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的瓶頸

小弟慢跑也將近半年了,前面幾個月因為對跑步的知識不足,以致於膝蓋受傷不斷
好不容易近一兩個月恢復的差不多了,也能正常慢跑了,每次跑6KM,平均跑一天休兩天
所以休息的時間應該很充分,目前PACE大約6:20~6:40不等,主要還是以心率為主
不想讓心率太高,所以盡量讓心率維持在大部分的E強度,步頻也盡可能控制在180左右
步頻180也是最近才開始下載APP節拍器來練習的,之前平均都只有165左右
現在問題來了,八月份我都是維持每天6KM的距離,但最近每次練跑時每當超過4KM時
腳就會變得比較沉重,步頻是還能勉強跟得上節拍器的180,但腿腳就是會比前4KM來的疲勞
記得受傷的前一段時間之前還能跑到10KM也不會覺得腿腳有那麼疲勞,但那時候沒練步頻
我打算在下個月進步到每次練跑8KM,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跑到4KM腿腳就會開始疲勞
最後2KM是以比較沉重的步伐在跑,如果再增加2KM,我想除了很吃力的跑之外
就只能讓步頻掉下來了,我不想一直停在6KM都沒進步,所以想請教各位大大們
是不是因為我讓步頻提升太快才會造成腿腳不適應?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呢?

1.不管步頻輕鬆跑,可增加到8KM,只看心跳區間就好
2.步頻維持180,但是讓PACE更慢
3.再繼續練跑6KM,步頻一樣維持180,PACE不變,直到6KM整個跑完腿腳都不會覺得疲累才可前進到8KM
4.增加腿部訓練,如深蹲之類的


慢跑的瓶頸
慢跑的瓶頸
慢跑的瓶頸
2015-08-29 10:3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慢跑 瓶頸

smart3135 wrote:
1.不管步頻輕鬆跑,可增加到8KM,只看心跳區間就好
2.步頻維持180,但是讓PACE更慢
3.再繼續練跑6KM,步頻一樣維持180,PACE不變,直到6KM整個跑完腿腳都不會覺得疲累才可前進到8KM
4.增加腿部訓練,如深蹲之類的


我都沒管步頻、心律等等

只求距離。

啊也不小心跑了20幾馬。

smart3135 wrote:
是不是因為我讓步頻提升太快才會造成腿腳不適應?(恕刪)

我也是前一陣子才把自己的步頻從160spm拉高到現在的180spm
剛開始的前幾天確實會有小腿痠的問題,多練習幾天就沒這種問題了
原本步頻低的時候,小腿沒有迴轉(Gait Cycle)這麼多次
和之前相同速度的前提下,當步頻提高時,小腿的迴轉次數勢必會提高,肌耐力不足的情況下,腳不舒服是正常的

關於Gait Cycle,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看完會有些收穫。
加跑間歇 , 跑山路,會有效的改善你的問題

偶爾在週末加一下長距的有氧跑

把肌力做提升

加油
做1跟3

先把時間拉長,步伐小,心跳順 → 可以過1個小時以上(10K),再來考慮步頻、強度。

腿要顧好(熱身、收操),感覺到不適就休息沒關係,不受傷是重點。
smart3135 wrote:
1.不管步頻輕鬆跑,可增加到8KM,只看心跳區間就好
2.步頻維持180,但是讓PACE更慢
3.再繼續練跑6KM,步頻一樣維持180,PACE不變,直到6KM整個跑完腿腳都不會覺得疲累才可前進到8KM
4.增加腿部訓練,如深蹲之類的...(恕刪)


"循序漸進"四個字大家都看得懂,偏偏很多跑者就是做不到


如果你自認不是練武奇才,那就不要太心急,你現在的經歷
是絕大多數跑者都曾遇過的,除非你是豐慢宋子銘這類的神
人...(入門不到一年內就能月跑900K全馬破3,人稱宋九百)

