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史上最完整 復健科 運動傷害衛教單 請服用~

謝謝您的資訊,慢跑還是自然的姿勢最好了
三鐵小堡 wrote:
~~私訊太多了 感謝...(恕刪)


感謝分享,太厲害了
大家好 經歷一年的努力後 小弟終於讓辛苦的衛教單們有個歸宿 催生成一本書了。

博客來 https://goo.gl/PUy8gg

對運動,慢跑,肌力體能訓練,鐵人三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試讀內容看看

新的衛教單 扁平足是很常見的問題







三鐵小堡 wrote:
大家好 經歷一年的努...(恕刪)


樓主佛心來著⋯⋯
當是支持
三鐵小堡 wrote:
...新的衛教單 扁平足是很常見的問題...(恕刪)

我是覺得很奇怪啦~
我小時候周遭的人有扁平足的非常罕見
從小到大同輩的朋友同學或長輩很少有聽說誰有扁平足的.
以前扁平足不用服兵役, 誰有扁平足大家都知道,
多年來也只在幾十年前遇到一位高中社團同學有扁平足, 而且他還是從小住外國的僑生;
但是我遇到現在年輕一輩的學員, 扁平足真是很常見.

許多人 *猜想* "穿鞋", 尤其是, 但不限於, "1970年代以後發明的各式現代 '科技' 厚墊鞋" 是最重要的單一危險因子.
有些有關鞋子的近期和早期研究(現代跑鞋發明後和發明前)也發現穿鞋(穿鞋越久, 穿鞋越小)和各種腳部病變
有很高的相關性 (這許多都是觀察性研究--- 如果有人對科學研究結論有潔癖的話).

20多年前在開發中國家(印度)的研究就指出穿鞋是扁平足的相關危險因子,
今天我們的兒童比例數字只有更誇張了~
http://bjj.boneandjoint.org.uk/content/jbjsbr/74-B/4/525.full.pdf

日本有3/4的學童有某些足部病變, 如果在上學時改成強迫赤腳可以使男學童有效改善(這可以說就不是 "觀察性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37549/

1960年代在西南非外海小島鄉下的研究, 沒穿鞋的人只有不到2%有姆趾外翻,
長年穿鞋的人有多到快50%有姆趾外翻;
2009年奧地利的研究已經有超過 3/4 的幼稚園兒童有姆趾外翻.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16705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15410
我最近好像有跳躍膝的問題

三鐵小堡 wrote:
大家好 經歷一年的...(恕刪)
感謝分享!留下以後用。
三鐵小堡 wrote:
大家好 經歷一年的...(恕刪)
小弟新作






[如何判別扁平足?]

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蹄」,意味腳掌像鴨子蹼一樣平貼於地面。前面曾提過,扁平足患者由於足弓塌陷,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會增加運動時重力對關節產生的衝擊。



運動星球圖文連結 https://goo.gl/oagczJ


成年人約二到三成有扁平足。而且扁平足也有部分遺傳傾向,父母長輩若是扁平足,小孩也有較高機率為扁平足。
判別扁平足的簡單方法:

1. 費斯線( Feiss line):將內踝下緣凸起❸到第一趾骨頭❶連成一線,若舟狀❷在❶∼ ❸連線之下,則為扁平足。
扁平足的選鞋與治療方式
2. 濕足印:在地上鋪兩張白紙,雙腳打濕,然後分別在兩張白紙上壓一下後離開,看雙腳的受壓面積。白紙被打濕的部分就是受壓的部分。足印的內側面積可參考下頁圖,比較足弓偏較高或低。

門診有非常多患者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直到因為腳痛、膝蓋痛、腰痛、全身痛而前來就醫時,才被我看出其實都是扁平足造成的全身問題!有些人就算側面看起來足弓正常,但有拇趾外翻、鞋內側凸出、走路外八、跟骨外翻等間接扁平足特徵,還是可以判定為扁平足。

有趣的是,有些人會有「拒絕承認扁平足症候群」,而且以男性居多。他們通常會說:「我活了 30年,沒有人說我是扁平足。」「我爸爸媽媽都沒有扁平足。」「可是我有當兵啊,體檢時沒診斷出扁平足!」「我上次有做足測,測出來足弓正常。」此時,我都會笑笑跟他們說:「你真的是扁平足,以上這些症狀你都符合。我看過很多例子了,相信我吧!」

