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跑鞋是NIKE free

到了八月底去日本玩一趟回來,體重幾乎到歷史新高的78.5,決定要認真跑了
要開始認真做事情,當然要把雞絲先準備好,那時對Nike+很有印象,自己也有iPhone
沒有太多研究的狀況下就入手了NIKE的Lunar glide+ 2,只是因為它是新出的,也有NIKE+放感應器的地方

那時候固定都跑5km,大概要跑30分鐘左右,跑了一陣子,搜尋Micoach而來到這個版上,大家都蠻推Asics跟Mizuno
還跑去Asics動態測量,是屬於內旋不足,要避震型的鞋款比較適合我
足型的測量要穿寬楦頭的3E左右,但是當時沒有堅持這一點,入手了Asics的金星

這雙鞋還蠻不錯的...不愧是頂級鞋款,穿起來很舒服...也開始改用iPhone的免費app micoach來作為訓練的工具
跑到12月,5km的時間進步到24分內,距離也可以拉長到15km以上,體重現在是在71上下,也跟著我跑完人生第一場路跑,富邦的9km,以44分20秒完成,這雙鞋大概陪我跑了將近400km

但是隨著距離的增加,問題也慢慢出現了,腳板內側的部份,開始因為楦頭寬度不足產生的摩擦,跑超過8km就會有些許起水泡的現象,假日的LSD更嚴重....
只好再度尋找我的下一雙跑鞋,Asics穿過,那來個Mizuno穿看看好了...
Mizuno的日本網站上有張對應表

感覺上我的程度應該是適合wave aero 9
可是到了鞋店...哇噻,Aero 9的寬楦頭版本怎麼配色這麼醜....一整個無言...看到實際鞋子比照片上醜很多...
再回頭看看對照圖,跑出興趣之後,馬拉松跑在3:30內是我的目標,目前的月訓練量大約在180km左右,也不會差太多,平常都是在PU跑道練習,就衝Spacer AR2了...呵呵...這感覺跟打高爾夫硬要用刀背的感覺有點像
於是就把這雙帶回家了


有個帥氣的加速革命

鞋子其實已經入手一週了...上週因為場地的關係,先在跑步機上跑了兩次約7.5km的距離,就是腳板前面好像比較酸一點,其他倒是蠻習慣的...
昨天去PU跑道跑了17km,比較接近赤腳的跑感,跑完感覺對小腿的負擔有增加,不過幸好今天就不大酸了,但是今天左邊大拇指根部有比較酸(這是拓骨嗎?),膝蓋倒是沒有多餘的感覺
跑步的速度有明顯提升上來,以前跑長距離,路過5km的時候大約在26分多一點,這一次不知不覺在25分就通過了5km...
鞋子的通風性很不錯,鞋底跟金星比當然是薄了許多,當然,因為是寬楦頭的關係,原本會起水泡的地方已經感覺不到任何的不識,希望我的腳力可以趕快提升上來,跟上這雙鞋子的水準...
下面這張圖是我平常跑步的其他必備用品

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