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開箱分享]“救世主”的到來----Adidas之adistar salvation(慢跑鞋)初評

很高興很快就收到了鞋子,順風的速度還是不錯的。
這次評測的慢跑鞋是阿迪達斯09年1月上市的頂級款adistar salvation。這雙adistar salvation前段剛獲得了國外Running Netword頒發的the Best Motion Stabilizing Shoe的獎項,加之自己之前對阿迪的adistar系列慢跑鞋就比較感興趣,對其所用的技術也比較熟悉,這次對adistar系列的頂級款就更是充滿了期待的。
先簡單介紹下阿迪達斯跑鞋的各系列及分類,其中每個系列又各分為緩震檔與穩定檔及戶外檔。
response系列
緩震—response cushion18

穩定—response stability

戶外—response trail 15

supernova系列
緩震—supernova glide

穩定—supernova sequence

戶外—supernova roit

adistar系列
緩震—adistar ride

穩定—adistar salvation

戶外—adistar revolt

還有一類是adizero系列(這個系列屬於輕量型,競速類的款,比較適合有一定身體條件的跑友,同時是參加正式比賽的首選用鞋)



適合普通強度訓練和5公裏以下運動項目的首先便是response系列(此款已經出到了第18代,大家可以在專櫃上找到最新款response cushion 18代),supernova超新星系列是adidas中端主打市場款(去年出到了第7代,目前專櫃的最新款已更名為supernova glide),相對於response系列後腳掌的formotion技術提升到了3D formotion,在整個中底的彈性上做了適當的加強,耐壓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時在鞋幫處運用上了Geo-FIT技術,改進了包裹性和穩定性,比較適合中等強度慢跑運動。Adistar(adi之星)系列是adidas的頂級系列,集成了幾乎adidas全部的當家技術,把慢跑鞋的技術運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adistarcushion系列去年出到了adistar cushion6代,今年已更名為adistar ride(下半年即將推出adistar ride2相對於1代2代在鞋側面增加了active formotion技術提升了鞋面的拉伸性增加了舒適性),在adistar的穩定檔的頂級款adistar control去年出到了第5代,今年更名為adistar salvation。
小弟今年25歲,身高180,體重78公斤,腳凈長252mm,正常足弓,屬標準的D型寬度,無內翻。

自己的跑齡已有6年,從最開始的一次只能跑1公裏 到現在平常的跑量基本定在5公裏到10公裏之間,這些年在跑鞋上花了不少冤枉錢,後來從國外的runner's world等慢跑網站上學到了不少知識,在跑鞋的選購上才逐漸的步入正軌,因為總在公路上跑,加上自己的體重偏大,又習慣於後腳跟先落地的跑法,所以鞋子大底磨的比較快,中底被壓塌的幾率也較高,總之是比較廢鞋子,這些年來幾乎穿遍了我這能買到的這幾個品牌的跑鞋,對adidas的adistar系列情有獨忠。自己的adistar cushion5相當滿意,夏天透氣性良好,吸震效果到位,耐磨性也尙可,唯一的不足感覺吸震有余而彈性欠缺,後來在adistar cushion6代加入formotion技術後問題得到了解決,跑動起來推進力十足同時吸震效果也十分突出,完美的詮釋了軟與彈的結合表現。正是因為cushion6給我的印象相當不錯,所以這回對adistar salvation更是充滿了期待。

來看看這次的主角adistar salvation

這裏特意提一下,salvation的上一代應該是adistar control5,在之前國外的許多網站都將adistar control系列劃為了穩定款也就是Stability系列,而如果按照adidas的命名規律的話,那adistar control應該算做控制款也就是Standard Control系列裏(國外一般把內側采用雙密度+嵌入式TPU雙重支撐款的歸類為控制款),最後造成了有些網站將其定義為穩定款,而有些定義為控制款,(個人到是覺得有點算穩定和控制款中間的過渡adistar control有輕度的TPU內嵌),如果按照以前的命名規律的話這款salvation應該算做是adistar control6了,不過adidas這回將名字徹底給更攺我個人覺得也有可能是為了甩開這個定義不明確的背景,現在國外的網站基本都可以看到將adistar salvation歸類為穩定款了。

