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最終評論] NX1與GH4在多變化環境下的各項測評

昨天從一早開始到學校就是直接忙到歲末展演結束,回到家後已經非常疲倦了
但還是想好好的把滿滿的檔案和影片都處理好~最後看著電視上101煙火後
終於攤在床上,帶著感動的睡了,各位新年快樂!

以下各項我自己的測試基本上都偏重錄影,不是我不願意發拍照文
而是因為我個人對拍照自認才疏學淺,手上也只有剛買16-50和18-200兩顆鏡頭
無法也沒時間做很嚴密的測試,再者,吉姆林大已經有軟體周延的測試過,所以我就不再贅敘了。
(如果我今天真的是收錢的業務員,那我就真的會用軟體去測邊邊角角和各ISO畫質表現,可惜我真的不是)

各位版友,先說好,在往下看文章前,如果您是嚴重反韓和反三星的人
那以下文章您可能會覺得非常刺眼而留下批評的話語,那我是不會理你的。
批評是大家的自由,我個人也有按照事實進行陳述的自由。
大家理性的討論,這裡的論壇各自有不同專長的高手,大家發文時不用因為自己理直而非常氣壯
就是互相心平氣和的討論,大家一起精進而已。

----------------------------------

昨日我在枋中的會場,錄影狀況大概是這樣的:
[最終評論] NX1與GH4在多變化環境下的各項測評

一台GH4+45-175,ISO固定在400,為求達到最穩當,所以架在Satcher ACE上進行拍攝。
一台NX1+18-200,一開始只用背帶掛在我脖子上手持,後來學生太HIGH衝到前面,我只好架起單腳架拍
又因為幾乎都拉到200MM端,所以畫面較不穩定,請版友們見諒。(ISO都用800,400有點暗)

1,錄影對焦穩定性:
前段GH4,後段NX1
這是高中 + 國中生一起跳的,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GH4的錄影自動對焦很不穩,對到之後,
常有類似鏡頭呼吸現象的出現而蘊開來重對過。
NX1就是保持非常穩定的準確對焦 + 追焦,令人非常的放心。
有人說那是GH4對焦太快,所以會一直跟著目標距離改變而不斷的對,其實我不care那是什麼原因
我只跟大家數人一樣,只care最後畫面對焦穩不穩定而已。

2,NX1在同樣光源,不同ISO的對焦能力:
火球舞 NX1在高、低ISO對焦表現
有人批評我上一篇低光源下的錄影測試,因為現場光源不一定那麼暗,所以測試是不準確的。
但我根據這次錄這段國中生火球舞(燈全關,單純綁螢光棒),前面是最高ISO6400,後面用ISO400
可以看到ISO6400 對焦能力維持一樣的強;ISO400很暗,對焦就出現一點拉風箱和對到後面背板的狀況。
由此可知,錄影對焦能力是會因畫面得到的明暗度而不同,因此我上篇文章散步影片是有高參考性的。
GH4在這段的表現我就不提也不上傳了,因為實在太悲劇了,拉風箱和迷焦機率80%。

目前NX1是我10年來,碰過所有相機、錄影機、專業錄影機,暗部錄影自動對焦最強的機種。
(最強也就算了,第2我還排不出來,因為普遍都一樣弱,跟NX1的表現差很多)

3,多位目標與強烈光源改變的錄影對焦能力:
師生共舞(多目標的自動錄影)
這我也是不多說,各位自行觀看影片
我的結論就是=>我大概找到這台相機為何錄影對焦能力會感覺那麼聰明的原因。
(1)它對焦太快了,在變焦過程因為手部轉鏡頭有時候會快慢不一,你只要慢一下下,它的焦就會追上
所以會出現NX1在變焦中也在對焦的錯覺,我細細觀察是不會立刻對焦的,只是真的合焦太迅速
在我們肉眼看起來就像一邊變焦一邊對焦,你不細看就感覺像有跟焦師幫你手動對焦。

