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monster wrote:
受訓時的方向中有一點是不讓大家常喝水
理由是會一直流汗
汗流到最後大家會沒精力
沒精力就會沒支撐下去的體力
訓練途中往往就是配一次水杯的量
大約3口就喝完了
這樣操下來還真的不會流汗
大家也都沒發生身體不適的狀況
想請問一下
這種不喝水的訓練方式是什麼科學原則?
突然想到一部描寫二次大戰美國空降旅故事的影集--諾曼第大空降,劇中有一個行軍訓練,軍隊帶水壺走但不准喝,行軍完畢,檢查每個人剩下的水量,有一個劇中主要人物,因為多喝了幾口水,就被機車連長處罰。
以我個人的理解,一直流汗,會流失電解質,導致血液中的鈉與鉀過低,而研究顯示,即使是輕微的脫水,都會影響運動員的表現,大量流汗確實是會導致肌肉痠痛、抽筋與無力,所以你的部隊觀察是正確的。
為了讓血液中的電解質含量維持在一定濃度,有兩個做法,一個是補充電解質---喝運動飲料是最快的方法,另一個做法就是讓流汗率下降,讓流汗率下降最簡單的就是停止運動,也可以降低體溫,讓身體不需要藉由流汗來調節體溫。
特種部隊的訓練方式,似乎是想利用人體在脫水時,流汗率會下降的本能來設計的,保持身體一定程度的脫水,讓流汗率降低,另一方面,訓練特種部隊隊員的身體適應力與意志力,讓隊員適應在脫水的情況下,完成操練,不至於中暑。
軍隊會有這樣違反人體自然機制的訓練方式,是可以想像的,因為,特種部隊的訓練,不是要訓練出最佳運動員,而是要『磨練』出可以在極端環境下作戰的勇士。
『荒野求生秘技』中的主持人,也是從特種部隊退役的,除了找食物飲水的能力一流外,忍耐的功力也易於常人,我常想,即使我會找影集中的水源與食物,我還是會餓死加渴死,因為......‧不夠喝阿!
就本版大多數跑者關心的焦點來說,應該是以跑步健身,或是追求更上層樓的長跑成績為主,所以,應該注意的是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而不是要像特種部隊一樣鍛鍊意志力與適應力。
特種部隊的訓練真的很不一樣,我以前是當新訓中心的班長,為了不讓新兵中暑,我們有嚴格的飲水規定,野外操練,還要考慮讓新兵補滿水壺。是不是真正作戰的時候,正規軍應該固守水源充分的地方,特種部隊就該往水深火熱的地方前進。
一下不小心寫了很多,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現在很猶豫是要買6個oz的http://www.onetri.com/fuel-belt-excursion-bottle-carrier-pi-1883.html?image=0
還是2個22oz的
http://www.onetri.com/fuel-belt-excursion-bottle-carrier-pi-1883.html?image=0
小弟計畫要參加10月的台東超級鐵人
本來很想買6個8oz的那個
但是又怕練單車的時候前面那兩個水壺會卡到....
而考慮2個22oz的那個
卻又考慮到兩個22oz的集中在後面 跑起步來會晃來晃去...很討厭
不知道有沒有資深的大大可以提供意見呢????
小皓子 wrote:
小弟也是看上了fuelbelt的補給包
現在很猶豫是要買6個8oz的
還是2個22oz的
我剛好有一個2 個 22 OZ 的fuelbelt 腰包,今天早上兩個水壺裝滿帶出去跑,一開始水滿的時侯,晃得很厲害,真的要綁緊一點,不過,過一陣水少一些後,就不覺得那麼困擾了,因為水壺都在後方,所以不會影響擺臂,特別是無力的時候。
另外,我覺得路跑的時候,除非是頂尖的跑者,否則在供水站都會浪費一些時間在人群中拿水杯,不過,兩個22oz 的水壺跑真的是太重了,不太適合長距離的路跑,比較適合平日沒有補給的LSD練習,折衷的作法是帶一個水壺(600cc左右)的腰包,在人多的供水站(通常是前10km),可以喝自己的水,後面人較少時,再喝供水站的水。
不過,小皓子大妳要報名的是 超級鐵人226K,也就是 3.8公里游泳、在加上180公里的自行車,最後再來個全馬,我想,人應該不會太多吧!
以上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