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什麼樣的賽事願意每年都跑,什麼樣的賽事跑過一次就不會再跑

這些年跑最多的場次就是峽谷(半馬),雖然都同樣賽道(去年才改)卻還是讓我每年都想去跑。

接下來就是國道,也是最無趣的賽道也跑了三次,一次全馬兩次半馬,今年沒跑的原因是距離跑完櫻花才一禮拜我還沒那個能耐可以再跑(全速)降低速率自認還可以(半馬)但這樣的時間我是無法接受。況且只年正式踏入全馬領域除非特殊賽事才會去跑半馬。

古都我也跑了兩次全馬半馬各一次,古都雖然今年被罵到臭頭明年我會去報名這樣才能復仇前年的古都全馬那次身體不適中途棄賽。

SALOMON越野路跑賽 今年是第三次參加它與眾不同的比賽雖然不好跑卻也很迷人

也陸續跑了草山月世界308高地,草嶺古道,泰雅,日月潭,櫻花,鹿野
這樣的賽事下一次舉辦我還會去比賽



我也跑過三場10公里的比賽
K-SWISS路跑賽
統一發票
動物園
這樣的賽事我個人認為一次就好了
不太會想再去跑
如果要說原因大概就是短程的比賽

雖然草嶺古道也可以算短程,去年13K今年15K
會再去跑就是跑到山頂可以看見美麗的海洋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原因只跑這一次就沒有下次
2013-04-29 12: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賽事

angela000217 wrote:
這些年跑最多的場次就...(恕刪)

去年才開始參加路跑活動
現在最遠只到鹿野的半馬
熱門的活動秒不過人
只有參加冷門一點的
目前會讓我想持續參加的是越野跑
過程是三字經不斷
但回憶是最深刻
而且跑完後體力會進步
最不想跑的應該是大佳河濱的路線
參加活動只想在關門前回來
相同路線會要求自己要比上一次進步
短程的那種大拜拜人擠人般的活動,參加過一次就會不想再去了...

上上週的世界地球日跑大佳河濱公園,賽道小、擠到不行,又一堆步兵在為地球而走,閃閃躲躲的跑起來好累喔!可能是活動性質不同,這種短程比賽的主要訴求應該是歡樂、大家一起來,所以主持人開跑前一直很大聲的重複:各位地球人,讓我們為地球而跑吧吧吧吧...!!!
(他超喜歡地球人的這個梗)
聽很多次就會開始不舒服,因為又擠又吵...

許多知名運動廠商贊助的場次多是10K 出頭或是5、6K 的短程比賽,附贈精美贈品,通常會被秒殺,
這種賽事也常常是擠到不行,左右跑者爭先恐後、剛開始全力衝刺個2K,然後就沒力了XD 跑起來特別累!
賽後領取各種東西也幾乎要有等很久的心理準備

所以這種短程的比賽,應該是除非有朋友想要一起熱鬧一起玩,不然之後應該會不太想再跑>_<
太魯閣算是我在台灣跑過風景最優美的比賽了,我當年在跑時,天氣非常熱,柏油路被太陽晒到就算是穿鞋子,也能感覺到腳底在發燙,不過那邊的景色很壯觀迷人...
angela000217 wrote:
這些年跑最多的場次就...(恕刪)


這個問題也不斷在我腦中盤旋

跑馬1年5個月以來 完跑當下 就能決定我下次還要不要捧場 跑的場次不多 僅就跑過的論述

這些關鍵指標如...

1、整體的用心程度(賽事規劃完善度、重視跑者程度):這很主觀,見仁見智,如里港馬、田中馬、星光馬、308、北港馬、泰雅馬、鎮西堡、高雄馬(規劃極優),跑完能讓我覺得感心貼心溫馨,就是好馬。
2、獎牌精緻度:單論一場賽事好壞,我常以獎牌精緻度來決定要不要再來,因為無論賽事辦得好不好,最後留下來不就獎牌而已,獎牌的精美程度就大大地攸關再報率,若以目前的獎牌,308、星光馬(設計極佳:阿南的場都很優)、合歡山馬(客制化:刻上人像及成績)、里港馬(客制化)、田中馬(質量佳)、鎮西堡(富有在地特色)、下周的熊空馬(據說獎牌如精品)、北港馬、路協馬等,相反地只要拿到公模獎牌就掰掰了。
3、補給豐富度:只跑標馬42K,在這麼長距離下,補給相當重要,並不是吃得多好就能跑多快,而是補給不只給了中途喘息的理由,跑馬中吃吃喝喝真得特別痛快,食物特別好吃,心情也會有愉悅感,目前補給佳場次有里港馬、田中馬、信義葡萄馬、星光馬、308、北港馬、鎮西堡、屏東國道馬、跑三校等。
4、賽道優美程度:跑馬若能順便觀光,賺到健康也增加眼界,我發現優美的風景有轉移跑馬痛苦感的作用,如合歡山馬、太馬、葡萄馬、曾文馬、鎮西堡、308、泰雅馬。
5、賽後餐點、伴手禮:賽事CP值就看這點,這雖然不是最重要,但賽後能飽餐一頓,完跑後疲累的身心靈必定獲得滿足,目前最佳有里港馬(吃喝到飽)、虎尾馬(吃喝到飽)、八卦馬(吃喝到飽)、北港馬(送大餅)、田中馬(送米)等。

綜合以上,會不會再報的場也就很清楚了,沒有列出的可能漏掉了,以後會慎選好馬,孔聖杯(恐龍杯)、古都馬(度估馬:領物領到度估)、萬金石摳門馬(餐點只有一顆粽子)、剛出爐的明德水庫馬(補給很差)就留給有緣人去超渡吧

PS:礙於距離、交通因素,有些傳說中好馬(如鹿野馬)則不在此限。
日式手沖的簡便經濟,賽風的藝術風格,摩卡壺的精緻典雅,義式濃縮的時尚氛圍,全自動懶人樂活
泰雅、北港、豐原、石岡、太魯閣峽谷、田中,我願意每年跑
但.....也要報得到才能跑,太熱門了。

大甲小黑馬 wrote:
這個問題也不斷在我腦中盤旋

跑馬1年5個月以來 完跑當下 就能決定我下次還要不要捧場 跑的場次不多 僅就跑過的論述

這些關鍵指標如...

