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ndaTsai wrote:
從鼓勵全民運動的角度來看, 近年來風起雲湧的馬拉松運動實在是應該記上一大功...
1. 馬拉松絕對是夠"硬斗"的運動, 能完跑的都不是花拳繡腿, 能持續參加的都必須無間斷的持續練習, 而自主練習的過程 (一周數次 10-20 km) 絕對不輕鬆, 所以傳統上期望能藉由運動所獲得的好處, 例如 體能的提升, 毅力的增強 ...等等, 馬拉松運動肯定都能達成.
2. 馬拉松也是相當能兼顧不同目的參予者的活動, 菁英跑者, 普羅跑者, 入門跑者, 旅遊兼運動的跑者,...大家都可以在同一個賽道上懷抱著可能差異甚大的目標共同前進, 很少有運動能有如此的特性.
3. 由於同一個賽道上有不同目標的跑者一起比賽, 能將比賽辦得兼顧不同需求者的需要就相當重要, 從大多參賽者的經驗看來, 民間團體所舉辦的馬拉松似乎較能滿足普羅跑者的需要, 而此需要的重點之一, 就在於跑者本身是否能有 "自己也被當成主角" 的感覺, 而不是只繳了報名費來給菁英跑者當獎金而已,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比賽號碼布上印的不再是編號, 而是跑者的姓名, 補給水站所提供的從菁英跑者只需要的水跟鹽, 多元化到對普羅跑者比較親近的水果, 餅乾, 甜點甚至是熱食, 水站除了堅持到最後一個跑者離場才關門外, 終點也會很夠人情味的延長關門時間, 甚至遲到終點者還頒"永不放棄"獎哩, 主辦單位跟熱心的跑友會熱情的位每一個跑者拍照, 賽前賽後也增加了不少活動增加跑者的參與感, 成績的計算登錄也由民間社團主導, 增加了跑業績給獎表揚的模式..., 這一切的一切, 都是不計名利, 靠熱誠自發性來做的, 真要給這些人熱烈的掌聲.
4. 我今年也參加了艋舺馬, 排名五百初, 主辦單位真的很熱心也很熱情, 辦得非常成功, 在此我要再一次給它們鼓鼓掌...
看了這位跑友的回覆 說的真好 人情味跟參與感才是重點 補給補到每一個人 會場的福利每一個人都享受的到
跑的回來的 每一個都是英雄的感覺 而不是只有少數的精英跑者享受的到 一個成功的活動在與此
這次的艋舺馬都辦到了 難怪今年辦到爆人數 爆桌 看到成績 精英的跑者幾乎都來參加 一個地方型的社團可以
辦到這樣 真的要鼓勵一下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