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son0914 wrote:
小弟跑全馬,這場初辦只能說差強人意,缺失很多,但我不想講,
(恕刪)
同意!
感謝主辯單位的辛苦付出。
有一些缺失講出來或許可以讓後繼者作為警惕,小弟覺得有待改進的地方如下:
1. 會場動線不良:主辦單位的帳棚隱蔽在走道的最末端,會場無指示也沒有場地示意圖,走道狹小,人群擁擠,讓一些單幫客不易找到寄物處,賽後的免費仙草湯的攤位也不易找到,尤其是在夜晚昏暗視線不明時,主辦單位的攤位竟然隱藏在走道末端,這位置安排的考量值得商榷。其他馬場的主辦單位攤位一般都是在入口最明顯處,而其他路跑團體的帳棚則設置在較遠一點的地方。
2. 危險區段的照明:例如上下橋階梯以及設置路障路段,最好備有強力手電筒照明,而不是僅僅口頭提醒。
3. 補給品方面:從5點起跑,跑馬過程跨過了一般人的晚餐時間,個人認為主辦單位在補給站最好提供些可飽腹的東西,如小麵包、蛋糕等。想必很多人和小弟一樣,相信這次是由一個優質的民間路跑團體主辦的,應該不需自己帶補給品,所以兩手空空的就跑了去,結果肚子餓了沒看到可果腹,很失望。當然,這次的補給絕對是及格的,沒讓大家渴到了,若是能多考量到這點,相信能更趨完美。
其他如人數控管以及路線安排等,就不容多敘述了。
最後還是感謝至善路跑主辦了讓大家回憶無窮的夜跑,相信這場會是很多人在美麗的台北夜景第一次且特殊的慢跑經驗。
今年星光馬改進很多,把會場移到林默娘公園,整個開放,安排非常棒
光橋馬明年若要再辦,可能要把大會地點改一下
今年這地點不是很好,太狹長導致很擠,照明設備也不太夠
寄物處離超遠,回家時才發現更遠處停車場裡面設有淋浴處
不過就賽道來說,個人認為光橋馬比星光好更好
星光馬天亮時看到的是樹林、街道和河堤,晚上沒什麼星光,靠地上的螢光棒撐場面
光橋馬天明時河堤兩處的景觀開闊許多,也不會和一堆車子跑在一起,要被民眾嗆還要吸廢氣
入夜後觀光大橋這一段真的就很漂亮又符合賽事主題
但下橋後就跑得很痛苦,人太多 + 方向不同 + 下雨積水,要邊閃人邊跑步
星光馬獎牌最棒,很大一塊而且不是使用公模,又很精緻
光橋馬的獎牌.....只能說獨特,和八卦山壓克力獎牌一樣,就稀有性來說也比公模獎牌獨特
第二天的龍鳳谷也很獨特就是,人生中第一個木牌獎牌,還是砍樹做的而不是聚合木板
起跑時都等大家出發了才在後面慢慢跟,
好處是壓力比較小,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跑,也比較不怕擋到人家,
但缺點是拍不到照...

平時都只在國小的200m操場跑步,三公里的水站,國小操場輕鬆繞個15圈就到了,
但這一次是在柏油路上跑,感覺距離被拉的好長,腿酸的程度像是操場已經跑了30圈,
柏油路跟pu跑道真的差很多...
平時練跑都可以撐到13公里才補水,但可能因為緊張加上從捷運站走路到會場的關係,
跑沒多久就覺得口渴了,八公里處的水站就停下來喝水了...
原本設定的目標是全程都要用跑的,但沒有寶特瓶裝的水或飲料,可以抓著邊跑邊喝的,
加上水站的人潮很多,只好停下來走一小段;
因為不想讓身體靜止不動,所以走路過水站時,都喝上兩杯(免洗杯裡的水只有半滿...)
跑到半路就開始下大雨了,衣服褲子鞋子襪子全濕了,路跑賽好像變成了越野賽,
雙腳不斷踏進路上的泥水坑,不太舒服;不過也因為下了雨,感覺很涼快...

橋上的那段是我最恐怖的回憶,因為眼鏡全是雨水,加上近視很深、路面又窄,
通過折返點後,就沒什麼人了,黑漆漆的一片...
(或許是眼鏡全被遮住了,光橋指的是哪裡阿??)
後段班除了拍不到照外,另一個缺點就是通過水站時,連水都快沒有了,
更不用說有看到其他東西了

第一次參加路跑,跟大家一起跑的感覺很特別,
往後要再加強練習,擠進前段班的話,體驗應該會不一樣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