1、整體的用心程度(賽事規劃完善度、重視跑者程度):這很主觀,見仁見智,如里港馬、田中馬、星光馬、308、北港馬、泰雅馬、鎮西堡、高雄馬(規劃極優),跑完能讓我覺得感心貼心溫馨,就是好馬。
2、獎牌精緻度:單論一場賽事好壞,我常以獎牌精緻度來決定要不要再來,因為無論賽事辦得好不好,最後留下來不就獎牌而已,獎牌的精美程度就大大地攸關再報率,若以目前的獎牌,308、星光馬(設計極佳:阿南的場都很優)、合歡山馬(客制化:刻上人像及成績)、里港馬(客制化)、田中馬(質量佳)、鎮西堡(富有在地特色)、下周的熊空馬(據說獎牌如精品)、北港馬、路協馬等,相反地只要拿到公模獎牌就掰掰了。
3、補給豐富度:只跑標馬42K,在這麼長距離下,補給相當重要,並不是吃得多好就能跑多快,而是補給不只給了中途喘息的理由,跑馬中吃吃喝喝真得特別痛快,食物特別好吃,心情也會有愉悅感,目前補給佳場次有里港馬、田中馬、信義葡萄馬、星光馬、308、北港馬、鎮西堡、屏東國道馬、跑三校等。
4、賽道優美程度:跑馬若能順便觀光,賺到健康也增加眼界,我發現優美的風景有轉移跑馬痛苦感的作用,如合歡山馬、太馬、葡萄馬、曾文馬、鎮西堡、308、泰雅馬。
5、賽後餐點、伴手禮:賽事CP值就看這點,這雖然不是最重要,但賽後能飽餐一頓,完跑後疲累的身心靈必定獲得滿足,目前最佳有里港馬(吃喝到飽)、虎尾馬(吃喝到飽)、八卦馬(吃喝到飽)、北港馬(送大餅)、田中馬(送米)等。

綜合以上,會不會再報的場也就很清楚了,沒有列出的可能漏掉了,以後會慎選好馬,孔聖杯(恐龍杯)、古都馬(度估馬:領物領到度估)、萬金石摳門馬(餐點只有一顆粽子)、剛出爐的明德水庫馬(補給很差)就留給有緣人去超渡吧

PS:礙於距離、交通因素,有些傳說中好馬(如鹿野馬)則不在此限。

您分析得真是太好了

jscola wrote:
去年才開始參加路跑活...(恕刪)


鹿野我給他的評價很高
期待明年必須嚴格控管人數
今年報名人不多
但大眾的評價都給很高很怕明年會秒殺
越野賽也是會一跑再跑
跑到吐還是要跑

yhsin597 wrote:
短程的那種大拜拜人擠...(恕刪)


河濱我大概都不會去報
雖然自主練習都沒跑過河濱
要跑河濱還是興趣缺缺
10K是基本起跳
我沒跑過會想去跑
但跑過一次後沒有下次

路跑一哥 wrote:
太魯閣算是我在台灣跑...(恕刪)


我的初半馬是峽谷
我第一次去跑風景怎樣我全然不知
眼前只有賽道
兩小時17分
但美景我都沒看到
只有第二年才開始有看風景

大甲小黑馬 wrote:
這個問題也不斷在我腦...(恕刪)

有些賽事讓人難以忘懷
還好我還沒跑到地雷

烏鴉2636 wrote:
泰雅、北港、豐原、石...(恕刪)


田中有可能會是第一次連馬
不知道那時我的能力能否應付
就高雄馬~會每年想跑

一場很重視跑者感受的好賽事。

三重議長盃~不會再有下次

完全漠視跑者感受的爛賽事。

烏鴉2636 wrote:
您分析得真是太好了...(恕刪)


感恩
其實我正開始要做馬拉松的論文專題 主題就是這個方向
日式手沖的簡便經濟,賽風的藝術風格,摩卡壺的精緻典雅,義式濃縮的時尚氛圍,全自動懶人樂活
3月剛完成初馬 (北馬雙溪櫻花馬拉松),因為訓練不足,勉強過關。當時邊跑心裡面一直有下次不想再跑的聲音出現,但是跑完過後呢...?因為是初馬,也因為跑得很累,但我還是抱回初馬獎,這回憶實在是太難忘了,我當然希望可以年年再回去跑,希望下次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跟閒情逸致欣賞風景跟拍照,但前提是我可以報到名,想到這就...今年差點沒報到,還好第2次開放有報名成功,不然我會......主辦單位....,這事就不再提了。

第2馬現在還沒到,不過很多場大家有提到的我以後都想跑。有些像太馬、泰雅只跑過半馬,當然希望可以把全馬給補足。我是挑想跑的再去報名,所以可能會有很多都很難報得到,因為大家都會搶。年底希望太馬跟田中馬都能報到,這兩場都是秒殺的賽事,如果都能報得到,應該會是第一次挑戰連馬,去年這兩場我都有跑半馬,但今年的田中馬被大家一推一定是要用搶的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