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的相機有防手震?真的就防震嗎?對於何謂相機防手震的淺見分享


  記得先前一些室內的聚會場合,我常常是不帶相機到場的,有時偶爾會聽到幾句蠻可愛的話:「不會啦!我的相機拍出來不會糊!因為我有防手震啊!」所謂防手震,真的拍出來就不會晃動嗎?還是標榜有防手震功能的相機,只要拍出晃動的照片,就是廠商在騙人?有一陣子我常逛某些討論區,似乎常常會見到發問者提出類似的問題,我熱心回答一陣子之後發現自己怠惰了,於是發想來寫這篇文章留著以後引用好了。

 

  最近適逢身邊有人對幾台無反光鏡式單眼相機(簡稱Evil機)有興趣,其中就有人問到我手上借來NX100,怎麼沒有防手震呢?於是我細心的解釋是,我從NX100的功能選單裡面看到有個「OIS」的選項,但是不能選擇,稍推敲後就不難了解,原來這是屬於鏡頭防手震的機種,也就是所謂的光學防手震,需要添購有防手震的鏡頭才會達到減輕晃動的效果。在這邊繼續延伸談下去,目前市面上標榜的防手震有哪幾種呢?我簡單列舉如下:<o:p></o:p>

<o:p> </o:p>

  光學防手震/移動式感光元件(CCDCMOS)/數位防震/高ISO防震 <o:p></o:p>

<o:p> </o:p>

在我的認知裡面,真的看得見效果的只有光學防手震(鏡頭防震)和移動式感光元件(機身防震),後兩者並不能算是真正的防震,只能說是讓相片看起來比較能夠減輕晃動效果或是增加快門速度。

 

  接著談細一點的問題,說到防手震,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安全快門」這件事情,了解了安全快門之後,就幾乎能夠了解防手震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知道一張照片要拍攝完成,需要有正確的曝光,端靠光圈、快門、感光度(ISO)值的搭配。排除有關光圈影響景深的問題不談,要得到正確的曝光值往往是「光圈越大,快門速度越快」或者是「光圈越小,快門速度越慢」,才會得到平衡的測光值。安全快門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機身搭配鏡頭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下,是不會產生晃動的照片,但這個數值主要還是取決於鏡頭,一般來說計算安全快門的公式為「1/焦段(mm)秒」。使用防手震的意義在於,在比安全快門的速度還要慢的情況下,拍出不晃動的照片,快門速度夠快時自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產生,只是若搭配的光圈不夠大或ISO不夠高,都很容易拍出曝光不足(看起來暗暗的)的照片。

 

  一般情況若沒有防手震,在使用較慢速的快門時想要拍出清楚的照片,這有個前提是建立在於拍攝物靜止或者手持輕微移動(簡稱手抖,所以正確持握相機或使用腳架是必要的)的速度慢於安全快門,清晰的照片自然很容易產生。而防手震有所謂的「級數」,同樣也有換算公式為「安全快門x2n次方」,n防手震的級數。假設一顆50mm鏡頭的安全快門為1/50秒,1防手震的話n=1,因此可以將安全快門下降到1/25秒,以此類推。所以我們如果看到一台小DC標榜可到4防手震,設其焦段24mm廣角,1/24x16=2/3秒,約0.7秒。所以這時候呼應到前面提到的那句可愛的話,如果當時光線不足的情況讓你的快門速度低於0.7秒,還是會產生晃動的照片的,並非是相機本身的問題。

 

  在這邊建立好防手震並不是萬能的觀念之後,我們再來看各種不同防手震的形式,對於物理和結構、成像其實並不是我本科的專業,我依照的是自己的理解去說明,因此可能會有需要矯正的空間。首先提到光學防手震,靠的就是鏡片的輕微移動,去補足拍攝者晃動方向的落差,我記得沒錯的話裡面有一枚叫做陀螺儀的東西;機身防震或稱移動式感光元件的防震,則是和光學防手震類似的原理,只是動的變成是機身上面的感光元件。數位防震其實講的簡單一點就是利用相機的韌體或內建程式去修補、模擬未晃動的樣貌,效果有限。高ISO防震早期比較常見,利用提高ISO值的範圍,來增加快門的速度,以達到安全快門的標準,但ISO越高相對雜訊越高,後來漸漸少被拿來當作標榜。

 