間接扁平足特徵
橫弓、滑囊炎、無橫弓支撐,因此各腳趾受體重影響
若有以下情形,有極高的機率是扁平足,若不確定建議還是由專業醫師判斷較準確。

1.拇趾外翻
2.走路外八
3.足跟歪斜
4.前足寬扁
5.舟狀骨下降
6.第一趾骨下降
7.鞋子變形

X光之下的拇趾外翻角度向外歪斜變形
正常拇趾向外的角度需小於 15°,超過即為拇趾外翻。常合併趾關節滑囊炎,會反覆發炎而非常疼痛。若無治療必定持續惡化。需使用鞋墊改善整體足部力學狀態。

健康的腳趾
健康腳趾的定義是:每一根趾頭都正常朝前,無爪狀勾起,趾間空隙固定,無跨趾、外翻等現象。任何腳趾變形、爪狀趾,都會影響足部筋膜,最終影響到全身筋膜,不可不慎。擁有健康腳趾的要點:

1. 大小合適的鞋子:鞋子太小會導致腳趾擠壓變形,太大時足部需過度用力抓住鞋底,腳趾也容易變形。
2. 不穿過軟的鞋子:底部過軟足部會不自覺用力抓造成問題。
3. 穿五趾襪:此為最簡單並有效的方法。五趾襪可以長期維持腳趾的健康。
扁平足的治療
門診病患中有些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詳見本章最後「堡醫師小診所)改善很慢,其中很多其實是因為扁平足沒有矯正造成的。扁平足不一定是雙側同時出現,以下組合皆有可能:

1.正常足+扁平足
2.正常足+偏低足
3.偏低足+偏低足
4.扁平足+偏低足

扁平足可嘗試先放鬆足部、小腿過度緊繃的筋膜後,鍛鍊足部肌肉,便能小幅度改善足弓的狀況。(詳見本章最後「堡醫師小診所」)
當兩腳足弓不等高時易造成後續的骨盆歪斜、膝蓋痛等問題。矯正方式是使用特製鞋墊來改善下肢骨架的排列方式,直接撐出足部的立體三足弓構造,平均分散足部不平衡的壓力,達到改善的效果。特製鞋墊通常需較厚才能達到較好的支撐。最好的方式是做好鞋墊後,帶著鞋墊去挑鞋子。先取出鞋子原本的鞋墊,再放入特製鞋墊,試穿後大小適合再買鞋。

鞋子的種類最好是運動鞋類型,鞋面不宜太軟,需有支撐性,才能有矯正效果。鞋子楦頭需較寬,因為扁平足的人通常腳板較寬,腳趾才不會因過度擠壓而變形。若症狀較嚴重可選高筒鞋效果更佳,但缺點是穿起來較悶熱也較笨重。

扁平足的常見問題

Q:扁平足可以跑步嗎?
足弓拖鞋適合平常步行
A:當然可以。堡醫師的朋友就是嚴重扁平足,但還是可以征服超馬、超級鐵人等比賽。扁平足只是腳部較容易感到不適,經過鍛鍊後還是可以正常運動喔!

Q:小朋友要穿鞋墊到幾歲?
A:建議成長中的小朋友穿至成年不再長高為止。在成長過程中使用鞋墊,會使下肢排列較好較直,讓骨骼、肌腱、韌帶正常發展,成年後較骨骼不會定型為:前足寬扁、跟骨歪斜。成人可視自身狀況,若容易腳痠、膝痛、腰痛等,確定是扁平足引起,使用鞋墊會對生活品質有所幫助。

Q:鞋墊多久該換?
A:視活動量及體重而定。活動力高及體重較重的小朋友磨損較快,約 6個月到 1年更換。成人在一般活動量下約可維持 1 ∼ 3年。

Q:鞋墊要運動時穿,還是平時穿?
A:建議平日站立、走路時最好都有鞋墊支撐。若是短時間的運動如打球,人體自然會收縮足部肌肉,鞋墊的角色就沒那麼重要,而且可以減少運動時鞋墊的損耗。但若經濟無虞,穿著運動也無妨。
三鐵小堡 wrote:
小弟新作





...(恕刪)



看完了⋯⋯好書一本..
建議有在健身的除了各式健身肌力訓練的書籍外..
這本也加入閱讀行列可以少了運動傷害的風險..和自主復健的能力⋯⋯
也引起個人對筋膜的興趣..又買了另一本介紹筋膜缐的書

昨天立刻衝一本,希望對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能有更多吸收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