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姿勢跑法的迷思?小腿肚痠痛是正常?

最近迷上了姿勢跑法,由於先前的隨意跑曾讓膝蓋爆掉(最遠也才跑12KM)
在受傷期間,一直在看這本"姿勢跑法",也有google及01查了一些討論區
姿勢跑法強調的是:
1.以蹠球部(或前腳掌)著地
2.身體微前傾,利用重力讓抬起的腳踝自然向前落下
3.落下時膝蓋微彎,減少落下時膝蓋承受的壓力
4.以大腿後側肌群抬起腳踝

目前第1點有做到,且有時腳跟會稍微碰觸地面(跑步中前腳掌會比較有灼熱感)
第2、3點也有盡量符合
比較有疑問的是第4點,因為在跑的時候有注意腳是要用抬起的,而不是往前跨
但也不確定是否是用大腿後側肌群抬起腳踝,因為跑完的時候只有小腿肚會痠痛
聽說如果是用大腿後側肌群抬起腳踝,大腿後側及臀部會痠痛,但我完全沒這種感覺
所以是我的姿勢有問題嗎?小腿肚會痠痛是正常的嗎?是代表我的小腿肌力不足嗎?
如果是用大腿後側肌群拉起小腿,是不是有點類似踢臀跑的感覺?
用姿勢跑法跑了兩次,第一次4KM,跑完後是小腿肚痠痛,第二次隔了三天,跑了5KM
跑完後除了小腿肚會痠痛外,小腿肚還有一種快要抽筋的感覺,我知道01版上有很多
姿勢跑法的高手,所以懇請各位高手指點,我可以用現在的跑法繼續練跑下去嗎?


附上一些討論區關鍵字詞
關於姿勢跑法的迷思?小腿肚痠痛是正常?
關於姿勢跑法的迷思?小腿肚痠痛是正常?
關於姿勢跑法的迷思?小腿肚痠痛是正常?
關於姿勢跑法的迷思?小腿肚痠痛是正常?
2015-04-25 8:13 發佈

讓Haile Gebrselassie 來示範:







但是
仔細看完影片
他也不是每次都那麼精準地著地

我覺得重點是在重心的轉移及雙腿交換的流暢性
包括了抬大腿,收小腿
我怎麼練都練不成啊!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用最簡單的想法
你就想像你的雙腳就像"輪子般轉動"來帶動你前進
而不是鐘擺式的把腳往前抬
jerry.lee.taipei wrote:
讓Haile Gebrselassie...(恕刪)


這落地姿勢也太完美了點(小腿盪的好高啊)........

重點是看完影片感覺他們的步伐跨好大, 但是一點都不費力~~

我照這樣跑大約頂多撐到3km就會自動縮短步距了...
smart3135 wrote:
如果是用大腿後側肌群拉起小腿,是不是有點類似踢臀跑的感覺?

是的,類似~

jerry.lee.taipei wrote:
重點是在重心的轉移及雙腿交換的流暢性

我也覺得這是重點。

先聲明,我並沒有練姿試跑法,我所提到的都是從去年中開始改跑姿所經歷、體驗到的。

去年中的狀況:
一般pace4'30"到5'00"練跑,步頻約在200~190,再快就一定都是200往上跳,等步頻上不去時就明顯出現腳往前跨(增加步幅)的動作,這時會到達速度的極限,也很難不以腳跟承受落地的衝擊,只是因為高速向前的慣性加上時間不會長,不大會造成不良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想提升成績我開始思考改變跑姿(步頻已經200多了總不可能一直加上去吧)。
因為注意到在正常高速跑時腳底的受力區會幾乎全移到前腳掌區域,這個時候開始嘗試練習前腳掌著地跑法,較慢速時也完全以前腳底著地來跑,問題就從這時候開始。

誠心建議樓主沒有人指導的話不要再用現在的跑法跑了。
"踮著腳尖跑",前面已經有版友提到了,我也做了這件事。自己亂改姿勢的結果,2個月,開始受傷了,以前不曾發生過膝蓋不舒服的狀況,這時右膝內側及左膝後側開始出現疼痛的狀況。跑姿,不只是怎麼著地的問題,是一整個連續的動作。"踮著腳尖跑",原先的流暢性沒了、步頻不論速度快慢掉了約10,pace掉了約10秒(身體感覺同負擔程度下),最糟糕的是當小腿撐不住的時候,跑姿會嚴重跑掉變成以腳跟重重著地(我想這是受傷的主因),至於小腿多久會撐不住要看速度,我自己試過最遠12K(pace5'10")、跑快可能不到5K。然後,催速度時腳會往前跨的問題依然沒解決,而且速度還比之前慢。9月第一次進行準備大阪馬的30K練習時跑了27K就大傷GG了。
之後因傷休休跑跑的期間另一個症頭出現了-樓主提到的"跑步中前腳掌會比較有灼熱感",情況後來惡化到前腳掌大面積起水泡,到最後變成跑2~3次就會因水泡休跑至少3天才能再跑(我是固定跑一休一)。

