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 wrote:
想知道一下伏地挺身可...(恕刪)
掌上壓.....練心肺似乎只有一個模式!
就是持續不間斷......不過獨自一人能辦的到的不多吧!!!通常要人被逼迫才會就範喔!
畢竟,它主要還是強化肌耐力為主,增進肌耐力與強化心肺功能本來就是死對頭....
肌耐力是利用超出負荷量將極限往後推,心肺是控制身體代謝維持最穩定不超出負荷為主~
有氧與無氧,.....光要取得均衡就不容易了
簡易設備自我檢視心肺功能....!!!
利用比較級的方法是找個人陪跑.
出發前,先測心跳數為基準並紀錄!
出發後,保持同速與採並行位置!(總不能一個撞風前進另一個避風吧!)
我們的大腦是感應有超負荷的訊號後,才會釋放加強的訊息給身體各部
因此,跑完後30秒~1分鐘內,才開始測最大心跳值,自3分鐘後起的每3分鐘後各測一次!
最後計算心律恢復到正常心跳數需耗時多久
除以基準數,看每次下降比例是多少!
心跳數~上限值是越高越好,但往往會有後遺症!!!
再者是評估下降比例與回復所需時間!下降比例越大時效越短.....是在好不過啦!
至於後遺症~專業型的運動員.心跳數比常人都低,變成可增加的空間更大,
但身體會隨著年齡老化!可是腦袋數據是不變的...
日後不正常的變動,造成老化器官已經無法負擔過去的數據
過度劇烈耗損.....提前報廢
所以激烈運動員退役後都容易因心肺衰猝死
不過請先排除身材差異....
這樣的測量是最便利,但還是缺少一項心肺上昇值
如果不介意麻煩也可另行紀錄,但狀況評估則是與前項相反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