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輕度考究腳跟與腳掌著地差異


vdml wrote:
有個想法現在的跑鞋多...(恕刪)

赤腳跑需要多練習

由於超過90%以上的人類從小就穿鞋子長大,因此腳底的皮比較嫩

不像非洲一些原住民從小就是赤腳奔跑到大

但近年來也有部分跑者主張回歸自然用赤腳跑,而且是跑全馬,也是經過練習的

常跑全馬的話就會遇見這些人,其中謝天刃大哥是代表人物

赤腳也能跑33X左右
http://www.barefootrunning.fas.harvard.edu/4BiomechanicsofFootStrike.html

上述網頁影片不就鐵證如山嗎....前腳掌跑法的衝擊力較小..眼見為憑

redc27 wrote:
http://www...(恕刪)

假如單純以衝擊力大小來取捨的話

鞋廠會說「我們最新的緩衝技術讓衝擊力降到最小」

實際上可能也是這樣
我之前因為有求助說腳掌法爆小腿
又剛好看到日本人編的書上面提到
腳跟著地是正確姿勢
然後我跑了22K後來30K好幾次
都覺得不錯
只是想分享而已
沒想到造成版上兩極化討論
慚愧~~~
謝謝分享
最近開始慢跑也對跑步姿勢有疑慮
不過網路上還是各有各的說法,看來還是自己多嘗試揣摩哪種比較適合吧
可能我跑的不多吧

看到這個標題不由得楞了一下

對阿 我到底是用哪個部位跑了 真的不知道說....

個人覺得如果只是跑健康的 那真的不要想太多

順著自己的直覺跑就好了

跑步嘛~ 別搞的太複雜 跑就是了

明天高雄國際馬拉松 這次半馬希望能跑進300


用腳跟先著地跑了好一陣子
看了姿勢跑法後
像是得到"輕功草上飛"的武林祕笈
識懂非懂的練了幾個月
我的輕功有變強嗎,好像也沒有
可是在漫漫的跑道上除了苦幹實幹,能變換姿勢,減輕腳跟或腳掌的壓力,好事一件
而且能向稱霸武林數十年的非洲高手偷學個一招半式也是應該

zohar wrote:
假如單純以衝擊力大小...(恕刪)


不過影片也有用慢跑鞋做後腳跟著地測試...衝擊力雖有變小,但還是比赤足前腳掌來的大
這影片好像是來自於哈佛大學做的研究(我印象中啦,忘記是從哪裡爬文出來的),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很多事情用口述或文字表達,可能有限

就好比Discovery頻道"科學看武術"節目一樣,用高速攝影機搭配感測器來佐證,來揭開其中的奧妙

以大數法則來講,前腳掌跑法應該是適合大多數的跑友的

redc27 wrote:
不過影片也有用慢跑鞋...(恕刪)

你忽略了影片中的跑鞋款式很普通

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Nike氣墊而已

除非你還另外可以證明現在Mizuno的wave技術、Asics的亞瑟膠等緩衝能力也和影片一樣

日本跑馬人口有好幾萬,其中使用腳跟著地的跑者數量應該就超越台灣跑馬總人口了
zohar wrote:
你忽略了影片中的跑鞋...(恕刪)


我仔細看了該網頁報告,也用GOOGLE翻譯,研究確實來自於哈佛大學有少部分來自某單位,共有7個網頁
在第2頁下面的文字敘述
http://www.barefootrunning.fas.harvard.edu/2FootStrikes&RunningShoes.html

用GOOOGLE翻譯的~
一些選手獲得每年重複性壓力傷害(估計有所不同,從30-75%)和一個假設是,腳跟引人注目,其中一些受傷。雖然我們強調,目前沒有研究表明,鞋跟撞擊有助於更比前腳受傷驚人的。

上述翻譯之文字敘述並沒直說用腳跟跑的人就一定比較容易受傷(但有針對選手統計),是因為跑步的人,太多種因素要湊合在一起,是一個樣本數非常大又要長期追蹤且複雜~執行困難的統計學

很多報告都是以優秀選手群為一個統計基礎,因為他們都是長期不停歇的密集訓練~且體脂比相近,足弓型態也相近,這樣做出來的報告參考價值我認為也極高了,其綜合理論套用於喜好跑步的大眾應是可行的

一般業餘愛好者,三天捕魚二天曬網的練法,或體態偏瘦者,說要有較嚴重的運動傷害,一年半載是很難有的~
我的觀察~在馬場上看很多腳上綁護膝大都是體脂比偏高的人

但N年的累積性傷害...可能有人10年就不能跑了,或20年,或都沒事(可能腳骨會比較不勇)

該網頁第6~7頁提到
1.前腳掌跑法要搭配薄底跑鞋
2.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赤腳跑(有腳的感覺喪失的人)或薄底跑鞋(具有顯著的足部畸形,影響步態力學的人)

有些東西,會不會是將錯就錯~卻又是錯的很完美的產物...我也只能這樣想了(不然10幾年暢銷熱門款賣假的嗎)

或許人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跑法~最重要跑的健康且長長久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