會一直進步
體質會改變 情緒會改變 生活會改變 想法也會改變 飲食習慣也改變了
版上前輩都有諸多描述 我只是提供我個人經驗
如果您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可以參考一下
加油一起跑步吧

練跑前

練跑15個月後
有圖有真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