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不到 10K 他就喊著他撞牆了,跑不下去了
我心想哪有牆啊,這是晨跑不是夜跑,我雖然不怕鬼但你別嚇唬我
(這句當然是唬爛的 XD)
我對他說:「撞個屁牆,你只是欠操而已。」
把速度放慢去配合他,仍把 10K 跑完了
跑完緩和散步聊天時,我用手機邊查網路資料邊對他說
「很多人把疲倦或瓶頸稱為撞牆,但實際上撞牆根本不是這回事
那根本不夠格稱之為撞牆,撞牆一詞源自於 Hitting the wall
跑步時會消耗肝醣作為能量,當肝糖含量降低
身體會發出訊息給大腦要求降低運動強度
同時肝醣代謝後會造成乳酸堆積導致肌肉痠痛不適
當肝醣逐漸被消耗光時身體會轉由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
但因脂肪提供能量的效率會比肝醣來得低
所以在轉換銜接過程不夠順遂的話就開始撞牆了
突然感覺到非常乏力、疲倦、速度越來越慢
彷彿踩在雲端、面前似乎有一面牆阻礙著你前進
通常發生在跑馬拉松時的 30~35 公里
所以有一句話說 “馬拉松是從 30 公里後才開始的比賽”
當然里程因人而異,但怎麼也不會發生在跑沒幾公里時
以後別動輒把小挫折說是撞牆,撞牆這詞沒那麼廉價
那是得連續跑超過 30 公里才夠資格體會的珍貴感受。」
不是龜毛得挑錯別字般硬要界定某詞彙的使用時機
只是不太能接受把疲倦及瓶頸說成撞牆,撞牆這詞真的沒那麼廉價
就好比聽到誰誰說他去跑馬拉松了
結果一問之下才知道只是跑 5K、10K
那只是路跑賽好不,根本沒資格稱馬拉松
真正的馬拉松就是 42.195 公里,明確定義的里程
低於 42.195 公里都不算馬拉松,更別說 5K、10K 了。
報名 10K:我報馬拉松了!
跑 5K:我撞牆了!
跑 7K:我跑 LSD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