個人建議你試試MAF低心率訓練,由於強度不高,基本上連
日練跑也不容易累積疲勞,對於初學者訓練耐力與跑步技巧
蠻有幫助的,在這樣的強度下很難受傷而且可以連帶強化肌
群與肌腱的強度,我自己用這套龜速前進了8個月,從一開
始跑一要休二,到後期連續每天練跑也能迅速恢復,在這之
後才開始加入乳酸門檻跑跟間歇訓練,也是這時期比賽成績
才開始有明顯的進步,跑量的部份由於我目前只比半馬,所
以月跑量大約都只在200K正負20K左右,不過就這麼點訓練
量也讓我一路訓練都持續有進步直到現在,個人認為練跑不
只是練體能與體格,怎麼控制自己的"心"也是另一門課題。
(據說宋九百一直在刻意控制跑量不要太高...)

至於你列的4點,步頻是一定要維持的,如果要用MAF訓練,
那配速應該會比現在更慢一點,你練個一個月應該很容易就
會發現他的好處。

海尼根豆漿 wrote:
'循序漸進'四個字...(恕刪)

感謝海尼根大大,我又學到了一個新東西"MAF訓練"
想請問一下每個人的最大有氧心率都是用180-年齡嗎?
因為我的最大心率測出來是194, 和一般的公式220-年齡
有點落差,如果照公式的話我的最大心率是220-35=185
和我實測出來的有差異,最大有氧心率不知道是不是能用
我實測出來的最大心率去計算,也就是180-35=145
145+9=154,所以我的MAF區間會落在144-154
而不是公式算出來的135-145,不知道這樣是否正確
smart3135 wrote:
感謝海尼根大大,我...(恕刪)



照定義來看你應該是180-35-5=140,訓練時心跳率介於130~140bpm
多扣5下是因為前陣子受傷剛好,這表示目前的身體素質還不夠承受
先前的訓練強度與量。

剛開始速度會比平常更慢,需要有點耐心持續練習,一樣得記住"循序漸進"
四個字。另外跟你分享,去年同期我用低心率跑10k的均速大約在6'25"左右
(在這之前我已經練跑一年,也是不停的受傷),今年相似的天氣條件下約在
5'25",目前除了一週一次的速度訓練外,其餘四天練跑都是用這個公式。


http://iranshao.com/articles/maf_heartrate

1.180 - 年齡。
2.在步驟1得出的數字基礎上,從下列描述中選出最適合你現狀的,進行調整。
a.如果你剛得過一場重大的疾病(如心髒病、需要接受手術或住院治療的病症),或是目前需要持續服用某種藥物,減10。
b.如果你受傷了, 最近比賽或訓練的狀態不好,每年感冒超過兩次,身患過敏或哮喘,或是中斷過一段時間訓練,準備重新開始,那麼再減去5.
c.如果你堅持訓練(每周至少四次)達到兩年,並且沒有遇到上述任何問題,則不用調整。
d. 如果你堅持訓練超過兩年,沒有遇到任何上述問題,並且在比賽中成績有提高,那麼加5。
海尼根豆漿 wrote:
照定義來看你應該是180...(恕刪)

不好意思,海尼根大,要再請教一下,您的意思是我一樣
維持180的步頻再搭配130~140的心率區間來做訓練嗎?
這樣是不是就不管距離,也不管配速?一次訓練要多久
才會比較有效果?先前練習步頻180的時候心率平均都在155~160之間,若是維持180步頻要把心率降到130~140,那我是不是只能再把步幅縮小?
所以您現在也還是一週練四天"MAF"訓練嗎?



smart3135 wrote:
不好意思,海尼根大...(恕刪)


距離我會以上週為參考,當週加10%(例如:上週40k,下週就44k)
,覺得沒辦法負荷就先保持同樣距離,我自已目前是1週五天,三天
MAF、1天間歇、1天乳酸門檻跑,覺得疲勞就會全部改成MAF,但
若都改MAF就會1週跑到六天。(沒特別原因,純粹腳癢)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