說明:
adiSTAR Salvation它不僅可提供超卓控制力,更是一款專為您的運動而精心打造的跑鞋。adidas adiSTAR Salvation 宛如它的名字般表現出色:輕便的無縫設計,再配以可根據地面情況適應調整的 ForMotion™,將為您提供最平穩、舒適的跑步感受。

特色:
ForMotion™ 可根據地面情況進行適應調整,確保提供最平穩、舒適的跑步感受;透氣網眼鞋面可提供最佳的透氣性能;NoSeam 網眼鞋面則更添舒適合腳
三層抗菌 Breathoprene 鞋墊具有絕佳的舒適性和穩定性
GeoFit™+ 與腳底輪廓吻合,令人倍感舒適
Pro-Moderator 的中部支撐裝置防止雙腳過度旋前
發泡橡膠大底可帶來輕盈的抓地性能和緩沖作用;adiWEAR® 大底使鞋子的易磨損區域極其耐用
與您的雙腳堪稱完美貼合。
adiSTAR Salvation 適於:日常跑步時穿著



包裹裏有adidas09年新款介紹目錄冊


揭開面紗,來看看主角salvation


驗明正身


來張整體合照


換個姿勢




側面的


後面來一張






鞋頭的特寫,兩側開了透氣孔,而且大家看看大底的配色,看出來了麽?德國的國旗配色,呵呵。


前掌的adiprene+特寫 adiprene+具體高彈性的緩震橡膠,在提供緩震效果的同時給予良好的彈性表現,能夠提高啟動速度。
內側


外側


2009-07-30 0:51 發佈
這裏特意要提一下,adidas的設計師為了提升salvation的前掌易彎折性在中底部分特意開了幾個凹槽,這樣帶來的實用效果確實是比較明顯的。


側面的三道杠不僅起到了固定的作用,而且加入了3M反光科技,以便夜間提醒往來車輛起到反光效果對安全性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再看下後跟的緩震科技,adiprene緩震膠,用以吸收落地時的沖擊力,起到減免傷害的作用


重頭戲到了,開窗式的formotion來個特寫吧


看看鞋底的formotion彈性支撐柱


最出名的耐磨大底技術adiwear,提供出色的抗磨損功能


前掌的blown rubber橡膠大底,這種大底柔軟而且防滑性能較好,提供一定的緩震性能


既然是穩定系列,不得不提到此鞋出色的防內翻和抗扭轉技術
防內翻科技pro—moderater,提供輕質止耐久的支撐效果,圖中的網格狀即是


足弓處的防扭轉科技torsion system,防止前後掌扭轉過度的情況的發生,同時可起到一定的足弓支撐的作用




看下鞋子網面的透氣性如何,微距一張


外邊看夠了,來看看內部的設計吧
這裏特別的談下鞋墊,相當厚實的foam鞋墊,三層抗菌 Breathoprene科技,穿起來的感覺是相當的柔軟




後跟處的geofit+技術,采用fitfoam技術能夠提供良好的包裹性能使腳能夠牢牢的固定住,保護足部以避免傷害geofit+比geofit感覺上要更柔軟一些,包裹得更舒服一些


鞋子內襯有帶adidas專用logo


撤出鞋墊可以看到新款采用了adilite55這種硬度的鞋床材質


奉獻幾張上腳圖






這一個多星期一直是晚上沿著護城河旁跑
场地是普通瀝青馬路
分4次已經實戰20公裏之後現在做個分項總結



重量 此鞋US9碼的單支重12oz(這裏做出說明國外所有慢跑鞋標註的重量全是以US9碼為單位量出的),做為頂級款采用的技術較多的情況下,adidas的此款重量還是比較輕的了。一般別的廠商的頂級穩定款重量都在13oz左右。


包裹性 adidas的鞋子對於包裹性一向是比較重視的,可以看出這幾年一直在這方面做攺進,在salvation這款的具體表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最新的geofit+技術,采用的是後跟fitfoam記憶海綿固定,加上鞋舌處所采用的fitfoam將整個腳面完全的裹住(老款的adistar系列鞋舌可沒有fitfoam的設計),跑動中保證了不會有腳在鞋裏滑動的現象。