(2)錄影邏輯高智慧化:
歲末彩排 不斷的變化對焦錄影
我的觀察所推論是這樣的
A,NX1先對到畫面最近或最大的東西
B,進行自動追焦,此時畫面有人事物路過,NX1也不會理會,持續對著一開始的目標
C,若出現另一個更大型或更近的東西阻擋了原來目標幾秒鐘(3秒左右),
NX1才會改變對焦目標,到最新的事物上。
D,全程都在進行自動追蹤對焦。
E,就算暫時找不到焦,NX1也會想盡各種辦法找到任何能對到的焦,防止拉風箱狀況出現。
 (事實上,這一禮拜下來,拉風箱的機率在錄影的時候真的相當的低,不到5次)

根據這個對焦邏輯,可以輕易進行拍戲的運動畫面和婚錄跟新人行走的畫面
只要熟悉這個邏輯運作模式,絕對可以拍出心中想要的各種變化。
(當然要在更複雜環境要更準確轉換目標,還是要手動對焦)

4,內建收音品質還是不錯的
張育瑄 分手後不要做朋友
本片畫面是用GH4,音軌是用NX1。(從畫面對焦會浮動就知道是GH4了)
因為GH4錄影時旁邊太吵,我就請學生拿著NX1到前面人少的地方去錄,畫面一直晃,不好看~
我們這位畢業生是我之前拍戲團隊的主唱,專門幫我們唱歌做主題曲去比賽的(不然會有版權問題)

如果嫌影片不悅耳,那就聽以下這個真正用神兵利器錄音的成果吧
(Sound devices 702 + Neumann kms105錄人聲、Schoeps CMIT 5U錄電鋼琴聲)
張育瑄 內疚

別懷疑,兩者是同一人,只是一個是國三時,現在她已經高一了。

-------------總結評分--------------
以下都是我個人自己本身經驗所做分數的評價,滿分100開始往下評分
請各位版友記住了,這都是我主觀使用上的感受,不用評論我這評分有沒有價值
因為這就是我用自身經驗的感受來評價,信不信就由各位了。
當然各位也可以留言問我其他機子的評分,我也是主觀的回答您了。

(一)第一部分:拍照
1,拍照:
D750 100分 > NX1 80分 > GH4 65分

2,ISO表現:
D750 100分 > NX1 90分 > GH4 50分

3,白天拍照對焦速度:
D750 100分 = NX1 100分 = GH4 100分

4,夜晚拍照對焦能力:(都是關掉輔助燈後所測試)
D750 100分 = NX1 100分 > GH4 30分

(二)第二部分:錄影
1,白天自動對焦:(拿單反跟單電比,其實不太公平,但我還是評分)
NX1 100分 > GH4 40分 > D750 10分

2,夜晚自動對焦:
NX1 100分 > D750 40分 > GH4 20分(各位沒看錯,D750連只用中間對焦錄影在晚上都比GH4強)

3,內建DAC在外接麥克風與內建收音能力:
GH4 100分 > NX1 90分 > D750 50分

4,錄影ISO純淨度:
D750 100分 > NX1 90分 > GH4 50分

5,錄影畫質(以銳利度為主,都是用4K降轉1080P去比較):
GH4 100分 > NX1 90分(但顏色層次較多) > D750 30分

----------------------------------------------------
最終結論就是
三星在這台NX身上,證明了自己做出了幾個很革命性的進步
1,全新自己開發的BSI CMOS,性能已經很多人做評測了,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最強的。
2,4K錄影直接SD卡內錄,最新1.10韌體還更增加碼率,片幅APS-C還碰不到過熱和失焦問題。
(但是如果讓機子錄太久,還是會發熱並且有明顯對焦功能不穩現象,我昨日連錄2小時之後,開始發熱,對焦開始出現迷焦,我就把機子關掉休息換GH4錄,5分鐘後打開,對焦又恢復正常的猛,也已經很強了)
3,目前市面上最強對焦系統。
4,目前市面上最強電子系統,開機跟單反一樣快,選單、讀取速度、電池續航力、耗電量,都超越SONY
尤其4K錄影,一顆電池可以錄約70~80分鐘,非常的驚人。2顆電池綽綽有餘。

