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慢跑已經五六年了,全馬也跑過幾次都完賽,身旁也不乏有人加入慢跑行列,但總是有個現象,有將近一半接觸慢跑的撐不到半年,約有三分之二一年後就不再跑,僅有少部分仍有靠參加比賽來維持。
我自己的觀察發現,蠻多參加慢跑新鮮人幾乎是把它當成「競技」而不是一種長期運動,許多懂了一點知識就開始研究配速之類的,然後期許自己一兩個月之內就要跑到這種程度,老實說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慢跑最重要的是拉長距離,調整呼吸頻率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增加配速訓練來拉長乳酸堆積的時間,記得以前剛開始跑也是不懂,亂跑一通,後來有慢跑教練指導才明白,速度放慢拉長距離才是重點,哪怕剛開始你用八分速不疾不徐臉不紅氣不喘的跑完20公里,都比用五分速跑完10公里喘大氣小腿抽筋強百倍,因為長期累積下來的體能能夠經由配速的鍛鍊來縮短完賽的時間,但衝刺爆發型的運動方式無法長久,幾次下來對於那種爆發後身體幾乎崩潰邊緣的狀態你會感到恐懼,幾次後多數都會放棄。
我知道有人愛面子,同樣在慢跑,人家健步如飛你像個老人慢慢跑看來很丟臉,五年前我也像個老人般緩步前進,五年後我已經可以收放自如,雖然速度無法與職業選手相比,但起碼還能完賽全馬數次。
話說的直白,如果你是個大胖子,要減重有氧運動比慢跑對身體好太多了,今天看到一個腰部堆了三層游泳圈的健步如飛,目測大概接近五分速的方式前進,我很想停下來跟他說這樣持續跑你的膝關節稱不到50歲就準備要裝人工關節,不過念頭才一起他就已經消失在我眼前。
總而言之,慢跑是循序漸進的運動,操之過急只會換來一身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