透氣度 鞋子的透氣性還是不錯的,用微距拍的圖可以看出外層網眼還是极大的, 內層的襯布的透氣性也值得稱道,在各品牌的頂級款中,salvation的透氣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鞋楦寬度 本人是標準的D型寬度 穿salvation的感覺是 此款的鞋楦宽度確實比以往的adistar系列的鞋子明顯要寬一些 比adidas自家常見的D寬度要略寬一點,當然如果以後要是再出2E乃至4E楦頭的版本那當然是更好了。這裏先期待一下。


易彎折性 這個是做為慢跑鞋必評的項目,對於salvation我是相當的滿意,前掌特意設計的凹槽效果相當明顯,易彎折度很好且很省力的就完成了前掌蹬地的過程,相當的順暢。


彈性反饋 整個中底給我的感覺不錯,由其後跟部分,我是采用後腳跟先落地的跑法,對鞋子中底局部的壓力較大,一上腳就感覺出後跟formotion所起到的作用了,落地後先靠adiprene緩震膠吸收沖擊力,然後由formotion上下移位產生的向前的推動力,做到了緩沖與彈性完美結合,但這裏要提出的一點是感覺上salvation的formotion沒有adistar cushion6的效果那麽突出,稍有一點點滯後的感覺,沒有cushion6那樣一落即彈那種緊湊感,至於那種適合大家,就需要個人去體會了。


緩震效果 整個中底較為柔軟後跟的adiprene吸震的效果比較明顯,前掌adiprene+也確實能提供一定的反彈提升啟動的效果,和formotion技術的結合使得salvation在這方面增色不少


穩定性 內側的pro—moderator技術的運用,使內側的穩定性相當的到位,因為我本人沒有內翻現象所以對中底內側的壓力並不大,但也能明顯感覺的到支撐的力度相當明顯,我覺得對於平足的朋友此款鞋也是個不足的選擇,足弓處的支撐的比較到位。對於我來說感覺內側的支撐略微有一點過,可能完全的內翻足的朋友就會比較合適了。


安全性 足弓底部的防扭轉技術torsion system起到了比較明顯的作用和中底內側的pro—moderator聯合起來保證了前後掌不會出現嚴重的扭轉現象,在pro-moderator中還內嵌了一部分TPU來用於起到雙重的支撐作用,在跑動中前後掌過渡的相當自然流暢,鞋幫處的geofit+和鞋舌處的foam把腳牢牢的固定在其中,也起到了保護作用,安全系數大大的提高。前掌采用發泡式柔軟的blown rubber橡膠,在提供了一定的緩震性能的同時更多的是提升了前掌的抓地力,防滑性能明顯的攺善。兩側的三道杠不僅起到了固定腳面的作用 上面所采用的3M反光效果對於夜間慢跑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


舒適性 後跟處采用的fitfoam還是相當柔軟的,把腳裹的很舒服,以前的老款adistar裹的就有些僵硬,現在的攺進還是比較另人滿意的,鞋舌處也加入了fitfoam既使系緊鞋帶也不會對腳面有強烈的壓迫感,鞋幫後跟外側比內側偏低一些,明顯是考慮到了人體骨胳結構的特點,說明設計師還是比較註意細節部分的,柔軟的中底更是令跑動中的每一步都感覺輕松暢快。最近連續的5公裏運動沒有任何不適感。


耐磨性 後跟采用的adiwear耐磨橡膠,表現還是比較出色的,以前穿過好多款帶有adiwear的鞋子了一直表現都比較滿意,相信這雙salvation也不會讓人失望。


暫切先寫到這吧,過段時間待跑量上去之後再寫後續的部分。希望大家支持。謝謝
好文一篇
沒想到北京的朋友都來01分享跑鞋資訊了
我們台灣的跑者可不要吝惜分享
對於從獲得美國跑步網站Running network最佳Motion Control鞋款的adiStar見解頗深
期待板大下一篇大作!!!
Sportsfanatic wrote:
好文一篇沒想到北京的...(恕刪)


谢谢支持。
終於看完了~~~加分先
姑且不論文中的用字對錯,小弟覺得這是一篇很用心的文章

自從板上的VODY、maverick14、秋水...等人出現之後
真的讓小弟對跑步及跑鞋有了更加的認識,也知道該如何去選鞋及自我訓練

也期待intofun大,能夠將之後更多關於這雙鞋還有訓練結果分享給大家
加油
--------------------------------------分隔線------------------------------------------------
最近大家分享的鞋子真的好多,得要加緊練習把鞋子操壞
才有機會再買新鞋
感謝好文分享!

