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手剛跑大概2個月
身高176 體重85
鞋子:亞瑟士GT2000 2
從一開始一次跑2公里就全身痠痛到現在跑7~9公里都習慣了也不太痠痛了
但從一開始就困擾我的到底是該哪個部位先著地?
我一開始是自然腳跟著地 但不知道體重重還是鞋子的關係腳步聲總是感覺比別人都大聲
常常看到別人好像是腳尖著地的看起來跑得輕鬆自在沒什麼腳步聲
所以我也嚐試用腳尖著地,但我發現我用腳尖著地會有一點向外翻的感覺 聲音是減少了但還是很大聲==
結果我現在好像會不自覺得前3公里可能是腳尖著地,中間變腳掌著地,最後累的時候變腳跟著地= =
我該怎麼改變呢?還是舊照一開始自然的腳跟就好?怎樣才能腳步聲小又比較好跑?
腳尖著地感覺比較有動力 但小腿會比較痠 重心比較前傾
腳掌著地感覺上下震動大 心肺會比較費力
腳跟著地感覺地面接觸比較軟(應該是鞋子關係) 但感覺重心比較偏後
這個動作的施力應該是用力往下踩的時候,跑步應該不會用這種不自然的動作
腳跟著地 = 整個衝擊重量由腳踝關節和膝蓋關節吸收,最容易導致關節受傷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腳尖著地
【跑步教程】老外教你正确的跑步姿势 (示範的是美國奧運代表選手 Mark Ryan)
腳板落地舒適就好,那部分先著地要看跑者的整體狀態.
所謂腳尖前腳板著地的技法,我把它歸類為輕功,一個素人身體重甸甸,沒高月跑量,適度間歇重訓等阻力訓練
拿什麼姿勢來跟人家展輕功???
腳跟著地就是傷膝蓋?這也要討論 落地時遠前於重心投影前方,膝蓋又打直,長時間如此也許會有問題.
要是把落地點收到重心下方,腿微微曲讓肌肉吸受震動,就算腳跟先著地又如何會傷膝蓋.
做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不要理盲,看到一些高端者的動作就奉為圭臬,先問你的身體素質是什麼水準.
關於腳步聲,更是多人有錯誤看法的一個環節,細看高端跑者,腳板都有一部分先著地再很短時間圓潤滾動整個腳板,拿許績勝老師跟前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的慢動作來看,他們跟高端競走選手都一樣是腳外緣先著地再全面著地,這要靠極巧妙的些微控制極高的反復練習,超強的腳踝支撐.
做一個素人想跨步飛快兩公尺,空中放鬆腿部,踩下去落在重心,上身自然直挺微前傾,落地腳板分段觸地還要沒聲音......
說實在的人類跳高目前最合理的技法叫背滾式,素人學會了背滾就能飛兩公尺?前不久電視有播身體素質好的某國年輕人剪式照樣飛兩公尺,啊我們萬一會背滾只能飛一米六,難到要說那兩公尺的你不對我才對???
運動就是練功,有內有外,有時招式很重要,但是只求招式就會出師小弟認為很難.
未賽已三鐵 wrote:
腳跟著地就是傷膝蓋?這也要討論 落地時遠前於重心投影前方,膝蓋又打直,長時間如此也許會有問題.
要是把落地點收到重心下方,腿微微曲讓肌肉吸受震動,就算腳跟先著地又如何會傷膝蓋.
做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不要理盲,看到一些高端者的動作就奉為圭臬,先問你的身體素質是什麼水準.
不知道大大你是運動專業學科畢業的嗎?
美國奧運代表選手的示範,這個無數資金人力長年薈萃的精華,在你眼裡這麼不值?
(奧運的背後含意集合全國眾多頂尖專業運動學科的專家匯集的訓練成果)
提問的樓主跟我們一樣不是專業運動人士,
對於這種初淺者,直接學習"最正確"的運動方法才是王道,而不是放任"習慣成自然"
錯誤的動作到最後產生運動傷害了,你也不負責任,不是嗎?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台灣的棒球選手,出國之後馬上就被發現每個都是滿身傷,傷到需要動手術
因為他們從小在台灣的教練就是向大大你這樣,憑"感覺"與"傳承"在訓練,而不是"科學"
以前我自己怎樣練,現在就怎樣練小孩,只要現在還能上場,投到手斷掉都要撐下去...
要培養不容易受傷的跑姿,可以參考赤足跑法。利用赤足來調整跑姿是相當有效率的。坊間有不少關於赤足的書,可以到書店去略為閱讀,大致上先有個了解。
一開始請不要想跑遠跑快,可以找個 PU 操場(我不是凌波微步信徒,抱歉),先赤足快走。兩腳平行,跨在跑到線的兩側快走。接下來慢跑,利用核心的力量提足,利用核心旋轉來帶動步伐,全足著地,肩膀放鬆。跑個五十一百公尺就休息,回頭想想是不是全身上下沒有「被衝擊」的感覺。因為赤足跑,所以絕對可以修正腳跟著地的問題。至於是否前掌著地,我個人認為會造成小腿太大的負擔,所以我個人是採用全足著地。
接下來,請挑選腳尖腳跟無高差的跑鞋,盡量不要避震穩定的鞋款。強調避震穩定的鞋款只會削弱你足部的力量,沒有減少受傷的作用。
其他的技巧與觀念,我個人推薦「氣功跑步」一書。這書跟氣功沒關係,純粹是講怎麼跑可以跑得久跑得快又不會受傷。值得參考。基本上 ITBS 跟足底筋膜炎都可以藉由修正跑姿來避免的。
還有,很多馬拉松菁英跑者看起來很像腳跟著地,但是因為他們的核心都非常強,事實上他們都是著地時已經腳掌往回拉了,我真心不認為市民跑者有那個程度去做那種動作,所以腳跟著地這種事情還是避免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