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打赤腳完賽全馬...

母子鱷魚碳板拖鞋的42K懺悔錄:2025新竹城市馬拉松的「赤腳」啟示
新竹,一座以風聞名的科技城市,卻擁有一條充滿海風、綠意與古樸氣息的馬拉松賽道。2025年11月16日清晨天氣稍冷,我站在樹林頭公園的起跑線前,準備迎接我的第2場全程馬拉松—新竹城市馬拉松。06:00準時鳴槍聲響,近萬名跑者帶著興奮與不安,如同一股熱情的洪流般湧入新竹的街道。
然而,在這股熱血的氣氛下,我心中藏著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天兵決定」:一場關於裝備的極限測試。

誰會沒做功課就直接把一雙「全新碳板拖鞋」拿去跑新竹城市馬拉松 42 公里?對,就是我這個天兵。
起跑前還天真以為:欸~碳板=快,結果根本是多想了,這雙碳板拖鞋對我而言完全不能拿來長跑的!跑到大概 25 公里時,雙腳開始瘋狂抽筋,痛到一度懷疑人生,最後只好用走走停停的方式硬撐完賽,活生生把自己跑成折磨系體驗。
更扯的是我後來終於受不了,把鞋子脫掉,發現光腳跑居然比較不痛!?於是我就在 32 公里後,直接「赤腳跑者模式」開啟,從路邊撿回一點尊嚴,赤腳一路跑到終點。

本人是大約上午05:20抵達會場,沒想到那時候已人潮滿滿,好險是騎機車過去稍微好停車。

上午六點全馬開跑,當時上午五點四十分的廁所情況....平均每一間都有十個人在排隊上廁所。

個人覺得這次發的全馬背心有點醜,所以這次便穿著上週剛買台灣戶外運動品牌的HAKERS超輕量透氣抗菌短袖上衣應戰,透氣性非常好穿起來非常舒適柔軟~~大推一個。

起跑前還天真以為碳板=快,結果事實證明根本是多想了.......

全馬的總路線圖,還有海拔起伏圖真的不錯。
起點:東大路二段 → 左轉吉羊路 → 中正路 → 右轉中山路 → 左轉北門街 → 左轉東門街 → 右轉復興路 → 靠左前行林森路 → 左轉中華路二段 → 左轉中正路 → 右轉東門圓環 → 右轉中正路 → 右轉中央路 → 右轉民生路 → 右轉三民路 → 左轉東大路一段 → 右轉民族路 → 左轉上東大陸橋 → 直行東大路一段 → 直行進新竹公園內道路 → 左轉新竹公園內道路(經玻工館、動物園舊大門)→ 右轉動物園旁道路→ 右轉食品路 → 左轉東山街 → 左轉學府路 → 右轉光復路二段 → 左轉忠孝路 → 東勢街 →左轉水源街 → 直行千甲路 → 左轉原興路 → 右轉仰德路 → 左轉中華路一段1巷 → 靠右進5左岸水源自行車道入口 → 頭前溪自行車道→ 左轉後立即右轉接公道五路四段(台灣水泥東大廠路口) → 東大路三段 → 公道五路五段 → 富美路口舊港大橋下進自行車道 → 榮濱路口 → 直行南寮大道 → 右轉新港路 → 左轉新港三路 → 左轉東大路四段 → 右轉新港二路 →環保運動公園步道 → 十七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 → 直行海埔路183巷 → 左轉海埔路185巷218弄→左轉海埔路185巷→右轉海埔路183巷→十七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環保運動公園步道→新港二路→左轉東大路四段 → 右轉新港三路 → 右轉南寮街 → 左轉南寮大道 → 接回頭前溪自行車道 →富美路口舊港大橋接公道五路五段→東大路二段/終點

這次是使用口罩的棉線拆下來綁晶片,非常牢固使用X型交叉綁死即可。

上午五點五十八分只剩下兩分鐘,一直想要往前擠殊不知非常難擠過去前面。

前面半馬前身體與拖鞋感覺不到任何異狀,勉強還可以面帶微笑,當天天氣非常適合跑步,雖然跑到後面太陽大了得但還是非常舒適。

這次的路線個人覺得非常好跑,路都很大條不會人擠人,而且到處都可以看到攝影大哥幫我們拍照。

後面的上坡便是這次路線的大魔王,位於動物園正前方的橋,一堆人在這裡上坡掉了速度,而我也不例外。

大會提供的照片,非常壯觀哈哈哈~~~

認真看發現我在最右邊被咖到半身入鏡也是不錯啦,這上坡記得是在十幾公里處,大家都體力還很旺盛的時候。

在此特別感謝當天幫我們所有選手拍照的各位工作人員與大哥們,有你們的攝影才有這麼針貴的照片回憶。

半馬與全馬組的差別就在於全把組的需要多跑去南寮漁港來回,隨著太陽漸漸升高,我們迎來了新竹馬拉松最經典的一段路程,奔向南寮漁港和17公里海岸風景區,這段海線雖然平坦,但新竹著名的「九降風」也開始發威,對跑者體力是個不小的消耗阿...記得回程都是逆風。