看來 intofun兄 對愛迪達的鞋子研究頗深啊!
小弟我由於天生的寬腳板, 和 Adidas / Nike 較無緣
印像中只有大二時買過一雙愛迪達的籃球鞋
只可惜穿一學期就壞了, 讓我至今一直以為Adidas 不耐用 ...

Anyway, 看來, Adidas 的強項是在大底的反彈性
小弟我補充的是, 一般路跑, 一定距離後 (以我個人來說,約10km之後)
大底的"回饋性"就感覺的出來, 這也是 Mizuno 的強項
那種一步接著一步的感覺, 不單只是反彈的力量而已
還有, 個人以為Adidas 另一強項是透氣的布面
透氣性應該是市面上屬一屬二的吧!

慢跑鞋的市場現在也是百家爭鳴
感謝 VODY大大 在版上提供專業跑鞋知識, 讓更多對慢跑有興趣的人受益
也謝謝 intofun兄 的跑鞋介紹, 讓台灣慢跑界一面倒的 Asics/Mizuno 能有另一種選擇!
intofun wrote:
很高興很快就收到了鞋...(恕刪)

寫得非常棒,加油!

補充三點

一‧穩定型、與動量控制型本質上都屬於穩定型鞋款,差別在於防內旋支撐穩定度的程度,還有穩定型鞋款的定義→僅是指在鞋款內側有做防內旋的支撐設計,與中底有無內嵌PTU等等之材質無關,目前市面上的鞋款防內旋支撐的設計分為三類,

1.是單純使用多重密度的EVA Foam材質,各大廠牌皆之,除了下列二、三提及之廠牌例外

2.是僅使用各類彈性塑膠(如PTU等等...材質)的內嵌材質,Mizuno屬之

3.是多重密度的EVA Foam材質,與各類彈性塑膠(如PTU等等...材質)的內嵌材質並用,Fila、Avia、Under Armour屬之

於中底內嵌PTU等等之材質並不等同於穩定型鞋款,這點須留意,目前市面上各系列的很多鞋款於中底都有內嵌PTU等各類之材質,主要的設計功能是抗足弓處的扭轉力,要歸類為穩定型乃得視在內側的中底硬度(壓縮比)是否比外側來得高,僅供參考。

二‧Adidas鞋款的系列歸類並非是照鞋名字面上的意思直接去翻譯歸類,還是得依原廠發布的官方資訊為主,不見得Control就是MC系列、或Cushion就是指避震系列,沒有一定規則喔,各大廠牌皆如此,僅供參考

三.Adidas很少出MC系列,目前唯一一款MC系列鞋款是adiFusion,adistar salvation百分之百是一款穩定型鞋款,Running Network的歸類是錯的。


請教Vody大
前幾天和朋友去暢貨中心購買Supernova Glide鞋款
朋友是拿它當做走路鞋,他是愛廸達痴
其中也看到adistar salvation,Boston和Tempo
發現Glide的腳掌部份布面其實不會做得像salvation這麼窄,也有點像布袋
不知我的腳型會不會適合呢?忘了試穿一下
(之前跟您提到wr12小弟適用,cumulus10感覺一點點窄)

跑上癮後,好像每個品牌的鞋都想試試看

補充一下
或許有大大會以為那就去試穿就好了,可是其實cumulus10我也試過,當時也覺ok
小弟以為這是經驗的關係,或許等我多穿幾雙,將來就可以不用麻煩Vody大
真是很感謝Vody大
用微笑來面對所有逆境
寒正雨 wrote:
請教Vody大前幾天...(恕刪)

正雨兄

我建議加大半號試試,應該是OK的,我今年以來才發現,我穿Adidas的鞋款一定得加大半號(跟其他廠牌比較起來),不然會不舒服,上次分享的Adizero Ace雖然是2E寬楦,但US8號還是過緊了一點,近來的使用感到很不舒服,而另一款ClimaCool Gazelle,US8.5號則是很OK沒有問題,所以囉,建議您加大半號去試試吧,僅供參考。

經驗法則告訴我,如果您的尺寸是屬於寬楦尺寸,最佳選擇尺寸當然是以寬楦版為主;但當無寬楦版尺寸時,選擇一般楦尺寸一定得加大半號至一號,不然慢跑時絕對會不舒服,僅供參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