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frequency0318 wrote:
請問 ADIZERO BOSTON 是屬於避震型跑鞋嗎.

Boston 是一般避震型慢跑鞋,而Tempo是穩定型的慢跑鞋。
吶喊 wrote:
【前言】 有過...(恕刪)




非常豐富的內容 感覺吶喊將個人經驗忠實地傳達





不過請參考

ADIDAS 競賽型的鞋款 adizero日本版
“絆”(穩定型)

http://www.kenlu.net/forum/f89-t-2009-10_45384.html

個人感覺 該款鞋底內側的加硬部份 會抵觸response

對會"翻船"(內旋過度)的跑者應該是有穩定的做用...?

土城烏龜阿財 wrote:
也不是生人勿近這麼誇張啦!
只是希望剛接觸跑步的人不要一下子就穿路跑鞋或比賽鞋以免受傷。
你如果有參加比賽的話,就會看到一堆人都是穿路跑鞋或是比賽鞋。
基本上這些人的肌耐力應該都有一定水準了。


嗯嗯!!
謝謝您的分享
因為在小弟的慢跑場上
就是看了許多
長輩級的跑鞋
多屬於薄底的
讓小弟決的他們相當的有腳力
又有仔細的看了一下他們的小腿部份
的確都相當結實!!

阿pentax wrote:
ADIDAS 競賽型的鞋款 adizero日本版
“絆”(穩定型)

http://www.kenlu.net/forum/f89-t-2009-10_45384.html

個人感覺 該款鞋底內側的加硬部份 會抵觸response

對會"翻船"(內旋過度)的跑者應該是有穩定的做用...?


哇! 還有這樣的鞋,真是開了眼界,我想我之所以認為競賽型的鞋款沒有再分類的根據是來自於Runner's World 的分類選項:

http://www.runnersworld.com/cda/shoelabshoefinder/1,,s6-240-325-329-0-0-0-0-0,00.html

另外,個人認為,在薄的鞋底做穩定或是動態控制的效果已經不大,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推論。

個人觀察,這雙 Adizero “絆”的內側硬塊區設計在前腳掌與後腳跟(如果灰色部分是較硬材質的話),與一般穩定型鞋款放在足弓區大異其趣,個人不負責任推論,前腳掌的硬塊太小,加上過度內旋的人,前腳掌幾乎是最後著地的,此時再來提供支撐的力道,似乎已經太晚,也就是說,過度內旋快結束了,才來提供支撐力道,效果可能不會太好,不過,是不是因為這樣,才又設計了後腳跟的硬塊區,這樣搭配的穩定效果不知道好不好,板上有沒有大大神人穿過可以分享,我沒穿過,不敢下結論。

弔詭的是,Runner's World 的分類中,我們熟知的美津濃 Wave Rider 13 竟然也是 Performance Training 類,而不是避震型的鞋款,規格上 Wave Rdier 13 (10 oz, 283g) 比Wave Rider 12 (11 oz,311g) 輕 28g, Wave Rider 12 還是Neutral-Cushioned, Wave Rider 13就變成 Performance Training 了, 難道說一切只以重量考量,如果穩定型鞋款Asics GT-2140(12oz,340g) 的下一代也做到只有10oz,283g 的話,會不會也被歸類為 Performance Trainning ? 這樣一來,即使 Runner's World 只有Performance Trainning 分類,但是,追溯鞋款的歷史,還是可以知道他的實際功能偏向。

其實,討論競賽型鞋款的分類,本質上的意義不大,因為,正常的人不會拿競賽型鞋款當練習用鞋,也就是說,當你選擇了競賽型鞋款,基本上是就是希望他的輕量與效率提高你的速度,或是說當你選擇了輕量型的競賽鞋款時,某種程度上,你已經犧牲了一部分的保護機制了,即使是像“絆”這樣的『穩定競賽型』鞋款,也不會期待它有類似Asics GT-2140的穩定支撐效果。

感謝阿pentax 兄提供資訊,我有一種應該要成立慢跑(運動)專版的感覺,把看人(罵人)運動與自己運動分開會好一些。
以上純為個人的想法,僅供參考。
吶喊 wrote:
哇! 還有這樣的鞋,...(恕刪)



最近各鞋商 都推出穩定型鞋款 大推特推 但是沒有過度內旋的我 都覺得response會被抵觸 且鞋底會偏硬的感覺 原因都是鞋底內側加硬
不曉得 過度內旋的朋友實際穿上穩定型鞋款後的感覺如何
吶喊 wrote:
哇! 還有這樣的鞋,...(恕刪)


慢跑專版 不錯~阿 只是慢慢跑的我可不可以參加
之前停掉了長跑 (因此)現在肚子飛出來 若不再消耗熱量
體重是不會減少的

吶喊 wrote:
【前言】 有過...(恕刪)



吶喊 分享 的 這雙鞋 其實還有一點最大的好處
就是 與asics比 adidas的報價較吸引人
吶喊 wrote:
【前言】 有過...(恕刪)




吶喊:
2. 強烈的前腳掌回饋
3. 消失的後腳跟吸震




我的感覺亦是這樣 尤其是前腳掌的response會讓前腳掌不平穩









前腳掌有FULL-FOREFOOT ADIPRENE+的鞋款 都是RESPONSE較突出的
我的CUBATO 旋律 亦是 不過較平穩感覺 且鞋身兩側有"繩子"及塑膠網被鞋帶拉住 讓腳步更穩定
上個週末(1/10)的長距離慢速跑,一樣的路線距離(19.5km/12mile),穿厚底穩定型 Supernova Sequence 2 再跑一次,感覺上差異真的很大,很想念 Adios 的輕快,最後的時間,比穿 Adios 慢10分鐘,而且明顯的感覺要花更多的體力。

關於 FULL-FOREFOOT ADIPRENE+ 造成的前腳掌回饋,我個人是第一次在跑道上跑時有強烈的感覺,之後路跑時就比較沒有感覺,也許是習慣了,也許這與路面的硬度有關。

後腳跟的避震,我想是因為相對於厚底跑鞋來說,Adios 的後跟較薄較硬,在軟質的跑道上的避震效果差異太大,所以會有一種避震突然消失的感覺,當然啦,這跟我一直都穿厚底跑鞋有絕對的關係。

後來在柏油路上跑,感覺一下子避震又回來了,雖然沒有像厚底跑鞋那樣踩下去有一個緩降行程的感覺,但是會有一種行程較短,彈性更大的避震,用汽車的避震來形容,應該就是舒適型取向與競賽型取向的避震感覺了。

另外,Adios 有一個好處,就是每次穿厚底跑鞋出去跑的時候,都會想一個問題,『如果穿Adios 來跑會不會更快?』然後,就會很期待下一次穿Adios 的練習,這樣讓本來普通的練習,變得更有趣,也更有動力。

===資訊提供:現在去adidas,只要拿舊鞋或填寫問卷,選擇某些款慢跑鞋就可以打折後再折300,活動到1月底止,有興趣入手的人可以趁現在去逛逛===

昨天剛買一雙adizero ace, 打算明天開箱試跑
不過個人是不愛也不懂如何寫評論的
一切只能點滴在心頭
呵呵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