三星在這台NX1,用上了真正的外星科技
它在相機科技發展,一定是刻意沉潛了一陣子,然後趁各牌對它鬆懈的時候
大舉來犯,用十年來磨一劍,揮出重重的一擊
就像滿清末年鴉片戰爭一樣,讓少數的人驚醒起來,開始理解了它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大家嘲笑的相機牌子
之前有網友放出小道消息,三星準備用這個NX1的成功技術繼續往下開發更強悍的NX1-LX
也許會像英法聯軍樣的真正把多數人都打醒來。

就算因為反韓情節而不想面對這台真正全面的相機的到來
但事實就是,NX1這台全方位都旗艦表現的相機真的由三星做到了。
未來它只要再把火力開在鏡頭研發上面,補充好焦段和畫質,我真的難以想像這公司會怎麼發展下去...
南韓政府扶植大財團的政策就是這樣霸道,讓三星在不斷的挫折中,還是可以因為國家的扶助而爬起來
我想,這是現在我們都要認真以對的問題了。



最後,附上這張照片
[最終評論] NX1與GH4在多變化環境下的各項測評

這是我用NX1 + 16-50 在現場只剩那幾盞燈還開著的時候,用內建閃光燈補光拍的
這張畫質如何?說真的我不想計較這個話題,什麼放大幾倍,邊角減損之類的
對我來說,這張照片是完美的。
這是所有活動工作人員的壓力解放後的大合照,這就是完美的照片。
每個學生和老師的笑靨,在學校教育中不斷的合作和成長,這個意義和感動是我工作的成就感。
我就是用相機記錄下各個照片和影像,讓大家都能在未來時,回頭看到自己當學生的那一刻
能夠喚起人生成長的各個回憶,這才是我最重視的。

我會一直帶著這個熱情,繼續在教育界帶著學生一起創作和記錄

謝謝大家。

-------------------------------------------------------------------
PS:我電腦硬體如下
I7 4790K 小超至4.2G
ASUS Sabertooth Z87
顯示卡 AMD 5770
記憶體 16G
512G M6P SSD

單獨轉檔一個4K影片 不費力
但是同時轉檔兩個4K 電腦就快吃不消了,CPU溫度也爆增到90附近(我用原廠風扇)
2015-01-01 10:42 發佈

Juhnhood wrote:
昨天從一早開始到學校...(恕刪)


拍照的能力來看GH4只有六十五分嗎?
總覺得這樣是太低了一點
因為GH4真的算不差的機子
至於晚上錄影af對焦
為何D750可以從白天的10分上升到40分
晚上比白天強嗎?

但從NX1這點來看日本的相機產業
似乎是長期的吃光全球銷量
進而進步的速度過慢,是超級慢~~
只有長年以來的光學基底來撐場
如果說sony是外星科技,通常也只給你一兩樣
那NX1是集全部外星科技一次噴發
希望會激起日本廠的能力
而要我買三星的產品,那就不可能了
非常感謝你的測試
很有參考價值
我因為要錄小孩的活動
也很重視錄影的畫質

之前我用gx7 + 35-100MM錄音樂表演
就覺得gx7的影片畫質似乎不如sony rx100 M3的畫質
會有一點霧霧的感覺
看到你的GH4影片(理論上是比GX7錄影效果好很多)
我回去看才覺得可能是gx7沒有完全準焦造成的

好可惜口袋沒錢
不然雖然我很討厭三星
可是我也好想買nx1
arclen wrote:
拍照的能力來看GH4...(恕刪)


因為我分數是用總體相對表現去評分~
拍照包含夜間 所以夜間表現被我扣很多分

再來是D750的對焦評分
因為白天它速度和轉度落後GH4和NX1太多
但是晚上它卻可以穩定準焦,拉風箱次數不多
所以分數就這樣落差出來了。

都是個人感受而已~您隨意參考參考就好

gotowin wrote:
非常感謝你的測試很有...(恕刪)


