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跑完全馬的實力?


runes29117 wrote:
這次富邦馬我不敢跑快,給自己設定的速度是6.5分速,並且採用跑走法
前30K算是很順利,行有餘力還能開心地面對每次的攝影大哥,當時還想說最後的5K可以再加個速
不過30K後左腳的無名指的水泡爆掉...(是真的爆掉,我可以感受到噗疵一聲...)
當下是火辣辣的刺痛,回家發現跑鞋有一片血染的印記...
然後1K後右腳腳背開始抽痛...,可能是身體下意識地不敢用左腳,加重了右腳的踩踏所致
經過了32.5K的補給站,開始大撞牆,每次喝完水後要再跑起來都變得舉步維艱...(恕刪)


恭喜你順利完成初馬。

要不是水泡的關係,很可能採用跑走法在五小時內完成。

很寶貴的經驗,下次會更精進的。


BeRich wrote:
過了20公里,大約跑個100公尺包括大腿都有很強烈的抽筋感覺,於是走路比跑步的時間長很多,
還好過了33公里,抽筋感退了一點,慢慢小幅度跑步試著不當步兵,
到最後的幾公里,可能想在時間內完賽的目標使然,還能大步邁進直衝終點。

前面10公里,速度約在5:15 min/km左右,
17k~29k的步兵路段,速度只在6:35~10:13 min/km之間,

最後的完跑成績是5:12。...(恕刪)


前 10k 配速 5:15 的確太快了,樓主是在追哪一位正妹啊?那個配速是 3:42 的全馬呢!

其實,初馬常常會這樣,因為經過賽前的減量,身體狀況已經調整到最顛峰,即使賽前只睡了兩三個小時,精神仍然非常飽滿。同時腎上線分泌很旺盛,一直會想要往前衝。有了初馬的經驗,下一馬就曉得要抑制住這種想跑快的慾望。



看了樓主、hk0820、runes2917 大大們的初馬奮鬥記,令人非常感動,也想起我多年前咬緊牙根忍痛跑完初馬。跑馬的珍貴體驗,除了比賽過程的艱辛外,還有訓練過程中所流的汗水。能夠完成挑戰,代表所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恭賀各位成功地跨進了馬拉松的殿堂。
runes29117 wrote:
開板大你好,先恭喜你...(恕刪)


恭喜大大完成初馬

小弟上個月的峽谷馬與這個月的富邦馬都參加

個人經驗是腳趾在跑步後會起水泡,除了選擇大一點的跑鞋之外請也記得要擦上凡士林,擦厚一點
應該不會再有此現象

這次的富邦馬前三十公里都慢慢跑,竟然花掉四個小時了,後面為了要在關門之前回到終點,開始放單狂奔了,不到一小時回終點,跑完後腳趾也因為有擦了凡士林,完全沒有起水泡的情況
提供大大參考之~
學習是條無止境的道路

BeRich wrote:
問我以後還會不會參加全馬,我的答案是:目前不會。

我每次跑完,應該說還沒跑完我就心理os說早知道不要參加
但是3天後就完全改觀,積極準備下一場比賽
不知道現在的你怎麼想

richard61 wrote:
我初馬完成後,對自己暗暗發誓說:林北再也不幹這種蠢事了~
不過後來這種蠢事又幹了六次...

哈哈哈
這就是跑馬吸引人的地方
只有跑過才知道!

happyrunner wrote:
恭喜你順利完成初馬。...(恕刪)
happyrunner及各位跑友,我從去年富邦墬馬後將近有1個月沒跑步,因為信心大失對跑步的熱情不見了.到了今年1月9號我在美國的二哥知道我平日有在跑步就請人帶回一個Garmin CX 405送我當禮物.從那時起我才開始振作收拾起落馬的慘痛記憶把以前的一切打掉重練.慢慢的累積月跑量從1月份的95km進步到10月份250km.而且速度也進步到配速跑5:25/km可以練到25km.其中也有參加4場半馬做練習:3月份萬金石:2小時15分(跑完累的要命),7月份陽明山:2小時5分(第一次跑山路,跑完後沒有萬金石累且成績比萬金石還好,我就知道我的實力有進步了)10月份的新北議長:1小時48分及11月份的遠東新世紀:1小時46分都破個人的PB.我內心清楚這次富邦馬應可復仇成功但還是會忐忑不安因去年30KM後撞牆的記憶猶新且其痛苦如非自己體驗很難描訴的.終於到12/16復仇D DAY了,我前晚還興奮過頭無法入眠早早2:00便起床準備了.起跑後我告訴自己前面配速一定要慢結果還是被帶快了一些:
Lap1>5 km: 28:20 5:40/km
Lap2>10km: 27:56 5:35/km
Lap3>15km: 28:23 5:41/km
Lap4>20km: 28:20 5:40/km
Lap5>25km: 29:02 5:48/km
Lap6>30km: 30:05 6:01/km
Lap7>35km: 32:36 6:31/km
Lap8>40km: 32:06 6:25/km
Lap9>2.8km 18:54 6:47/km
我從33km後有感覺不想跑,跑不動了.但是沒有腿痛或抽筋的現象,且那時候時間才約3小時20分故我內心知道完賽應沒多大問題為了避免受傷我有幾段路都適用走的,而且最後4km真的好痛苦實在不想跑了,不過沿途有熱情的群眾幫我們加油打氣再出了基隆路地下道後我又慢慢的跑起來最後終於抵達仁愛路終點成績:4小時15分30秒.我終於復仇成功了!
關於後半段跑的比前半段快這點,我認為如果沒實際練過,而且將配速搭配好,一般練不多的跑者還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怎麼説呢,全馬撞牆期很多人都説約在30k 左右開始,但我個人認為是會發生在大約起跑後三小時後出現,所謂撞牆其實是雙腳因為在三小時不停的衝擊下,膝蓋,骨頭開始疼痛,肌肉開始緊繃,水泡的形成等不舒服症狀產生,這時候的心肺反而不是問題,是每一步都痛徹心肺的感覺讓人撐不下去,這和里程數沒太大關係,和時間比較有關。因此如果前段慢跑,三小時後還是一樣水泡,每一步痛,速度想拉起來都難。