今年初一直思考受傷跟跑姿的問題,後來在某次練跑時因為前腳掌(起水泡)痛,突然想到一個點,半途修正落腳方式,結果讓我決定試著找回舊的跑法。沒多久後也想到了不跨步延伸步幅的方式,然後就一直調整至今,練了半年的錯誤要修正還挺麻煩的>"<
目前跑法變成是混雜了舊跑法、之前亂練的、還有後來想到的延伸步幅那部分的綜合跑法。舊跑法是回不去了>"<,算了,只要現在的跑法不出問題就好。接下來只針對延伸步幅那部分說明,因為跟樓主的"4.以大腿後側肌群抬起腳踝"應該是相關的。

簡單說,增大步幅不往前跨,那就往後囉。用"臀部"將"整條腿"向後送的距離拉長,當向後送的距離夠長的時候,就自然"以大腿後側肌群拉起小腿",否則腿是沒辦法再往前移的(會踢到地)。練習這個動作,雖然我的高步頻找不回來了,但是速度回來了、甚至更快了,2週前的tempo(因為現在依然是受傷狀態,一週我只排一次tempo,其它就是pace5'00'配速跑)速度失控以平均pace4'14"跑了12K(每K都介於4'00"~4'20",嚴格來說4'00"只有1K,其它是4'08"起跳)、5K&10K都破了個人最佳,每K平均步頻都不到200,平均196(去年同期這個速度應該飆近210了),重點是沒有往前跨步的動作。心得:將腳向後延伸的距離跟速度是關鍵,臀部跟大腿後側肌群是這樣用的。

以上提供樓主參考,我不是來戰的、也不是說不要以前腳掌著地(只是說沒人指導可能會像我一樣以錯誤的前腳掌著地-踮腳跑),大家可以再討論。

jerry.lee.taipei wrote:
我覺得重點是在重心的轉移及雙腿交換的流暢性
包括了抬大腿,收小腿
我怎麼練都練不成啊!


太難了...

現在,跑15k以上
我是會穿小腿套
yujei91 wrote:
簡單說,增大步幅不往前跨,那就往後囉。用"臀部"將"整條腿"向後送的距離拉長,當向後送的距離夠長的時候,就自然"以大腿後側肌群拉起小腿",否則腿是沒辦法再往前移的(會踢到地)。...(恕刪)


閣下增加步輻的方式,說不定是我日後學習、仿效的方式。前些年從赤腳走開始,進展到赤腳跑,最大的成效,應該是在身體自然前傾時,會以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接著觸地;後來因為跑步的場地不一,還是習慣穿上薄卻足以保護足底的鞋去跑( merrell bare )。但是,小腿腓腸肌或脛前肌有不適時,休息後,還是會先赤腳跑個幾次,都OK後再穿上鞋。之所以不適,就是拉大步幅。一般五、六分速跑半馬,步幅總在90cm左右,步頻在180-200間。步頻雖然可以再催一下,但似乎撐不到一小時以上,所以把腦筋動到增加步幅上,跑得太過就是小腿肌肉不適了。幾次不適後,就不再加大步幅,而以輕鬆、健康跑的方式去跑,即使步幅還是90。如果要比較快進入四分速,或許就要仿效你增加步幅的方式。

步頻理想值180也和單車練迴轉數180相當;慢跑的落腳方式,或許可以參考單車練迴轉數時,會比較著重在下死點的收腳,而非在過上死點後的重踩;有些書上也有說跑步時,意識在收腳,自然落腳會輕、會順暢。目前還是練好收腳,或許再加上些"把腿後送",也或許是要身體要再前頃一點角度,不過自然就好,強求易傷。此外,單車的高腳踝,之前我誤解成慢跑時踮腳跑,結果變成膝蓋不適和鵝囊腫,算是從失敗中學習。
yujei91大

你這方式讓我領悟一些要領 我一直用180步頻跑前掌落地跑 也養成習慣了 要跑快1.增加步頻(我用的方式) 2.增加步輻 但增加步輻我卻會違反落點在重心下的原則 讓我膝蓋及腓腸肌增加負擔無法持久

看到你說得用往後送方式加大步伐 我跑了兩天相同路徑同樣10公里 步頻還是180 速度卻從7分半速 增加到6.X分速 更重要是沒任何不適 看樣子這方式很適合我
danielja wrote:
閣下增加步輻的方式,...(恕刪)

可以試試喔,我知道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畢竟這取決於每個人原本的跑法,當然我希望對您會有幫助。


Gabriel_God wrote:
yujei91大
你...(恕刪)

其實我自己也有發現,當很專注於後送這個動作時,步頻不變速度卻明顯提升了,而且落腳點很自然地不會跑到前面去。

Gabriel_God wrote:
yujei91大你...(恕刪)

步頻180
PACE七分多
那你的步幅非常的小呀
幾乎等同是小碎步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