GH4的畫質無庸置疑,不論是1080P還是4K 都勝過NX1一籌
尤其1080P更是大勝,4K還算各有千秋

但GX7的錄影效果也不是蓋的
我肉眼看起來也只是沒有超採樣的細膩那樣而已
所以應該是沒有準焦的問題
感謝分享,非常有參考價值。
錄影的穩定性真的非常突出。
Juhnhood wrote:
最後,附上這張照片

這是我用NX1 + 16-50 在現場只剩那幾盞燈還開著的時候,用內建閃光燈補光拍的
這張畫質如何?說真的我不想計較這個話題,什麼放大幾倍,邊角減損之類的
對我來說,這張照片是完美的。
這是所有活動工作人員的壓力解放後的大合照,這就是完美的照片。
每個學生和老師的笑靨,在學校教育中不斷的合作和成長,這個意義和感動是我工作的成就感。
我就是用相機記錄下各個照片和影像,讓大家都能在未來時,回頭看到自己當學生的那一刻
能夠喚起人生成長的各個回憶,這才是我最重視的。

我會一直帶著這個熱情,繼續在教育界帶著學生一起創作和記錄

謝謝大家。

期待已久,
慢慢細細品嘗,


看完這些,
真的是很珍貴的分享,
開始希望NX400 這則傳聞是真的,
http://www.samsungcamerarumors.com/rumor-nx400-late-february-2015/


以上



相關連結:

吉姆林 wrote:
【採訪】4K外加15fps連拍 APS-C旗艦微單眼 ‧Samsung NX1 - Mobile01
APS-C 微單戰神‧Samsung NX1 - Mobile01

Juhnhood wrote:
[開箱 & 簡易評測] 人生中第一次的豪賭-三星 NX1 - Mobile01
NX1 錄影能力測試與心得 - Mobile01
[不可思議] NX1 夜間超暴力自動對焦 - Mobile01
[大幅度變焦錄影] NX1 + 18-200 大幅度變焦錄影自動對焦測試 - Mobile01
[最終評論] NX1與GH4在多變化環境下的各項測評 - Mobile01
http://www.dpreview.com/previews/samsung-nx1/3

NX1的混合式對焦系統比別廠先進許多
不但205個相位檢測點涵蓋畫面範圍高達90%, 其中更有153點為十字型

另外, 相位檢測點的靈敏度達-2ev, 對比檢測的靈敏度則達-4ev
這些規格比同樣使用混合對焦技術的他廠領先了不止一個世代

雖然個人不買韓貨
但以這樣的規格來看其售價, 真的不貴

zakkwang wrote:
http://www...(恕刪)


這篇文章我之前也做過研究
就是因為看了它的"學理上"的解釋
我才敢下賭注,賭它這個對焦系統對錄影也有幫助
幸好沒讓我失望,不然我就要苦惱這8萬5要怎麼拋二手了....

三星在這台NX身上,證明了自己做出了幾個很革命性的進步
1,全新自己開發的BSI CMOS,性能已經很多人做評測了,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最強的。
2,4K錄影直接SD卡內錄,最新1.10韌體還更增加碼率,片幅APS-C還碰不到過熱和失焦問題。
(但是如果讓機子錄太久,還是會發熱並且有明顯對焦功能不穩現象,我昨日連錄2小時之後,開始發熱)
3,目前市面上最強對焦系統。

這些技術不論拍照還是錄影、還是電子性能,都超越各家水準(說是大幅超越也不為過)
落後的真的只剩光學技術和"廠牌"了。

以前底片時代, 很多人會討論底片的化學特性, 各廠的對焦系統怎麼做的,
這些資訊其實對於實戰時是很有幫助的

到了數位相機的時代, 不知是技術門檻高到一般人不容易理解還是怎樣,
反而變成了"討論科學原理不重要, 重點是攝影的結果"
許多的相關科普資料似乎變成了礙眼的存在?

除了正視不同廠商間的優秀產品外,
何時才能正視願意分享的科普文呢?

真的是有感而發...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