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在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上看到說想健康就不要運動 (大家可以搜尋文章標題)
這真是令人好奇的文章, 本想說是一個吸引人進去的標題, 可能是要我們不要跑太激烈或什麼的
但是內容好像真的叫我們不要跑步, 走路就好了
以下節錄一下文章, 這樣跑步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quote=============
第一個要建議大家戒除的壞習慣,就是「運動」。
對懶得動的人來說,這個提議可能會讓你覺得:「這正是我要的!」
只說「運動」太模糊,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或許可以說是「運動競賽」。這裡說的「運動競賽」,指的是含有「與人競爭」、「追求時間成績」,以及「奔跑」這類要素的運動
各位是否都一廂情願地認為運動就一定要「跑」?「運動=跑=累死了」,或許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做不來運動,壓根兒就不想去嘗試。
「運動=跑」這個誤會,不曉得害多少人吃了大虧。人體為了要「跑」,必須讓引擎飛快地運轉,所以得一下子增加心臟的跳動量,還必須大量分泌腎上腺素,當然交感神經也會急速地活化。如此一來,身體就必須突然進入戰鬥模式,把幹勁提升到最高點。說得更簡單一點,如果突然跑步,身體會嚇一跳,陷入異常興奮,也就是陷入某種恐慌狀態。換句話說,「跑」會讓身體處於一種負擔極大的狀況。
如果各位有慢跑的習慣,就等於是經常處在慢性氧氣不足當中,也就是缺氧的狀態。慢跑一方面會讓人陷入缺氧;另一方面因為運動量很大,跑完的時候,也就是缺氧之後,會一口氣吸入大量氧氣,如此一來又陷入氧氣過剩的狀態,製造出極為大量的活性氧來。換句話說,跑步這種行為,等於是自己讓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
相較之下,「走路」基本上風險是零。而且走路沒有年齡限制,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走,不需要特別準備,也不用花半毛錢。我認為走路才是最適當的全民運動。
大家必須記住最重要的一點:若想透過運動來改善健康,走路就非常足夠了
===================end==================
例如:
一下子增加心臟的跳動量, 大量分泌腎上腺素, 交感神經也會急速地活化, 身體突然進入戰鬥模式, 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
先不論這些事情是否如他所言真的會發生, 那就算真的發生會如何? 會讓人短命嗎? 容易生某種疾病嗎? 體能會下降嗎? ... 如果真有這些 **後果**, 為何不提出醫學研究報告証明他的說法?
(就我們所知, 有研究表明連續進行超過 3 小時的競技型跑步, 的確有短時間內會造成心臟問題因子的短暫增加).
- 「跑=累死了」, 跑步一下子增加心臟的跳動量, 大量分泌腎上腺素, 交感神經也會急速地活化, 身體突然進入戰鬥模式, 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 跑步真的會讓這些事發生嗎?
- 研究顯示, 運動強度不到 "心肺區間" (例如他所稱輕鬆的 "走路"), 對心肺功能的增進幫助有限. 低下的心肺功能, 也是造成他所謂身體 "缺乏活性氧" 的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