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520 wrote:
(恕刪)
johnson0914 wrote:
發現酸痛的地方移位了
我酸痛的位置也是時常飄移...
不過小腿外側靠近膝蓋總是會覺得怪怪的,平時走路突然興起,來個小跑步時會酸酸的,
但稍微暖身一下之後就好了,感覺很奇怪,認真跑的時候可以跑很遠,但是臨時起意跑的,
跑沒兩步就不舒服停下來了。
最近的狀況是跑了 1km 的時候,整個小腿前側、小腿肚跟大腿後側肌肉越跑越酸,
但過了 3km 之後漸入佳境(感覺像是暖身不足),3~6km 跑得很順,身體稍往前傾,
不需花費力量就可維持速度,此時也會對姿勢跑法信心十足,
到了 6~8km 雖然身體開始更舒服了(指的是呼吸、心跳、以及流汗的感覺),但姿勢已經
沒有那種光靠前傾就會自動前進的 Fu 了 -- 支撐側腳踝往上抬的動作,稍不注意就會做得很馬虎...
看來還有很久的適應期呀!
sengsong wrote:
我酸痛的位置也是時常...(恕刪)
跑得"舒服"真得是達到一種境界了。不過個人目前還在"學習"階段,離"舒服"應該還有一段路要跑。
剛才游泳完後再練習跑個一千m 左右,發現可能是小腿酸的原因:就是穿鞋後為了讓前蹠著地,所以腳掌的著地一直想保持某種姿勢(書中博士有提到,不要想這個著地部份,讓它自然就可以)剛剛我回想赤足跑時又是如何的感覺,發現可能不要存有"一定"要前蹠著地,可能是三分之二腳掌著地就會很自然(但這與博士所說的不符)所以依然還要試驗、學習才行。
總結一下:
一、小腿酸:為了保持前蹠著地,而形成某一種不自然的動作。
二、不讓小腿酸:就差不多只能三分之二腳掌著地。
三、繼續修正中。
不曉得以上連結,是否是"姿勢跑法"的"近標準"式跑法,還是另一派的跑法呢?
另有人能分享這影片的意義嗎/?
感想:
一、穿鞋後(特別是厚鞋底)可以在三分之二左右著地。
二、即使這樣的著地法身體不會震很大(與腳跟著地而言)。
三、姿勢正確,跑起來大腿、小腿、腳掌都不會有"撐""硬"的感覺(目前與三四天全的比較),跑後也
不會"酸"(一二千M而言)。
四、以這樣的姿勢跑,呼吸特順(與我以前以"腳跟"著地跑相比),我想可能是"步幅短"+"步速率快",很專
心的練習"姿勢跑法"(也就是斷斷續續的跑)下,跑一二千完全感覺不到"累"--好像還沒開始的感覺
(以前跑二千後就差不多很喘了,且還是很專心的在呼吸調節上--所以是"菜鳥"的分享)。
希望七月底前能順利完成十公里,時間壓在五十分以內(以前最多只跑過六公里三十分,就跑不下去了,快喘死了)
一、用後大腿抬腳踝。二、以前蹠部著地。三、一著地就拉刻以後大腿拉起。四、靠重心移動來跑。五、速率快但步幅短。六、壓低重心,讓身體起伏愈小愈好。七、隨時感覺是否會有"震",震愈小就是愈好。八、練習最好不要催快速度,讓每一步都感覺是慢動作般,去感覺整個身體的運作是否順暢。九、跑起來會累但不會"喘"。十、隨時練習,且赤足、穿鞋交互練習。
今天較有空閒,且身體狀態還行,所以練了二次,每次約三四公里,大致共跑了七、八公里,但花得時間蠻長,平均一公里約六分鐘,但是是蠻均勻的配速也就是第一個一公里,和第八個一公里速度都差不多。跑到最後是有點沒耐性(很熱了)而不是很累就停止再練習"跑法"。
所以趁著跑時記得的重點,就寫在上面分享給大家。
今天起個早,試跑4.5公里,一路上唸著上述四個要領來跑,感覺還不錯,不過速度還不行,一公里要跑五分半左右。右半邊的腰和大腿感覺很緊,可能有點小受傷沒完全好,跑到最後還能跑,但想不要太勉強自己的身體就停止練習了。
雖沒有心跳錶,但是感覺覺心跳不快,可能只有最大心跳的50-60%而已,不過這是跑步菜鳥的優勢,因為沒有速度的包袱,所以慢慢練習"姿勢跑法"不急著將速度、距離往上加。重點還是在"練習"姿勢跑法,務求能達到更好的跑法技術,之後再追求速度和距離。
心得:
一、默唸要領很重要。
二、在要領下要去感覺,腳掌、踝、小腿是否會感到轉動的不合理。
三、練習比速度更重要。
四、以"重心"帶著跑,還要再加強這項的要領感覺--因還沒有感到強烈的"重心"帶領著身體跑。
有三天沒赤足跑了!! 如照現在的著地法三分之二著地其實跑得還蠻順的,但是書中寫的是"前蹠"而自以為目前這樣的跑法很順就好,其實就和當初沒看書仍是同樣的結果,所以昨天下午試著整路的"前蹠"著地,但很難著地,因為鞋底的厚度關係,若故意的調成前蹠著地,就會和一星期一樣,小腿會承受壓力就會酸痛,所以昨天下午的練習就是被打回原形,需要和打球一樣的過程(知-去做-修正動作--修正知識-修正動作) 的一連串過程。
不過昨天跑下來,熱身可能不夠,右髖關節的某條筋按下去很痛(不僅是酸)可能小受傷,這在以後的跑步中要特別注意。
小總結:
一、學習新的知識很有趣。
二、學會享受"過程"
今天就是純練習跑法而已。先是練約十來分鐘的赤足跑-蠻順的,感覺動作都很順暢,用前蹠著地也可以,是否是因為場地短,所以和穿鞋的差距很很大。
再來就是穿上薄底鞋跑,這雙puma 羽量化的鞋,一體成形但不適合跑步,主要因薄底所以拿來練習。整個2.4公里的練習過程,謹記:前腳掌、大腿拉、身前傾、壓重心、不要震等五項要訣。感覺到這種姿勢要是沒有練一陣子,一定姿勢會走樣,不論感覺好或不好都很容易走樣,因為個人跑幾公尺一下子沒注意就忘了大腿拉,或忘了前腳掌否則就是忘了身前傾、壓重心等。所以即使真的有這"跑法"的知識,也練對了"跑法"的姿勢,但不熟練是不行的,鐵定一下就打回原來所用的習慣性跑姿。
今天故意就是用前蹠著地的跑法,其實也算順利,不像以前會有小腿前脛、後小腿會有"硬"或"撐"的感覺,整個動作從腳掌著地,離開的彎法,再著地還算順暢,所以明日再換另一雙厚的鞋(避震良好的)穿看看,是否又會不一樣。
小總結:
一、學會新的東西,不容易,要有耐心、恆心、專心和隨時修正自己的一顆心。
二、愈是難學的東西,更易享受到美好的果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