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Adidas鞋款如何選擇

Vody wrote:
鞋子其中一邊磨損總比...(恕刪)


我都是跑河提的直線道路還有一般柏油路面兩種!有時是到健身房裡跑步機跑!

買鞋時好像有注意到 ,左右腳的大小不同,左腳大半號10.5,右腳是10,之前沒注意都買10號鞋來穿,
後來都改成買10.5的.......
看了Vody大精闢的解說,終於搞清楚之前穿鞋都穿錯了
我屬於正常足弓內旋不足的腳型,應該穿避震係的鞋就好,
結果我穿到穩定系的鞋子,難怪我的鞋子外側一直磨損嚴重,腳指也很容易起水泡

不過在知道鞋子的屬性後,襪子及鞋墊是否也有選擇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平常都穿NIKE專門跑步的薄襪子(有分左右腳的那種)
另外很多家也有出CUSHION系列的襪子(通常是厚襪)
我一直不習慣厚襪的感覺

請問襪子的選擇重點?
感謝
Eglin wrote:
看了Vody大精闢的...(恕刪)


個人淺見
襪子與避震與否較為關聯
挑自己穿得最舒服即可
Eglin wrote:
看了Vody大精闢的...(恕刪)

Eglin您好
我個人對襪子及鞋墊不是很講究,我通常都是買非大廠牌的雙層厚底毛巾襪來穿,對於鞋墊我也從不另外更換有特殊加強功能的鞋墊,說實在的我把錢都花在鞋子上面了,目前我正在服役的慢跑鞋就有9雙了,我換襪子的頻率也很高,實在無法負荷常常買一雙兩三百塊的大廠牌專業慢跑襪來穿不到一個月就丟了。
Asics x2
Adidas x1
Brooks x1
Saucony x2
Mizuno x1
NB X1
Nike x1
請教VODY兄,
如果腳形不是寬版而去穿寬版的跑鞋,妥當嗎?另為什麼日係的跑鞋都沒出US11.5號~真苦惱!
謝謝!
fullman wrote:
請教VODY兄,如果...(恕刪)

fullman您好

如果腳形不是寬版而去穿寬版的跑鞋,妥當嗎?當然不妥當,因為不合腳啊,腳指頭很容易因滑動磨擦而起水泡,而且慢跑起來會很吃力很不順,如果您的腳丫子很瘦,那我要恭喜您喔,因為各廠牌隨便買都會很合腳,因為市售品牌除了New Balance外,大部分厰牌在台灣很少推出寬楦版,一般都是直接出標準楦,New Balance和Mizuno最友善,這兩個廠牌有特別留意關心到亞洲人寬腳版的合腳問題,其他廠牌說真的很少推出寬楦版,也因此我遇到喜歡的鞋款,通常需要託人從國外代購,另外您問日係的跑鞋都沒出US11.5號,實際上是因為在台灣很少人穿到那麼大的尺寸,所以一般零售商不會向日系廠商訂購那麼大尺寸的鞋款,廠商本身所進的尺寸都是根據零售商所下的訂貨單出貨。 零售商不跟他們訂,廠商當然也就不會進大尺寸了,不然日系品牌是有做到12號的,Mizuno的鞋款在台灣有不少都有進到12號的阿,Asics好像就沒有了。
個人在此推薦adidaszero 系列中 CS型號的跑鞋
我覺得這真是雙相當適合跑馬拉松的鞋子呢!!
而且價格比起asics的便宜^^
Vody兄:
小弟對於自己的腳型究竟屬於哪一類,也困擾很久了,貼上我的Mizuno Aero2,
麻煩您鑑定一下我該穿哪一類的慢跑鞋,感謝。
Mzuno Aero 2:
全鞋底:


前腳掌特寫:


後腳跟特寫:


鞋側邊:


雨風瀟瀟 wrote:
Vody兄:小弟對於...(恕刪)

雨風瀟瀟您好
從您的鞋底磨損看來是屬於很標準正常的磨損型態,也就是Normal Pronation,您幾乎沒有明顯內外旋的問題耶,屬於很中立的跑者,前後腳掌幾乎磨損都很平均,不知是否很少跑,從鞋底磨損的情形推估這雙鞋應該不常使用才對,感覺還很新,中立的跑者會比較適合避震型的鞋款,一些低支撐性的穩定型鞋款也適用,Mizuno Wave Aero是一款輕量避震型鞋款,嚴格來說應該算是路跑比賽用鞋,如果這款鞋沒有造成任何不舒服的話,那就繼續使用避震型鞋款吧,如果跑到後段,感覺雙腳很酸疼很疲憊,不妨可考慮試試輕量穩定型鞋款。

避震型的鞋款很多,有平日訓練用的,跟路跑比賽訓練用的,您自己依需求喜好自己找吧。

輕量穩定型鞋款例如,這幾款都算是可以拿來當每日訓練用的鞋款,另外更輕的路跑比賽用鞋款我就不介紹了。
Adidas Adizero Tempo(亞洲版)
Asics DS Trainer 13
Brooks Racer ST 3
Mizuno Elixir 3
NB 903
Nike Air Span 5
Nike Zoom Elite 4
Saucony Fastwitch 3
Vody wrote:
雨風瀟瀟您好從您的鞋...(恕刪)


Vody兄您好:
首先,很感謝您的指教跟熱情推薦^^
我是年初換掉一批慢跑鞋,這雙aero在現役的跑鞋中算是磨得比較多的,想說這雙應該比較有參考的價值,所以貼了這雙的照片;當初其實沒考慮買AERO的,這雙因為當時的體育用品店要收起來大拍賣,我用不到4折的價格買到,所以才入手這雙的,穿起來也真的是很輕鬆。
年初我有參加了ASICS一次3D機器的測量,我左腳3E右腳2E,足弓偏低,腳背量起來也偏低,屬於低足弓、內旋稍微過度的腳,當時ASICS的高先生是建議我穿穩定型的如KAYANO、GT2000系列,當時我聽到他的解說時是有點驚訝就是了,因為我自己看之前鞋子的磨損,不論是運動用、走路用、甚至皮鞋,都磨損的算是很平均的,再用機器測量之前我是以為自己是偏高足弓的。
看完這個討論串,其實我們可以綜合一下看法,機器量的是在腳為靜止的時候測量得到,跑步時請朋友從身後看是觀察到動態時跑者的內旋狀態,看舊鞋的鞋底磨損則觀察到的是累積下來的狀況,小弟是覺得這三個觀察法各有所長。
以我自己為例,我是願意相信機器量出我的腳背低、足弓低,只是呢…為什麼測量之前我會覺得自己是偏高足弓呢?因為我小時候的運動是跆拳道跟棒壘球,跆拳道有強調腳刀的部分,而練棒壘的投手有一個要求是自由足不要外開,也是強調腳刀(外側的部分)著力,久而久之,我會覺得平常都是腳刀著力,開始想對慢跑鞋研究時也就認為自己是高足弓了。
如果拿AERO跟GT-2120比起來的話,AERO跑起來比較輕鬆,不過跑完後的疲勞感稍微重一點,GT-2120的DUOMAX一開始穿還真有點不習慣,怎麼腳內側硬硬的??不過久了,還真覺得有防內傾的的鞋真不賴,不會有隔天起床後腿痛的狀況。比起我之前都穿一些NIKE的「休閒慢跑鞋」而言,用專業跑鞋來跑真是對自己好多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親身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還希望有前輩指點指點。

最後貼上幾張我在國外網站上捉來的KAYANO-15 SW 的圖給大家聞香一下:







  • 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