全程設了大約 16 個補給站,平均每 2–3 公里一站。
補給品十分貼心又實用,包括:
飲水與運動飲料:基本補給,但補充水分的質量非常重要。
香蕉:自然糖分與鉀質,讓我們在跑的中段有能量補充。
檸檬:酸味提振精神,也有助於清爽口感。
梅子:這點很特別,很適合平衡鹹味與酸味,提供不同的味覺刺激。
食鹽:補充電解質,對長跑來說很重要。
點心:基本點心(餅乾或能量棒類型),視站點而定。

有些補給站還會提供海綿水站,供跑者降溫,這個本人跑到後面每一站都用非常冰涼提神,流動廁所也有規劃。

跑到後面一直狂噴~~~。

雖然無法與田中馬拉松的美食路跑比,但我覺得這些就夠了。

蛋糕與台式馬卡龍,非常明顯大家比較愛馬卡龍。

水果嘉年華。

賽道旁不只有補給站,還有來自各地的啦啦隊,特別是在轉角處,過橋或重要地標(市政府或南寮漁港一帶)附近,能看到熱情的團體揮舞旗幟、喊口號與打鼓,他們的鼓點和聲音,真的是對疲憊雙腿最好的精神補給。
有的啦啦隊是當地志工、有的是跑團,有的是高中或大學生。這樣的加油氛圍,非常具有城市特色,你能感受到新竹人對這個賽事的參與感,不只是參賽者與主辦方,而是整個城市在這一天一起為跑步加溫。

當我掙扎著進入30公里大關時,我已經陷入一個念頭:放棄。
碳板Y拖所帶來的疼痛感越來越明顯,加上抽筋的殘餘痛感,讓每一步都難以承受,這時一個近乎荒謬的念頭閃過腦海,因為我的腳踝和足弓已經被負重的拖鞋的束縛折磨得太久,我決定做一個極端的嘗試。
更扯的是我後來終於受不了,先把左腳鞋子脫掉試跑看看因為左腳比較痛,發現光腳跑居然比較不痛!?
在32公里處,我毅然決然地將那雙990元昂貴的「碳板跑鞋」拿在手上,雖然起初有點刺痛和陌生,但足底的本能感知似乎瞬間釋放了肌肉的壓力。於是我就在 32 公里後,直接「赤腳跑者模式」開啟,從路邊撿回一點尊嚴,赤腳一路跑到終點。

赤腳跑,反而讓我更專注於腳掌的落地方式,從原來的後跟著地,轉為前掌或中掌輕柔點地。這段路程,我沒有追求速度,而是享受著足底與大地直接接觸的奇異感受,這也成為我這場馬拉松最難忘的記憶。

到最後幾公里忘記了直接雙腳赤腳跑回終點哈哈哈,赤腳之後雖然痛,但心理反而變得堅定,當我衝過終點線,赤腳踩在終點拱門下的地墊上,我終於完成了,腳底也磨出水泡,但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是後來跑完全馬送的所有物資合照,新竹米粉真的超級大包笑死,還有浴衣真的讚!

全馬獎牌正面,個人覺得比去年很看很多也頗具價值。

全馬完賽獎牌背面。

總結與心得:最昂貴的一課
最終以一個超預期的時間,以「赤腳」的姿態通過了終點線,雖然狼狽但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新竹馬拉松的賽道風光、熱情市民、豐富補給都無可挑剔,絕對是一場值得推薦的賽事,然而這場賽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卻是關於裝備和準備的深刻教訓。
競賽鞋款絕不在賽前嘗試,碳板Y拖雖好,但需要足夠的柔軟底和訓練來駕馭,對我來說不適合長距離全馬賽事,赤腳跑是極限情況下的最後手段,而非日常訓練,雖然赤腳救了我,但那是因為當時腳部肌肉已經習慣了錯誤的支撐,赤腳反而回歸了自然。
這場新竹馬拉松的奇異之旅,讓我付出了抽筋和皮肉疼痛的代價,卻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跑步的本質,下次參賽我一定會帶著一雙經過長距離磨合的跑鞋,以更謙卑、更準備充足的心態,再次享受新竹的海岸與熱情!
總結: 不做功課的下場,就是用自己的雙腳去交學費。

感謝分享&介紹,後半段赤腳完賽真的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