  最後以Samsung NX100採取的OIS光學防手震以及其他各家採取移動式感光元件的機身防震的優劣做一個小小結論,當然在這邊也要提到不只是Samsung NX100採取光學防手震,諸如CanonDSLR也是光學防手震,最早在廣告中標榜光學防手震的還是Panasonic。這兩種防手震方式若是在小DC的差異會較為不明顯,但若是用於DSLR,則是會有不同的表現優劣…鏡頭光學防震的優勢在於機身重量會較輕,並且不會影響到機身的溫度,可變化的級數可從自己挑選的鏡頭中去選擇,但缺點就是鏡頭的單價會較昂貴,鏡頭重量也會略重;相對的機身防震,機身本身的重量會略重,較容易發燙,但在選購鏡頭時即使是選擇沒有光學防震的鏡頭,機身本身都還能夠對於防手震做補足。當然,這只是簡略的說明,並沒有誰好誰壞之分,看使用者認為的方便度和口袋的深度來判斷,喜好的人各有族群。而剛好我手邊有Samsung NX100Olympus E-PL1,正好是一鏡頭防震、機身防震,NX100的機身重量顯得輕巧些許,順道在此提及。至於「我的相機有防手震,拍出來不會糊」這句話,要建立的前提看來是許多的,之後有機會再提到延伸思考的夜景拍攝吧!(下回待續)


2010-11-16 0:3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相機 防手震
謝謝大大的介紹讓我更了解所謂的防手震

也期待後續的文章發表
感謝大大的好文

最近要準備入手NX100

希望大大的好文能再給我一支強心劑

hilro wrote:
謝謝大大的介紹讓我更...(恕刪)

感謝支持!我會繼續往下一主題更努力撰寫的^^
其實這篇我自己再認真讀完之後覺得有不少小瑕疵,是我自己要檢討的地方
因為我不太會畫圖,加上因為手邊剛好有NX100所以穿插在其中都是NX100的照片
卻沒有晃動和正常照片的對比,有需要的話我另外再回文的部分補上
只是我自己拍的照片很少有留存晃動的^^"多半都是發現晃動就會刪除了

LOW瓜騰 wrote:
感謝大大的好文最近要...(恕刪)

其實最重要還是看自己怎麼去玩相機,NX100其實對我來說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滿意,但以隨身無反光鏡式單眼來說,算是蠻不錯的選擇
畢竟他的操作方便性真的很高,加上輕巧的機身、不錯的可手動調整性和真的很聰明的傻瓜功能
大大如果敗了NX100,記得再一起分享交流作品唷!
寫得太棒了~

期待續集的誕生

小弟以前有聽過防手震會對畫質造成一點點的破壞,

不知道大大聽過沒~

A‧JAY wrote:
寫得太棒了~期待續集...(恕刪)


其實防手震有時候對照片反而會破壞
而不是幫助
因為開啓防手震
拍攝照片之後
會以稍微搖晃的計算去調整照片

當將相機架在腳架上
如果忘了把防手震關掉
你就知道照片竟然會有點晃
看下去有點模糊的感覺

其實防手震在望遠鏡頭就特別明顯
畢竟長鏡頭比較重
要長時間拿得很穩確實很考攝影師的體力
但是對於這類小小單眼
就沒甚麼機會套用在這個理論裡
除非你的姿勢出了問題,讓手晃程度變大
~我就是愛玩相機~不愛被相機玩~
似乎相機越輕巧 防手震應該是越能發揮它的效用

基於慣性
越重的物體 慣性越大 受到手輕微的抖的施力影響較小(無論是移動距離或是加速度 )

小的DC很輕 可以當作是手怎麼抖 像機就怎麼抖

長焦來看
相同條件下
高變焦 dc (如fuji f300)一定抖的更兇

論點跟樓上剛好相反(我的認知)

xaviera_tham wrote:
其實防手震有時候對照...(恕刪)


小弟是用NEX-5+18-55這組合比較多,

鏡頭本身有防手震,

所以才有此一問,

多謝大大的解答~

wie0109 wrote:
其實最重要還是看自己...(恕刪)



好文,推一個啦!!!
快點出下篇吧(敲碗)

看01學知識,若沒看到這篇文章
我還真的不是很了解防手震這回事
感謝您讓剛買NX100的新手了解更多

看了你的照片,讓我更覺得買NX100沒有錯啦
輕巧方便的好相機一台呀~
你的照片拍得很不錯,推一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