我這次前30k左右都維持在5:25左右,圓山前還追過永和慢跑隊持旗大哥和幾個大腳呀前輩,結果過百齡橋後開始每一步都痛,水泡,膝蓋,四頭肌緊繃,加上太陽開始出現,速度頓時降至6:20幾。。後來還好咬死跟住一位配速不錯的女跑者,拉到5:40- 5:50 左右,但是一過中山北路下面後,還是被她放掉,又陸續被永和慢跑持旗者追過。。。。後來在速度6左右,一路完全拉不進5的速度下完賽,最後成績4:08。

這次總結是,LSD不夠久,下一個馬之前,一定要練LSD 至少3:30 ,讓身體習慣那30分鐘的痛苦,期待下次跑進4小時內
hk0820 wrote:
我從33km後有感覺不想跑,跑不動了.但是沒有腿痛或抽筋的現象...(恕刪)


撞牆了!不過,沒有腿痛或抽筋是很好的徵兆,表示沒有運動傷害,只是要克服撞牆的痛苦期。


你的照片拍得很帥氣呢!這一天的富邦初馬將來一定會是很美好的回憶。

對了!提醒剛完成初馬的跑友,如果最近要繼續參賽,這兩、三週也是要採漸進的方式,恢復到正常訓練量,讓身體可以從跑馬的疲憊恢復。如果下一場賽事是在一個月以內,只要維持現況就好了,大概也無法增進實力,也是採取賽前減量的方式訓練。

happyrunner wrote:
撞牆了!不過,沒有腿...(恕刪)
Happyrunner大大,我接下來的比賽是3月份的北馬櫻花(第二馬),應如何練習?再備戰富邦馬時我的月跑量已拉到至少200km以上(一星期至少跑三天:配速跑15km,輕鬆跑15km, 假日跑20-30km)是否就維持即可還是需要再加強,請指教.謝謝!
hk0820 wrote:
Happyrunne...(恕刪)


富邦馬到櫻花馬有 12 週的時間,可以採取這樣的訓練方式:

1~3 週:比賽剛完需要休息,並漸進恢復到減量前的訓練強度,建議這三週分別以 30%、60%、80% 的正常週跑量訓練。

4~9 週:正常的訓練量,中間需要一個減量週。

10~12週:減量訓練至賽前。


因為櫻花馬前面將近9k 是上坡,之後又上下起伏,最後是將近 9k 的下坡,所以訓練要注重跑上坡和下坡。不要以為最後是下坡,隨便就可以跑回終點,而在最後 9k 前把體力耗盡;這將會是大錯特錯,反而更要節省體力,應付最後 9k 的下坡,當你撞牆時,很難維持正確的跑姿,跑下坡絕對不是輕鬆的事情,連用步行下坡對膝蓋可能都會是折磨,最後搞不好有很多跑者是倒退走下山的。


練跑下坡時,一定要揣摩如何跑才不會傷膝蓋。我的建議是,身體重心稍微放低一點,雙腳擺動的力臂比較短,腳步容易增快;腳步快,會將衝擊力分散,減少膝蓋的負擔。下坡的步伐難免比平地大,但是不要增加太多,因為跨距大代表衝擊力也大。


在練上坡前,應該先練下坡。因為下坡比上坡容易受傷,所以先要掌握下坡的技巧,除非練上坡時都不跑下坡而走下來。練下坡時,不要一下子練很多,因為速度快很容易受傷,尤其還沒掌握住技巧時;可以先從 3~5 趟100m 長度的下坡開始練,再逐漸加長和增加次數。

hk0820 wrote:
Happyrunne...(恕刪)


雞婆一下,建議你如果住台北,可以週三晚去松運找教練練,有K Swiss 的,NRG 的。他們會從跑姿教起,加上熱身間歇等,你目前自己練的量如果再加上一星期一次的松運間歇,進步應該可以很快。

大甲小黑馬 wrote:
3次就衝全馬 表示尊...(恕刪)

看到大大這樣講
突然覺得跑一次半馬就衝全馬的我
真的是
看來只能更常練習了= =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